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安全感
普通的生活,却变成了战场

没有安全感,我们就“不敢”做任何事情。不敢在课上回答问题,不敢在工作中表达想法,不敢靠近喜欢的人,不敢在感情中做自己,不敢面对未知和迎接挑战……在这无数的“不敢”中,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陷阱,每走一步似乎都有掉进深渊的可能。

安全感全部丧失的人是什么状态呢?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但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老兵。他们在战争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然下一秒死的就是自己,他们就是靠着这种极端的敏感度幸存下来的,但当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时,反而成了另一种“杀手”。如果有人从后面拍他们,想跟他们打招呼,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敌人,然后被误伤;如果有陌生人快速地从身边跑过,其他人都可以若无其事,但是他们可能会迅速想找地方躲起来,以为有人袭击自己;如果大街上有什么大的声响,比如节假日的烟花声,可能会让他们心跳过速,难以承受……

这些并不只是老兵才会经历的,当普通人处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时,就好似生活在一场无形的战争中,处处都是危险。正如我开头所说,没有安全感,在学校、公司、家庭中,都会产生应激反应,有些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曾经经历的创伤留下的幻影,把本没有危险的生活改造成了战场。

安全感就是健康的自恋

我们常常把“自恋”作为一个贬义词去使用,当我们用自恋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大概是想说这个人过分关注自己了,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自恋的状态是令人反感的。但在心理学中,自恋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是描述对自己的一种依恋状态,不过的确有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之分。

健康的自恋是这样一种状态:首先,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会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透明人;其次,你有一些自己的规则,用来判断人际关系和生活的环境;最后,当你的存在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你可以依靠你的规则来应对,并且你喜欢和相信你的规则对你自己是有好处的,可以让你更好地生活。同时你也喜欢和认同自己这样一种存在的状态,让你可以认可、依赖。

而不健康的自恋是这样一种状态:首先,你有时觉得自己应该卑微到尘埃里,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也没关系,有时你又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你的事情最重要,比天还要大,这个时候你的眼中也无法装下任何人。其次,你常常需要依赖别人的规则来帮助你做判断、做决定。在学校里,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在工作中,老板是绝对的权威;在感情中,伴侣是绝对的权威,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你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还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面,也就是老师、老板和伴侣都是你的工具人,你无所谓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只需要实现你的目标就可以了。最后,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慌张、迷茫,要不就是赶紧抱住身边的人,作为你的救命稻草,要不就是牺牲掉你的工具人,不去承担任何责任。

所以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的自恋状态,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依赖自己的一种安心的状态。听起来安全感是一种自我给予的感受,对于成年人来说,的确如此,但是我们在还是婴儿的时候,这个安全感是无法自己提供的,需要依赖我们当时的环境以及照顾我们的人。怎样的照料才能使我们产生原始的安全感,在前两节中都有讨论,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

在一岁左右断奶前的时间,是我们几乎需要完全依赖外界来感受安全感的阶段,我们所有的生活需求都需要用哭喊的方式来获得外界的帮助,比如饥饿、排泄等。在这个阶段,我们期待饿了就能马上吃奶,排泄了马上就有人来清理干净……如果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需求都被很好地照顾到了,那么原始的安全感也就形成了,偶尔没有被满足的情况,虽然会让婴儿经历一定的负面体验,但并不会影响安全感的建立。如果这个阶段的安全感初始值比较高,那么即便后来经历断奶、摔倒、尿裤子等早期挫折,我们也不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能更好地进入独立阶段。

我是什么类型的安全感

“自恋”来自“他恋”——如果没有人给你展示“恋”是什么,你是不明白的;如果你最信任的人告诉你“恋”是什么,不断地用行为告诉你,你很容易就相信了,并认为那就是自己的位置。所以安全感最初的来源就是和亲近的人(大部分时候是母亲,以下都用母亲代指)的依恋模式,比较经典常见的就是四种模式,分别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冷漠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secure):这类婴儿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安心和舒心,但并不总是依赖和母亲的互动,可以自娱自乐。当母亲离开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苦恼,但当母亲回来时,也会立即寻求和母亲的接触,并且能很快回到安心和舒心的状态。

回避型依恋(insecure-avoidant):这类婴儿在母亲靠近或离开的时候,都不会有强烈的互动兴趣。在母亲靠近时他们可能不予理会或者短暂接近又离开,甚至可能会有忽视或躲避行为;在母亲离开时也不会有明显的紧张或忧虑,就好像母亲和陌生人没有差别。

焦虑型依恋(insecure-ambivalent):这类婴儿对母亲的离开会有强烈的反抗情绪,母亲回来时也会寻求和母亲的接触,但同时仍会有反抗的情绪,无法被快速安抚,很难回到舒心和安心的状态。

冷漠型依恋(insecure-disorganized):这种依恋类型的不安全程度最高,多有被虐待或被忽视的经历,这类婴儿对母亲表现出持续的冷漠。

除了第一种属于安全型依恋(人群中占比约63%)之外,回避型(20%)、焦虑型(13%)和冷漠型(4%)都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不安全依恋。这让我想到在学习家庭治疗的时候,课本里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句,在不断积累的咨询经验中,我对这句话体会越来越深了。

如果我们把幸福等同于拥有安全感,那么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幸福的人的样子可能是非常相似的——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可以表达自己的爱,遇到挫折也可以互相沟通支持,共同努力解决;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分开,也会痛苦和难过,但仍旧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就变得支离破碎。就像小的时候对待母亲离开的方式一样,长大后面对相似的情境,也会因为自己的依恋模式而这样应对。这里面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的依恋模式,在成人后也会以大人的方式显露出来。内核没变,变的只是依恋的人和相关的事。

安全型依恋(secure):安全型的人和别人亲密并不觉得困难,既不担心会被别人抛弃,也不会担心别人和自己太过亲密;既能安心地依赖别人,也能够让别人依赖自己。

焦虑型/痴迷型依恋(preoccupied):焦虑型的人有自己更偏好的依恋方式,如果别人不按自己期望的方式和自己亲密,就会不舒服。可能还会经常担心伴侣是不是真的想和自己在一起,担心被抛弃。如果试图和伴侣非常亲密,有时那种强烈程度会吓跑别人。

疏离/回避型依恋(dismissive):回避型的人和别人亲密会觉得有些不舒服,不能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当别人和自己太过亲密的时候,也会变得非常紧张;如果别人要求自己更亲密些的时候,也会感到不自在。

恐惧/混乱型依恋(fearful-avoidant):这是一种复杂的依恋类型,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会同时期待亲密但又恐惧亲密。内心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真的被表白的时候,可能又会被吓跑。

图1-5 亲密关系类型图谱

但是对方如果后撤,他们可能又会变得积极热情起来,就这样来回拉扯,处在一种没有头绪的混乱中。

一般没有人完完全全吻合其中某一种类型,大部分都是有些明显的倾向,但会和其余的类型有交集或者是一种混合状态,不必纠结自己究竟是哪种类型,如果实在分不清,可以直接参考图1-5来了解自己,你只需要去看两个维度,一个是焦虑程度,一个是回避程度,你可以在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比如你特别担心被抛弃,但又不回避亲密,那就是痴迷型;比如你不是特别担心被抛弃,但又不是特别喜欢亲密,那就是回避型。

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亲密关系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有时候反复无常或者莫名其妙的行为,持续不断地处在混乱状态中对我们的心理能量必然是一种消耗,所以即便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一个问题,但知道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定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去理解自己的伴侣和你所处的关系状态,很多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并非“哪儿不好,改了就行”这么简单,只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理解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因为那将代表着对一个人彻底的颠覆。希望这种理解可以使你自己或者你的感情生活多一些自我支持和互相支持,“解决”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而“理解”近在眼前,带着问题生活,学会掌控问题,而不是消灭问题,是我更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

“月亮绕地球”保护法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依恋状态,我们想要的安全感方式其实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我把这种适用于各类婴儿的保护方式称为“月亮绕地球”保护法。在天文学发展初始,人类曾天真地以为自己生活的地球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不管是太阳还是月亮,都是在围绕地球转,为我们提供能量。但后来我们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无数星体中的一颗,我们都围绕太阳转,只有月亮一直跟随我们。这个过程很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起初我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那最好的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就是满足这一点。

在婴儿期,这个需求是最强烈的,所以妈妈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也确实是最辛苦的,要时刻围绕婴儿转。这个时候,整个家庭要把妈妈作为中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围绕妈妈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婴儿中心—妈妈中心—家庭支持系统”。

但这个系统的实现依赖的其实并非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来自社会的现实压力很大程度上在阻碍它的完善,比如女性生育后重回职场的问题,以及传统文化中还未完全消除的性别地位问题等。一方面,来自职场的压力,让妈妈不敢安心地陪婴儿度过最重要的第一年;另一方面,没有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仍旧被认为是对家庭没有贡献的表现,所以很难获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全力支持,反而变成了一个人的责任和负担。理由往往是“你什么都不干,就在家看婴儿,有什么好累的,还需要什么帮忙”,但这个真的是对照顾婴儿最大的误解。如果我们想要给婴儿营造一个“月亮绕地球”的保护成长系统,那就意味着你的注意力是实时待命的状态。下面我来描述一下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在这种保护系统中的画面。

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我的本科同学,她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小名叫豆豆。她也跟我一样,特别喜欢把心理学用在自己的生活里,于是她就在孩子出生前翻出了我们曾经的《发展心理学》的课本重新复习,准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最适合孩子心理状态的方法来陪伴她。有一天我去她家里做客,我观察她和婴儿的互动方式,就是“月亮绕地球法”的现场版。因为她需要全职照顾豆豆,而我也是工作繁忙,很久没有见面了,所以我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在我们说话的时候,豆豆就自己在床上爬来爬去。我朋友的眼神几乎一直在豆豆身上,哪怕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一旦豆豆快爬到床边了,她能瞬间移动到豆豆身边,把豆豆抱回来。豆豆有时候自己爬得无聊了,也会靠近我们,找她妈妈,看她有没有在关注自己,这个时候我朋友一定会特别积极地回应她。

这个过程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妈妈的社交生活显然会受到影响,比如哪怕我到朋友家来找她聊天,也不可能是完全专心的,毕竟她现在是围绕着豆豆这个小地球的月亮妈妈。可人生在某个阶段,总会有不同的优先级,一个家庭要作为一个团队来努力,我这个朋友也很荣幸我能成为她的支持系统,即使她没办法很专心地跟我说话,但我也表示极大的理解,并且认为这已经是她能做的最大努力了,不介意我看到蓬头垢面的她,对于有豆豆之前的她,这都是难以想象的。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她的丈夫回来了,而我正好也有机会观察到他们的“婴儿中心—妈妈中心—家庭支持系统”。

她的丈夫回来之后就马上承担起了哄豆豆的责任,把豆豆带到别的房间玩,让她可以享受一段跟朋友相处的时光。没多久,豆豆的爷爷奶奶就把晚饭给我们送过来了,他们住得很近,平时也经常来照顾夫妻俩的生活,减轻一些他们的负担。他们不会要求全职的她承担所有的家务活,也理解她的丈夫在外奔波的辛苦。看到这样的画面,我真是打心眼儿里替豆豆感到幸福,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想不幸福都难。这也一直是我坚持做科普的意义,我希望更多的曾经经历家庭创伤的孩子都能够学会理解自己的经历,然后学习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家长,在和下一代的关系重塑中,也能够治愈自己。这个方法在后续的人生阶段中还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的解读就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看自己的安全感水平究竟如何。

方法工具箱:安全感自检手册

安全感常常被提起和讨论,但安全感不能简单地用有或者没有来评价。究竟安全感在生活中是怎样的表现?我们的不安是否真如我们假设的那般强烈?也许这个自检手册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

临床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一共75道题,大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带着平静的心情,花10分钟时间完成。

请在能够代表你第一反应的圆圈里画“√”来作答,选择最符合你情况的一项。如果实在不好回答,可以选择“不清楚”一项。以下题目均为单选题。

1.我通常更愿与别人待在一起,而不是一个人独处。

○是 ○否 ○不清楚

2.在社交方面我感到轻松。

○是 ○否 ○不清楚

3.我缺乏自信。

○是 ○否 ○不清楚

4.我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赞扬。

○是 ○否 ○不清楚

5.我经常对世事感到不满。

○是 ○否 ○不清楚

6.我感到人们像尊重他人一样地尊重我。

○是 ○否 ○不清楚

7.一次窘迫的经历会使我在很长时间内感到不安和焦虑。

○是 ○否 ○不清楚

8.我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是 ○否 ○不清楚

9.我通常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10.我倾向于通过逃避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是 ○否 ○不清楚

11.当我与别人在一起时,我也常常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是 ○否 ○不清楚

12.我感到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

○是 ○否 ○不清楚

13.当朋友批评我时,我是可以接受的。

○是 ○否 ○不清楚

14.我很容易气馁。

○是 ○否 ○不清楚

15.我通常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友好的。

○是 ○否 ○不清楚

16.我经常感到活着没意思。

○是 ○否 ○不清楚

17.我通常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是 ○否 ○不清楚

18.我认为我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19.我通常是一个快活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20.我通常对自己抱有信心。

○是 ○否 ○不清楚

21.我常常感到不自然。

○是 ○否 ○不清楚

22.我对自己不是很满意。

○是 ○否 ○不清楚

23.我经常情绪低落。

○是 ○否 ○不清楚

24.在我与别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常常感到对方可能不会喜欢我。

○是 ○否 ○不清楚

25.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是 ○否 ○不清楚

26.我通常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

○是 ○否 ○不清楚

27.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28.我通常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

○是 ○否 ○不清楚

29.我经常为自己的未来发愁。

○是 ○否 ○不清楚

30.我感到自己是坚强有力的。

○是 ○否 ○不清楚

31.我很健谈。

○是 ○否 ○不清楚

32.我感觉自己是别人的负担。

○是 ○否 ○不清楚

33.我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方面存在困难。

○是 ○否 ○不清楚

34.我时常为他人的幸运而感到欣喜。

○是 ○否 ○不清楚

35.我经常感到似乎遗忘了什么事情。

○是 ○否 ○不清楚

36.我是一个比较多疑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37.我通常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适于生存的好地方。

○是 ○否 ○不清楚

38.我很容易不安。

○是 ○否 ○不清楚

39.我经常反省自己。

○是 ○否 ○不清楚

40.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按照其他什么人的意愿在生活。

○是 ○否 ○不清楚

41.当事情没办好时,我为自己感到悲哀和伤心。

○是 ○否 ○不清楚

42.我感到自己在工作和职业上是一个成功者。

○是 ○否 ○不清楚

43.我通常愿意让别人了解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44.我感到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

○是 ○否 ○不清楚

45.我经常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而坚持将事情做下去。

○是 ○否 ○不清楚

46.我感到生活对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是 ○否 ○不清楚

47.我被自卑所困扰。

○是 ○否 ○不清楚

48.我通常自我感觉良好。

○是 ○否 ○不清楚

49.我与异性相处得很好。

○是 ○否 ○不清楚

50.在街上,我曾因感到人们在看我而烦恼。

○是 ○否 ○不清楚

51.我很容易受伤害。

○是 ○否 ○不清楚

52.在这个世界上,我感到温暖。

○是 ○否 ○不清楚

53.我为自己的智力而忧虑。

○是 ○否 ○不清楚

54.我通常使别人感到轻松。

○是 ○否 ○不清楚

55.对于未来,我隐隐有一种恐惧感。

○是 ○否 ○不清楚

56.我的行为通常很自然。

○是 ○否 ○不清楚

57.我通常是幸运的。

○是 ○否 ○不清楚

58.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是 ○否 ○不清楚

59.我有许多真正的朋友。

○是 ○否 ○不清楚

60.在多数时间中我都感到不安。

○是 ○否 ○不清楚

61.我不喜欢竞争。

○是 ○否 ○不清楚

62.我的家庭环境很幸福。

○是 ○否 ○不清楚

63.我时常担心会遇到飞来横祸。

○是 ○否 ○不清楚

64.在与人相处时,我常常会感到很烦躁。

○是 ○否 ○不清楚

65.我通常很容易满足。

○是 ○否 ○不清楚

66.我的情绪时常会一下子从非常高兴变得非常悲哀。

○是 ○否 ○不清楚

67.我通常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是 ○否 ○不清楚

68.我可以很好地与别人配合、协同工作。

○是 ○否 ○不清楚

69.我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是 ○否 ○不清楚

70.我有时感到人们在嘲笑我。

○是 ○否 ○不清楚

71.我通常是一个比较难接近的人。

○是 ○否 ○不清楚

72.总的说来,我感到世界对我是公平的。

○是 ○否 ○不清楚

73.我曾经因怀疑一些事情并非真实而苦恼。

○是 ○否 ○不清楚

74.我经常受到羞辱。

○是 ○否 ○不清楚

75.我经常感到自己被人们视为异乎寻常。

○是 ○否 ○不清楚

表1-1 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记分说明

说明:

Y=是,N=否,?=不清楚。

凡是选择与上表中一致的记零分,其余的一律记1分。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即为最后得分。

0~24分:安全感充足。

25~30分:有不安全感的倾向。

31~38分: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

39分以上:具有严重的不安全感,可能存在心理障碍。

对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马斯洛从1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详见表1-2。

表1-2 安全感VS不安全感说明 ffgwmEVC2AcVmI1IXDAQ1832zPdPtkNYYecgjX5ikcqdzFh1N9uPHTgvtVvaHG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