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人没挨过家长的打,家长们甚至非常认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方式变得越来越文明。更何况,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家长想打也打不动了,或者说打不过了。但是,有些家长就把体罚变成了责骂,甚至大声吼叫。在所有的家庭教育行为中,这是最不应该的。
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大喊大叫对教育孩子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喊大叫并不会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观,要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应该对症下药,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吼叫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多时候,孩子还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家长的情绪就已经上来了,开始大吼大叫。这不仅毫无用处,还会妨碍家长了解真相。
面对家长的吼叫,胆子小的孩子可能会直接产生恐惧心理,以后做事情会处处小心翼翼,他实在是担心,如果不如你意,或不能让其他人满意,所有人都会对他大喊大叫。并且,这种孩子会不自觉地对那些看上去温柔可亲的人产生依赖心理,极容易被心术不正的人骗取好感。而胆子比较大的孩子,面对家长的吼叫,很有可能会以牙还牙,家长越吼叫,孩子反而越不想听,甚至反过来对家长也大喊大叫。
在孩子心中,无法控制情绪的你就像个疯子,这会让他对你产生难以磨灭的反感,甚至会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如果你爱他,你怎么会这么对他?同时,你这种失控行为也会降低孩子对你的信任:连自己都控制不好的人,真的能帮到他吗?
我曾经收到一个孩子的留言,读完后,我深深地为他捏了一把汗。他说: “张老师,父母从来都不会鼓励我,不管我做到什么程度,好像永远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最可怕的是,他们经常骂我,骂得很难听,说:‘我们都不笨啊,怎么你就这么笨?我们花这么多钱供你读书,给你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还啥家务都不让你干,回家就吃饭,你咋就一点都不长进啊?考那点儿分,还好意思回家?还好意思吃饭?就你这样,长大了也要完犊子,养活不起自己。吃那么多饭,啥都不长,就长了个猪脑子,干脆找个墙角撞死算了。’老师,我好想让时间过得快一点,等上了大学,我就再也不用忍受这些了。”
试问,哪个孩子能承受家长如此狂风暴雨般的吼叫?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 如何避免大喊大叫呢?
很多家长跟我说,其实他们也不想大喊大叫,只是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他们一着急,就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吼了。有的家长则是故意对孩子叫喊,想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孩子多加重视。但是,你的想法是你的想法,孩子的感受是孩子的感受,他感受到的只是你的失控和不尊重。 家长要明白,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要想改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改善的过程,所以千万别指望你的一顿叫喊就能让孩子惊醒,那只能是场于事无补的惊吓。
既然你已经知道吼叫只会让孩子难过,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家长的使命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
愤怒的表现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有想发脾气的时候,但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在脾气爆发之前,你需要提前做出调适,让自己冷静下来。这就需要你了解自己快要发火时的一些身体信号,比如紧张、心跳加速、脑子里冒出一些消极的想法(这个孩子怎么又这样?他是不是故意的?)、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声音颤抖等。当你出现这些身体反应时,就要告诉自己:冷静,不能发火,发火只会让孩子难受。这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时候,你可以去洗手间洗把脸,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一部美剧中,妈妈和孩子约定,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感觉彼此要生气了,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大喊一声“深呼吸”,然后两个人就拉着手,看着对方,做三次深呼吸,这样可以让双方快速冷静下来,让沟通氛围保持相对平和。“深呼吸”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跟孩子沟通,也适用于任何你感到紧张无助的时候。你可以努力地去做深呼吸,平复自己的心情。不管是睡觉前、考试前,还是准备工作前,都可以用它来防止情绪激动,减缓情绪爆发,让情绪恢复正常。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原因都不是什么涉及原则的重要事务,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到了假期,孩子可能会喜欢睡懒觉。这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吗?我觉得完全不是。那这样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值得你大动肝火,对孩子大喊大叫吗?完全没有必要。不要对一件小事上纲上线,给自己和孩子找不痛快,用我们东北话讲,就是“不至于”“犯不上”。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家长就千万不要再去追加惩罚和责骂了。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彻底改过来。如果他对付出的代价有些怨言,家长也不要吼他,而是要去引导他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问题。
我上高中时,有个要好的朋友参与过一次集体斗殴,虽然他只是去帮同学壮大声势,没有直接参与打架,但是受到的处分跟打架的同学是一样的。对这个结果,他十分不理解,回到家里就跟父母抱怨。这时,如果家长对他来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他肯定还是不会理解。但是他的家长做得很好,没有直接训斥他,而是跟他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家长:你觉得你受处分了很委屈,对不对?
学生:嗯!
家长:为什么呢?
学生:我只是去帮他撑撑场子,并没有动手啊,为什么要跟那些动手的人受到一样的处分?
家长:那我问你,你觉得你去撑场子做得对吗?
学生:我知道不对,可是我也没想到他们真的会打起来,打得还那么厉害啊。
家长:孩子,人啊,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错误有大有小,惩罚也有轻有重。不管轻重,受罚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也许你觉得学校对你的惩罚重了,但是你得明白,是你先犯了错。这个错不仅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对你的家人和朋友也造成了伤害。你想想,要是你在这次斗殴中受了伤,爸爸妈妈得多心疼啊。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我知道你是想帮同学,可是你要明白,有些事情可以帮,有些事情不能帮。不仅不能帮,还要劝说你的朋友不要这么做。学校对你的处罚或许有点重,但这也是为了提醒你下次不要再这么做了。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做得不对了,爸爸妈妈也相信你是个好孩子,这个错误不会伴随你的一生。咱们记住这个教训就好。
后来我这个同学再也没犯过类似错误,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家长在工作中会积累一定的负面情绪。但是 请一定要记住,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出气筒。你努力的目标是让这个家越来越好,而不是让这个家越来越破碎。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是很懂事的,知道家长也不容易。我读高二下学期时,我父亲为了能多赚点钱,到我们当地的农村去养羊,那年的春节我就是在村里跟他一起度过的。当时他住的是一间小土屋,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电灯泡,连暖气都没有,只能通过屋里的一个小土灶来取暖。看到那个场景,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不少同学跟我说,他们十分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很想为家长分担。每当回到家看到父母,也极力想表现得好一点。但是,有的家长却把工作中的不顺心、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发泄到孩子身上,这会直接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离异家庭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有个学生就给我留言说: “张老师,我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父母在我小学时就离婚了,我跟着妈妈生活。我知道妈妈拉扯我长大不容易,可是每当我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她就会说我跟我爸爸一样,都不长进、不上进,说我遗传了我爸爸的很多缺点。我十分苦恼。其实爸爸没有妈妈说的那么不堪,我也已经尽力表现得好一点了。可妈妈每次这么说我时,我都十分伤心。我该怎么办啊?”
我想说,既然相依为命,就不要相互疏远。回到家后,就把工作、生活上的烦恼放在一边,不要让那些影响到孩子,更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出气筒。从今天开始,回家之前,在家门口深呼吸三次,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会越来越好。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腰封上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感谢,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道歉。如果各位家长有过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行为,尤其是最近一年有过这样的行为,请反思自己,如果确实是自己做得不对,就现在,去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吧。相信我,不管你们之前有过怎样的裂痕,发生过怎样的争吵,孩子始终都知道,你是最爱他的那个人。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向孩子道个歉,孩子就会真诚地原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