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志养生
——从内心焕发的良善才能成全天地之大美

在前文我曾经提到,经络再好,毕竟是上天赐予的,而养颜乃至养生之术,归根到底是自己的心灵在起作用。心平气和,满怀良善,五官面貌自然匀称自然,给人以美的反馈。若是蛇蝎美人,即使是天仙再世,眉宇间依然会有乖戾之气,久而久之,五官的位置必会越发不协调,肤色灰暗,面呈败相,叫人叹而远之。这种“心灵的作用”,在古代中医理论体系中被称之为“情志”。

情志,可以归纳为“七情五志”。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五志则是七情与五脏相对应的喜、怒、思、悲、恐五种情绪。人的七情是与生俱来的,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正常反应。没有这些情志活动,人体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

古人所说的“平和之人”,绝不是在倡导人们应该整天忍气吞声,那只是表面上的平和。适时地宣泄七情,不但不会伤人,还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对身心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长期持续的忧虑以及骤喜狂怒,才会伤及内脏,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速病情恶化。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醇塍义》中说:“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由此可见,准确把握情志活动的规律和限度,既能充分享受情感活动带来的人间真趣,又可以避免情志失控产生的痛苦与疾患,从而避免疾病带来的身型、外貌的损害,美得更加优雅,更加和谐。

《道德·至言总养篇》中说:“伪道养形,真道养神”。若要护形当先护神,若要强身当先调心。调情养神同样能使女人的面貌灿如桃花。只要掌握了心神的一般规律,就能达到防病治病、长寿驻颜的目的。

1.静神、用神、宁神

若要养神,首要静神。躁而不静,则神不内守,乱而不定,以致扰乱脏腑,耗气伤身,疾病必定会由之而生。反之,若“心能执静”,则神安不乱,五脏六腑气机协调,气血自然会日渐充实。金代名医刘河间就曾强调过,“心神扰乱则百病由生,心神宁静则疾病尽去”。

欲使心神清静,关键在于保持一种恬淡虚无的心理状态。清代程履新在《程氏易简方论》中这样注释道:“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因此,清静养神的前提是应该心安少欲,达观处事,将自己从琐事烦恼中解脱出来。

所谓“恬淡虚无”,可不是叫您死守心神而不用。心神和人的头脑一样,越用越灵活。药王孙思邈一生勤奋,白首之年仍孜孜不倦,非但没有年老智衰的现象,思维反倒敏捷,年及百岁时,还完成了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人之有思,岂能不用。然而,事无绝对,心神也不可过度的盲目消耗,过则神疲,心神亏损,精气内竭。《医述·养生》中说,人身的气血有如灯油,而神就是火苗,如火烧得太旺则灯油很快干涸,用神太过则气血容易枯竭。因此,神不可不用,也不可过用,贵在适度,才是大道。

养神还要节欲以宁神。现代社会光怪陆离,到处都充满了诱惑,要是终日欲壑难填,永不满足,胡思乱想,心神就会混乱不休,脏腑气血受损,气机失调,最终导致心病。《道德经》说得好:“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因此,只有“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才能达到药王那样的“年过百岁而无衰老之象”的境界。

2.调和七情,以求心神舒畅

七情不调,百病由生;调和七情,防病治病。清代刘默在《证治百问》中说:“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生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要想情和神畅,就要适度地消除恼怒、忿恨等负面情绪,善于排解、自释,用理智来减轻怒气或分散注意力以疏泄郁怒之情。

不能总是患得患失,为名利所桎梏,放下思想包袱,解除精神负担。经常保持知是常乐的心态,把生活安排得充实、多彩,培养高雅的情趣,保持恬愉的心境。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有一个养生秘诀——少吃,多动,平淡。所谓“平淡”,当然就是指不过分热衷于名利,豁达大度,保持乐观平静的情绪。梁老在93岁高龄时,还能连续站立3小时作演讲,并且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可谓深得情志养生的真谛了。

3.修性怡神

在我们读到的各种古代小说传奇中,那些沉鱼落雁的美女们几乎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仅仅是“说话的”为了凑故事而进行的“角色设定”吗?我想未必如此,这又何尝不是修性怡神能够增进容貌的表现?

优雅的音乐能驱散愁闷,缓解紧张,使心境轻松、愉快;书法、绘画能排遣愁闷,调节四肢与大脑,修养心神;博览群书,则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从事棋弈既可锻炼思维,又能凝炼处世之道。女孩子们通宵达旦地出去蹦迪、泡吧未必就能收获快乐,恬淡的生活本身就已经如此丰富多彩,不该视而不见。自觉地去修性怡神,心境自然畅快,容颜自然永远生如夏花。

4.调节情志要顺应昼夜、四季的时序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精气而生存,并随着四时温凉寒暑、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若能顺应自然来修养情志,就可以祛病养颜。因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顺时调神,是中医情志美容的一大特点。

《内经》中即有《四气调神大论》、《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等讨论了这一问题,认为春天万物生发,人之情志须与生长之机相适应,舒展畅达,意气风发,因此要入夜即眠,清早起身,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

夏天万物茂盛,开花结实,人之情志则应充实欢愉与长盛之机相合,因此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血宣畅,涌泄自如,精神状态饱满健康,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秋天万物平定,其气肃杀,人之情志不可轻易波动,因此要早睡早起,以保护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

冬天万物封藏,寒气笼罩,人之情志要安静愉快以合藏伏之气,因此要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

此外,一年有四季,一日亦有四时。一日四时阳气的运动犹如一年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每日调神与四季调摄一样,须以阴阳变化为指导。《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提到,应以一昼夜来分四时。早晨就相当于春天,阳气生发,机能逐渐活跃;中午宛如炎炎夏日,人的阳气逐渐隆盛;傍晚人的阳气开始收敛,机能逐渐衰退,正是秋收时节;到了半夜,人的阳气闭藏于内脏,相当于“冬藏”。 SEIFK9e2iDG5pGUcyfpw6tDPCPr4Vppet2CbwyhfrEmtfuix+97e3UeIXQLOD6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