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二十五年的发展研究后,精神分析采用手段的直接目标已经和最初明显不一样了。当时,精神分析专家想要分析得出的是患者还未曾发现的潜意识内容,并将它们整理好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告知患者。但这种手段是不能用于治疗的,所以我们很快就对其完成了改进,让患者用他们的回忆为我们提出的结构系统加以佐证。过程中,患者会对我们的探究产生巨大的反抗。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找到患者因何会抵触,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再依靠将感知和情绪转移的方式,人为地对患者施加影响,让患者不再抗拒潜意识探究。

经过尝试后发现,这种方法依然无法完成“让潜意识的内容进入意识之中”这一最初目标。我们无法找到患者被压制在心中的所有记忆,找不到的恰恰就是最本质的部分,所以他会一直质疑我们告知他的分析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把经历再次重演,却是把被压制的事情当成过去的片段来回忆。重复的内容一部分来自婴儿的性生活、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它的后续发展,并定期通过移情的方式,在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其带有我们并不想看到的真实性。假如在治疗中出现了这种情况,那我们就可以说,新近出现的转移性神经症已经取代了早期的神经症。我们应尽量缩小转移性神经症的范围,去迫使患者尽可能多地将经历推回记忆中,不让它们继续重现。因为事例的不同,回忆和重复的关系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医生会省略这一阶段的治疗。医生只能允许一定数量的被遗忘的记忆再次复活,此时他要做的就是作出权威的推断和分析,让患者足够冷静地认识到眼前所谓的“现实”只是被忘却的过去的镜像。只要医生给出的结论和想法足够冷静和准确,就能在治疗中得到更多的信任,从而更容易让患者配合治疗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信我们需要战胜的反抗来自潜意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要想理解在对神经症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强迫性重复”现象,就必须消除这种错误认知。潜意识其实就是那些在心理层面被压制的内容,并不会抗拒治疗,因为它们正想要让自己脱离被压制的现状,以达到进入意识的目的,或是通过实际动作得到释放。最初造成压制心理的更高的层次和系统才是这种反抗的来源,也是它在最初的时候把一些内容推到了潜意识之中。不过,经验告诉我们,抵抗的原因和抵抗本身最开始都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就表明我们的表述中存在不准确的部分。只需让被相关联的自我和被压制的事物之间的对比取代意识和潜意识的比较,就可以让现在的分析避免混沌。很显然,自我的大部分都属于潜意识,尤其是自我的核心部分。自我中,其实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可以被称为“前意识”。在纯描述性的表述方式被系统化、动态化的表述方式所取代后,我们可以说:患者的抵抗来自他的自我。如此一来,在诊疗中我们可以得知,最终只有解救出被归于潜意识中的内容才能体现出强迫性重复。

毋庸置疑,这种来自意识和前意识自我的反抗是在遵从唯乐原则的控制下作用的。它尽可能想要避免那些因被压制的内容被释放出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现实原则忍让这些负面情绪。那这种体现了被压制内容力量的强迫性重复,与唯乐原则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显然,因为强迫性重复使得被压制的内容表露出来,所以它的大部分诉求都只会让自我感到不快。不过之前的分析就可以体现出,它并没有与唯乐原则相冲突。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它是负面的情绪,但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它却成了正面的。但我们在这里要指出一个新发现,因为它真的太奇特了。那就是有些过去的经历可能不会让人产生正面情绪,既没有让人快乐,也没有使被压迫的本能得到满足。

早期婴儿的性生活因本能和现实不相容,并且与儿童的发展阶段不符,最后走向终结。在最为兴起的时候经历了最为痛苦的事情,伴随着令人伤心的原因。失败的经历和爱的丧失所带来的伤害,让他们患上了自恋型创伤症。根据我的经验以及马尔西诺夫斯基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神经症患者总会有很强烈的自卑感。由于现实对身体本能欲望的限制,孩子对性的探索不可能得到满足,所以很多人成年后会有这样的挫败感知:我总是一事无成的。孩子在幼儿时期通常与异性家长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但这种联系并不会真的满足孩子的本能欲望。他无力改变异性家长根本不会满足他需求的现状,所以他会对新生儿产生忌妒的情绪,因为孩子会认为,新生儿证明了异性家长这位寄托了他情感的人对他不忠诚。他曾寄希望于自己能够生一个孩子,但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它以一种羞耻的方式告终。儿时感到的温情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严厉的责备和偶尔遭受的惩罚后变得越来越少,这一切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他人深深鄙夷。对于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爱宣告结束的方式,通常能够找到特定的轨迹。

神经症患者非常熟练如何在移情作用下重新激活这些不被喜欢的诱因和痛苦的情感状况。他们想要打断治疗的进程,只渴望重复被人鄙夷的痛苦经历,所以他们会要求医生指责、漠视他们。他们为自己的忌妒找到了新的移情对象。他们不再惦记那个他们没能生下的孩子,而是要求别人送自己极其贵重的礼物,或作出极重的承诺。在以往,所有这些事都无法让他们产生正面的情绪。一种假设是如果今天这一切不是现实,而只是作为回忆或梦境出现,可能也不会产生这样多的不愉快。这其实是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本能做出的事,但是患者却没有从过去这些不但没有产生正面情绪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不愉快的经历中汲取任何教训。这些行为也如同受到强迫一样,继续不断重复。

在未患神经症的人身上也会出现精神分析学家发现的存在于神经症患者的移情现象。它通常让人觉得,这好像是被什么控制了,并不是主观想要发生的事情。但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点明,这些人的命运大多数都受婴儿早期影响,就算这些人身上没有出现任何神经症冲突导致的症状,但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强迫性,和神经症患者的强迫性没有丝毫不同。我们发现,有些人的人际关系最后都会落得一样的下场:他们乐于助人,为不同的人提供各式帮助,却在一段时间后被别人厌弃,仿佛要尝尽遭人背叛的苦头;有些人结交的每一个朋友都会背叛自己;另一些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停重复这样的过程——公开支持一个人,把他推举到领域的巅峰,过一段时间后再亲自把他推翻,重新选择拥护别人。有些在爱情中深情的男子,他们与女人的亲密关系也会经历这样相同的阶段,再以相同的方式告终。我们之所以会对这种“同一事物一再反复”的情况感到惊讶,是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出于主观思考做出的行为,我们在他们身上也找不到任何一成不变的、可能造成同样经历不断重现的性格特征。更加让我们感到难以置信的是,有些当事人什么都没做,只是被迫遭受一切,却依然经历了同一种命运。比如,一位妇人连结三次婚,但她的三任丈夫都在结婚不久后患病,后在她的照料下去世。 在浪漫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中,塔索以十分动人的方式描述了类似的传奇命运。英雄唐克雷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因穿着敌军骑兵的衣服与他作战的深爱的爱人克洛琳达。唐克雷蒂将爱人埋葬以后来到了一片神秘的森林。这座森林阴森恐怖,曾吓退了十字军成员。在森林里,唐克雷蒂用剑劈开一棵参天大树时,发现有鲜血顺着树干从切口处涌出。此时,他听到了被禁锢在树中的克洛琳达的灵魂对自己的抱怨,因为他又一次杀死了自己的爱人。

我们思考一下移情行为和人类的命运的论证,可以尝试进行推测,心理确实存在超越唯乐原则的强迫性重复。现在,我们似乎可以把之前研究的因外界创伤而得了神经症的人的梦,以及孩子创造游戏的原因全都归入这个情况。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其他原因才能解释这种强迫性重复的现象。在对儿童的游戏进行分析时,我们已经强调过,还可以用其他理论解释它的存在。如此,强迫性重复似乎与直接产生正向情绪的本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移情作用很显然是被自我在抵抗压制时胁迫使用了,而且联合了原本已经决定接受治疗的强迫性重复。我们经过理性思考后,似乎已经比较了解所谓的命运的强迫现象,所以也就不用再把它当成一种新的、神秘的原因来解释了。

或许意外事故引发的梦才是最可疑的,但仔细想想,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哪怕是在其他案例中,我们已知的原因也不可能解释所有的事实。我们要为强迫性重复的存在辩护,而且理由充足。强迫性重复与被它挤到一边的唯乐原则相比,好像更加原始,更加基础,也更像是一种本能。如果心灵之中真的存在强迫性重复,那我们当然急切地想要了解它的功能和它起作用的前提,还有它与唯乐原则的关系。毕竟截至目前,我们一直相信唯乐原则主导着心理的兴奋过程。 lrhswstXX4j+HmCWbL54sXdIDjzp50TcAsmIspy7ohx2xEHn+oil0RpWR3/lcj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