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女王走进大厅,步履虽缓却带着一股稳定的气场,人们安静下来。女王出席室内举办的公众活动时,很少有音乐相伴,例如,在议会演讲那样充满仪式感的场合,她也是在安静的氛围中走进来。可能正是因为她的安静,无论多么喧嚣的环境都会肃然静下来,几乎能听到她长裙滑过地板的瑟瑟声。
这天,她从大厅入口处开始,与使节和配偶一一握手,说几句话,走到每一位大使面前时,她都表达对使节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的关心。身边的女侍官有时会轻声提示和介绍使节,她马上就可以找到与这个国家相关的得体话题。当时已经83岁高龄的女王记忆力仍然很好,而且,她显然为了这场大规模的会面做足了功课。如果某个国家的领导人刚刚访问过英国或者有计划来访,她会向这个国家的使节提到这次访问;如果某个国家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她会表达关注。最后,她还会问候使节的家人。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女王表现出的真诚。尽管她戴着手套,握手时却传递出一种笃定的力量。她会看着每位使节的眼睛,听对方讲完话才做回应,谈完再将目光转向下一位使节。人与人交流握手时,目光相接方能传递诚意,外交场合更是如此。女王个子不高,有些人高马大的使节和她握手时,会主动弯下身子来迎接她仰头递过来的目光。女王一丝不苟的表现让每位客人都感觉受到她的尊重,她也由此赢得了使节们的尊重和赞赏。
她走到我面前时,眼神透出温暖。我算是到任时间比较长的大使了,与女王在过去的重大场合多有交集,而且女王向来对女大使多几分关心。记得初到伦敦,我在先生郝时远的陪同下递交国书时,她对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寄托了厚望,当时还专门嘱咐我先生说:“你要经常来陪伴她啊。”2009年4月,她曾邀请我和老郝等人到温莎城堡做客。
这一年中英关系发展顺利,她表达了对两国交往的美好印象,希望我在伦敦生活顺心。她的眼光也在我的礼服上停留了片刻。“女王喜欢多样的民族服饰”,英国外交部礼宾司对此有过细心的提示,无论英国的礼仪着装要求是什么,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俗选择服装。与女王身边的女侍官交流时,我也听她们介绍过,女王对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充满兴趣。女王的服装师安吉拉·凯利写的书《硬币的另一面:女王、梳妆台和衣橱》 记述了她在女王身边工作的岁月里,在服装的面料、样式和搭配上的各种考虑和设计,从中也能看出女王本人对不同场合服饰需要表达的信息的细心考量。
女王走过之后,爱丁堡公爵礼貌地紧随其后与使节们握手和打招呼。其他王室成员也依序握手寒暄:“你好,欢迎你来到伦敦!”或者说:“你什么时候来的?喜欢伦敦吗?”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握手的礼仪是最为微妙的。握手太重会让人反感,太轻又显得缺乏诚意。主动握手或者被动握手也有不同的含义。通常男士要主动伸手,但是,如果承办活动的主人是女性,应该主动与客人握手。握手时眼睛要稳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眼神相交的那一刻才能让彼此留下印象。作为主人,在面对排队握手的人比较多的情形时,最好能让自己眼睛注视的焦点与握手的节奏大致同步。如果目光转移得比手快,握着一个人的手时,眼睛已经看向下一个人,这样的表现在礼仪上是失败的。因为,无论是正在与你握手的人,还是下一个被你注视到的人,都难免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女王一行缓缓地从一个大厅移入另一个大厅,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节握手、交谈,对每个人亲切微笑,展现出耐心和谦逊的风范。她进入的每个大厅里面都秩序井然,大家遵守规则,没有人会争抢,更没有人会要求合影拍照 。已经与女王握过手的人也都依然站在原地,用目光追随活动的进程。
每当女王一行离开一个厅,礼宾官会宣布这个厅进入自由活动阶段,这时大家慢慢散开,平日难得一见的使节们三三两两聚拢,貌似漫无目的,却也不脱离时政地交谈起来。作为使节,总是有许多情况需要了解,也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样的外交场合当然不能错过。我参加外事活动总会“带着任务”而来,抓住遇到相关人士的机会,要么交涉一些问题、交换一些看法,要么商量一些事务。这一天我借机找到英国礼宾司负责人,商谈即将到来的一个中国代表团的接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