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经络
——遍布全身的天然防护网

人体经络的发现,是与针灸术的发明密切相关的。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发现,用锐器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治病,从而诞生了针灸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由石针逐步演变成骨针、竹针、金属针,使针刺穴位时取穴更加准确,针刺穴位时出现的循经传感现象使人们逐渐发现了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

中医名典《黄帝内经》把前人对人体经络现象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担负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人体内外上下的功能;经络不仅分布于人体的体表,而且进入体内和脏腑相互联结,并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运行不息。由于每条阴经属于一脏,并与一腑相连络;每条阳经属于一腑,又联结一脏,这就使全身四肢和脏腑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每条经脉所指的疾病,都和它的循行走向及所连属的脏腑直接相关。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内在的脏腑有着直接的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人体的经络系统除了十二条主要经脉,还有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平时主要负责联络和调节十二经络,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此外,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被称为十二经别,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它们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有经必有络,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另外,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络系统遍布身体表面,因此周身的皮肤也根据经络的走向和运化而分为“十二皮部”,属于十二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既是身体的哨兵,又是经络诊疗的传感器,但是逆向思考一下,它却又是外邪入侵身体的入口,因此要多加关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结合中医的经络机理功能来剖析,皮肤的角质层对应的经络是肺经、大肠经;透明层对应的则是脾经和胃经;颗粒层对应着心经、小肠经;棘细胞层对应着肝经和胆经;基底层对应的是肾经、膀胱经。看似薄薄的肌肤,却与周身的经络、气血遥相呼应,可见,美容养颜绝对不能乱用那些化学成分的制剂,直接从调理人体经络入手,比什么都有效,也比什么都安全。

以上所述的这套上天传下来的经络系统学说缜密细划、无微不至,由此成为中国历代医学家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法宝。它是古今医家乃至一般的中医爱好者首先必须熟悉的。金代医学家张子和就曾说:“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谓是至理名言。

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系统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异,西医将人体分为各个器官,并将一些相关的器官组成系统,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七大系统。在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各个脏器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连系,好像每个脏器或系统都是独立的。

中医就完全不同了,大分类只有五脏六腑,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相关的经络。除了五脏六腑对应的十一条经络之外,另外还有心包经、任脉和督脉三条经络,一共是十四条主要的经络。各个经络还有分支,称之为经别,几乎遍及全身。每条经络上有穴位,针灸治疗时,主要是刺激经络上的穴位。

除了个别脏腑和其相应经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之外,各个脏腑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将之归纳出五行理论。五行理论不但说明了脏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各个脏腑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解释得非常透彻合理。

中医理论所说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则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是实体器官,主化生、储藏气血。气血是生命发展的物质基础,气血越丰沛,生命力也就越旺盛。而五脏的气血则通达于面部,滋养肌肤,润泽毛发,抗御外邪侵袭,因此五脏的盛衰直接关系到面部皮肤的荣枯。 lrwn1xYNLJtyAQyiAvEqnoddPhYRKzxohVGaSoOnI01ct/34rop9QkOhk8sOyV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