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我本科是学数学的,在数学这个有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大师们几乎从不吵架。为什么?是因为他们醉心研究、不问俗事,所以脾气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懒得吵架,他们只“打架”,甚至“决斗”。

数学,是武行——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请证明给我看。能证明,我甘拜下风。不能证明,你就输了。有什么好吵的,打一架多干脆。吵架是人文学科才用的“研究方法”。

在有公理体系的世界里,只有能证明的和不能证明的。大师与大师的差异,是智商的差异,不是口才的差异。

但是,大部分学科领域,是没有公理体系的,比如经济学。

这并不是说,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智商不如数学家,而是说在这些领域,仅仅靠智商是没用的。因为没有公理体系,只靠逻辑演绎,想要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更值得敬佩。

他们遇到的挑战,远不如数学那么单纯。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模型,但是只要举出支持的例子,就总有人举出反对的例子。紧接着,就开始吵架了,都说对方是特例。

中国人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研究方法”:文人相轻。数学家们说,我们才不相轻,我们相杀。不服就干,生死看淡,谁怕谁!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别,又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兹杰拉德说,我来做个和事佬吧。他把“文无第一”这四个字,翻译成了一句英文:“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the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再翻译回中文,就是:“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别吵了。你们都对,你们都对。”

但是,这种“你们都对”,就给学习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你们都对,那我学谁的“更对”呢?

我有三个建议。

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最近在学经济学,你一定要问他:“你在学习什么经济学?”如果有人对你说,经济学上有什么样的观点,你一定要问他:“谁的经济学这么认为?”

这时,他只要稍微一愣,就说明,他其实还不懂经济学。

请回答一个问题:下面几位经济学家,你觉得跟谁学习,能学到“更对”的经济学?

(1)亚当·斯密(你知道的,经济学之父)

(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供需理论的提出者,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3)约翰·凯恩斯(你不会没听过凯恩斯主义吧?)

(4)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词之一“交易成本”的提出者)

(5)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键人物)

很多人会说:“当然学习亚当·斯密啊!他是经济学之父啊。”“看不见的手”、分工理论……他的贡献人们耳熟能详。

但是,别急。

亚当·斯密创立的经济学,在今天被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古典经济学”,然后被放在了书架的最高层。但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却不被他的一部分徒子徒孙认可。

谁呢?就是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

马歇尔提出,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不管钻石是捡来的,还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需求是会变的。比如,当你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馒头的价值比第二个的大,第二个馒头的价值又比第三个的大。

当然,大卫·李嘉图并不同意马歇尔的观点,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衣钵。

马歇尔更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供需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理论让科斯叹了口气:当你说供需决定价格时,就预设了一个条件——“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其他所有要素都不变,这可能吗?你们这些“黑板上的经济学”!

一些经济学家立刻嘲笑科斯:你的“交易成本”才是被滥用得最多的吧?你说谁的损失大谁负责,因为这样交易成本低,社会福利高。那法院在判案的时候,是不是要调研一下商品的市场价,看看谁的损失大呢?如果市场价格波动快的话,会不会刚宣判就要翻案呢?

凯恩斯站出来说:“新古典”你们这些人别嘚瑟,“自由市场”的逻辑就是有问题的,会导致经济危机,需要国家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说:不对,你说的是短期,我们说的是长期。

凯恩斯说:长期?那时我们都死了。

哈耶克站出来说:凯恩斯,你才是错的。经济周期是必然的,我可以证明给你看。

某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呵呵一笑:奥地利经济学派,民间经济学家的最爱。在我们主流经济学面前,你就闭嘴吧。

好,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学习的是什么经济学?你说的是谁的观点?

你一定蒙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套经济学。

薛兆丰老师在他的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里专门有一讲,叫作《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就讲了这个问题。薛老师用一张表(见表1-1),来说明不同学派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看法。

表1-1 不同学派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看法

我不是在说一门经济学,而是在说很多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一定要兼听。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我要反驳自己的观点?如果我成功地反驳了自己的观点,就证明这个观点不对,那我为什么还要拥有这个观点呢?

那是因为,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一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力。所有的观点,理论上都可以被驳倒,至少能举出反例。

经济学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没有一个模型,能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如果有,一定是因为提出这个模型的时候,一些新的经济现象还没有发生,或者提出者没有注意到。

比如,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个体追求私利的行为,反而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举个例子,早餐店卖豆浆油条,是因为怕你饿着吗?不是,他们是怕自己饿着。因为卖油条给你,可以赚钱,让他们填饱肚子,所以他们才会卖油条。但是,这个看上去自私的行为,客观上却帮助你省了做早饭的时间,让你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赚到更多的“油条”,整个社会的财富因此增加了。这就是著名的“为己利他”的假设。

但是,这真的是对的吗?

著名数学家艾伯特·塔克举了一个反例,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

两名囚徒A和B被隔离审讯。如果两人背叛彼此,都坦白罪行,会都被判刑8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不坦白,坦白的人直接释放,不坦白的人则被重判15年。如果两人合作,都不坦白呢?会因为证据不足,都只判1年(见表1-2)。

表1-2 囚徒困境

囚徒应该怎么做?

显然,“都不坦白”是最优策略,两人都判得最轻。

但是,“都不坦白”经不起考验:如果一名囚徒单方选择背叛,将立即获释,诱惑太大。而且就算一方守口如瓶,万一另一方背叛了呢?守口如瓶的一方反而会被判15年,风险太高。“都不坦白”,太考验人性。

“都坦白”呢?那两人都获刑8年。这时,如果一名囚徒单方决定守口如瓶,他的8年刑期将立刻变为15年,而另一人则被释放。这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两名囚徒是理性的,都不会这么做。

“都坦白”,才是理性的选择。但这样一来,个体追求私利的行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其实,亚当·斯密的“为己利他”假设,还有很多反例,比如公地悲剧、1美元拍卖,等等。

你能说亚当·斯密错了吗?亚当·斯密的假设,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正确的。但是,你必须知道,它至少是有反例的。为己,并不都能利他。

这时,我要送给你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验证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一个经济学观点,不仅要看你是否认同能证明它的例子,更要看你是否理解能推翻它的例子。

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

这句话,我有时候也会说。举个例子,一支钢笔在我心里值100元,卖钢笔的人说它的成本是180元,200元卖给你,不贵。我只好说:“谢谢你的匠心,但在我心里这支钢笔就值100元,再贵我就不要了。”于是,卖钢笔的人只好回去降低成本到90元,再100元卖给我。这就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

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很多人,都把这个前提扔掉了。

这里的“其他要素”是什么?可能是科技,也可能是政策,等等。

当科技进步了,或者工艺进步了,一切就发生了改变。比如,如果福特发明了钢笔生产线,能够像制造汽车一样制造钢笔,使钢笔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90元降到了50元,销售钢笔的利润就从10元涨到了50元,钢笔行业一下子变成暴利行业。这时,大量企业家就会疯狂地进入这一行,分享这个暴利。新进入的企业家如何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只有降低价格。于是,钢笔价格就会从100元降到90元、80元、70元,甚至60元。就这样,钢笔的利润又回到了均衡状态下的10元,但是价格却从100元降到了60元。成本的降低,决定了价格的降低。

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整个世界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便宜。这都源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本降低。

那么,“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这句话错了吗?

这句话没错。但它表述的,只是单一市场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忽视了不同市场之间、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很多人忘了这句话的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

薛兆丰老师在讲课时曾说过,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最初资源的主人是谁,资源都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简单来说,就是“谁用得好就归谁”。从这个角度来说,钱也是一种资源,谁能把钱用好,钱就会归谁。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马上就兴奋了。他们自动在脑海中划去了科斯定律中“交易成本足够低或为零时”这个前提。

薛老师的课程接着介绍了,科斯晚年的时候,曾经专门写文章解释这个不断被提到的问题:在真实的世界中,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而且可能是很高的。

因此,薛老师总会提醒大家,后面的推论未必会发生。可惜的是,大家只记住了推论,而忘掉了前提。

记住每个理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素养。

小提示

如何学好经济学?

一是学李白,也要学杜甫;二是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三是记住每个理论都有前提。只有这样,你学的才不是“黑板上的经济学”,才是既能抽象于真实世界,也能还原于真实世界的“有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的工作,比数学家的复杂太多。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你才不辜负他们卓越的努力。

其实,何止是经济学。所有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记住三句名人名言。

第一句是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这样,你才会懂得,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第二句是罗曼·罗兰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样,你才有勇气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然后继续用这个模型。

第三句是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这样,你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fqQ3miLA/J8SLaUlW0pAl9RwdFLWJUtuUzSOlNZkw+tXJ2EKPGPOfIN/ZlYhlR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