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事实上,要想摒弃认识世界的惯常方式,以一种全新的、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思维来评估周遭现象是极其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提升批判技能是一项终身任务,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以下是一些需要避免的陷阱。这之后是一些练习,教大家如何避免习惯性地使用最基本的动词“是”。之后,我们会简要探讨一下理查德·保罗所提出的思想的“不完美”,特别是它对21世纪网络化学习环境产生的影响。

证实偏见

忽略观点中的矛盾之处只会让思维变得更加局限,还会影响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但对批判性思维来说,最常见的障碍也许就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也被称为“我方偏见”(myside bias),或者可以表述为“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已有的信仰、偏见和观点相一致的想法和信息”。那些支持自己的立场和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的证据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对它们视而不见也变得愈发困难。如今,网站上的算法能够通过我们的搜索历史预测我们的喜好,从而向我们展示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这有效屏蔽了那些我们不想看到的新闻和信息,却也把我们封闭在了个人的意识形态“气泡”里。在批判性思维障碍的家族里,证实偏见还有一个表亲:

对自己做公正判断的智慧和能力的高估

这是个常见的陷阱,对那些习惯于被肯定或受尊敬的人而言尤其如此。换句话说,这可能是专为强者而设的陷阱。

不愿质疑权威资源

那些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或习惯于听从别人指导的人会遇到此类问题。虽然学生或其他经验不足的人不太可能去挑战专家,但他们仍然可以本着探究的精神提出质疑!这种好问的态度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

关于“是”或“不是”的问题

这里的前提是,不断地改变我们的习惯性表达方式也会改变我们的习惯性认知,引导我们更有创造性地思考。在科日布斯基(Korzybski)提出“E-Prime”(即不使用be动词的英语)体系之后,大卫·波兰德(David Borland)以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来解决在批判性思维中常出现的问题,即“是”这个动词过度使用时产生的问题。波兰德给出了一些重组be动词句子的练习。这时你可能要问:“我是”“他是”“你是”这类句子到底能有什么问题呢?

批判性思维理论家指出,这类句子传达了一种永久性和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我们作出草率或简单的判断。这一点最好通过例子来解释,举一个简单的——你介绍自己时可能会说“我是一个研究者”,然而这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你的情况或你所做的事。这样的介绍抽象了你的职业,简化了你本人。你被删节、简略、缩减了!

练习1.2 “你是做什么的?”

尝试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使用“是”。你可能会想出一系列句式,这些都会让你的听众更好地了解你,知道你是如何花费时间的。每次只用一个句子表达。

尝试之后,你可以再看看我的参考答案,但看之前要先试着自己去做。(做后面的练习时也一样。)

参考答案:

1.我阅读量很大,还经常写论文。

2.我对……非常感兴趣,花了大部分时间研究它。

3.辞了……工作之后,我开始攻读硕士学位。

4.小时候,母亲让我认识了书籍并教我阅读,之后我便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这两者,这也让我踏上了“研究”这条道路。

在避免使用“是”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我是”的表达形式会立刻将你限制在静止的存在状态中,而其他表达方式则不会。更重要的是,为了重组“是”引领的简单句,你将不再用默认的、理所当然的方式来描述自己,而是启动了批判性思维模式。剔除“是”需要你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以一种略微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以更精确、清晰的方式来阐述一个事实。这个技巧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你的沟通能力!

波兰德进一步分析了“是”在描写或谈论人、事、概念、信仰时所产生的影响:

练习1.3 从语法层面到哲学层面——进一步尝试在表达中放弃使用“是”

在不使用“是”的情况下重新编写下面的问题或陈述。你会发现其中隐含的哲学或伦理含义会随之改变;此外,经过这种微妙的“批判性转变”,你的陈述可能会比使用抽象的“是”的版本更加合理或人性化。还是一样,在看参考答案之前,先试着独立完成。

1.什么是女人,什么是男人?

隐含意义:性和性别的绝对定义是存在的,且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

2.我是一个失败者。

隐含意义:所以我会一直如此,这就是我的本质。

3.他是一个帮倒忙的人。

隐含意义:他不切实际且/或是一个烂好人,且/或不能在必要的时候作艰难的决定……总之,他做的事没有一样是好的。

4.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

隐含意义:我不能被指责,我不需要为我的行为负责。

5.你说的内容是不清晰的。

隐含意义:你是错的,或者你的想法是错的。

参考答案:

1.男人和女人分别有何绝对的特征?

此版本释放了在“是”表达中被限制住的那层微妙含义。

2.我还没有成功。

这说明我下次还有成功的可能。原句中影射的可怕含义,即一生都将被贴上“失败”标签的暗示变得多余了。这种表达方式规避了“我是”所传达的肯定性,也就把“失败的境况”从“永久性”的诅咒中解脱了出来。“是”会使表达对象僵化;没有了“是”的羁绊,你便可以再接再厉。

3.他尝试做好事。

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已变得大不相同。一个帮倒忙的人变成了一个努力让自己活得有良知的人。

4.我觉得我无法违法规则/我觉得我有义务按要求做。

讲述者现在有代理权,因此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将其归咎于抽象的概念。

5.我不理解。

谴责的意思没有了,对话得以继续进行。讲述者承认自己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E-prime”体系的另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它让使用被动语态变得更加困难。后面的章节会讨论,尽管在学术写作中使用被动语态是一种鼓励客观性表达的做法,但它也会混淆视听,使讲述者逃避对自己提出的争议观点承担责任或避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判断,而判断恰恰是批判性过程的最终结果。

练习1.4 也许“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但同时我们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有见解的、研究性的结论,即使它只是暂时性的……

给“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这句充满逃避主义色彩的话换一种语气重新表达,使它听起来像是在为某篇论文做总结。根据你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某个熟悉问题的看法重新表达,这样你便能作出明智的判断。

请看我写的例子:

批判性思维没有绝对的定义,因此也没有任何单一固定的训练方式。提高批判能力不是简单的产业“竞争力”——不是一个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问题——而是需要在有条不紊的论证和反思性的怀疑中得以体现的持续性过程。

现在,轮到你了:

“思想的缺陷”

加州索诺马州立大学批判性思维中心的主任理查德·保罗提出了“思想的缺陷”这一概念,他认为正是这些缺陷阻碍了批判性思考。下面列举了一些,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自己提出的。

练习1.5 缺陷与完美

首先,判断与每种情况相反的特征是什么。这一步做起来比较简单。接着,在你的研究领域中找出你认为具有大多数“完美”特征的作者,列举出他们的名字,并说明你认为他们具有“完美”特征的原因。

自保罗于1990年提出这个概念后,世界的各个方面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变化是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经常在远离大学的地方进行,并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加剧(你可能认为是弱化)。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环境里,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地理障碍,不停地向各处流通。这大大加快了历史的步伐,使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随着数据浪潮不停涌动,许多人淹没在这场信息风暴中。我的一些学生坦言,他们除了睡觉从未与网络断开链接,因为那会导致他们陷入痛苦的“错失恐惧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尽管许多信息是重要的、有趣的,其中有一些来源也很可靠,但肤浅、无价值的信息还是占多数。我们不可能把每一条侵入我们意识中的观点、声明、事实或只因出现在出版物上就被信以为真的陈述都进行核实。学术研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是虚拟经济思想的核心。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需要依靠互联网来进行大部分研究,使用社交媒体、高度依赖邮件通信;特别是,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需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实践等教学模式来完成“混合式教学”课程,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无论是设备还是数据库,这些资源都只是工具而已。我们可以购买思维导图和批判性思维软件,据说它们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组织论证或进行复杂的推理。我们还可以在CorporateTrainingMaterials.com上订阅课程,该网站以训练批判性思维为目的推出了“百分百定制化课程训练包”。等到本书出版时,市面上肯定还会出现更多新颖的课程。但近期研究表明,无论是对于初级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都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能力。

米勒(Mueller)和奥本海默(Openheimer)指出,即使是敲击键盘这个简单的过程,也会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过程起到抑制而非加强的作用。手写记录的过程会更慢,但这正是关键之处。更为缓慢的步调有助于学习和深度分析,虽然耗时长,但记忆也会更深刻。打字成了一种节约时间的错误方式。此外,在看纸质材料的时候,翻页的过程可以帮我们进一步巩固记忆。事实上,有实验表明,使用电子阅读器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低于阅读纸质版书籍的学生。在屏幕上阅读不易让人养成注释或重读的习惯,而这二者对于批判地审视一篇文章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如果你想更积极、深入地阅读,那么电子设备不管用着有多方便都不应该是你的首选。事实上它们还会起到反作用。

现在得聊聊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了。正如硅谷智囊团的研究学者亚历克斯·索勇-金·庞(Alex Soojung-Kim Pang)所说,“连接是一种必然,但分心则是一种选择”。过度沉迷上网会扰乱、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原本可以花在反思或休息上的时间和精力,而反思和休息对我们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六章讲述了如何把休息当作“休耕时间”来孕育想法,但同时,如果你阅读这本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那么培养一种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夯实而非削弱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也同样重要。

数字通信的迅速、方便和直接让我们觉得知识随时随地唾手可得。我们要做的就是轻轻点击一下鼠标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唾手可得的只是信息和数据。要把这二者转化为知识,我们还需要理解它们。理解了,它们才是你真正的知识。

练习1.6 当代批判思想家的后启蒙

在(相对的)近代史上,政治哲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些你会很熟悉,还有一些则会陌生。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该领域的代表人物;经济学理论里的代表人物当属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还有科学与哲学领域里的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心理学与教育改革领域的约翰·杜威、政治理论领域的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以及社会理论领域的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等。这些思想家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掀起全球性的变革,是因为他们挑战的都是其所处时代里毋庸置疑的信条。

从你的专业领域中选择三位你欣赏的作家或思想家,结合引言和本章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信息,概述你认为他们在批判性实践方面所做的贡献。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YrptWltFfYxYuchWCRG5T3YWZ5rbQY9nLDguKAIzokdgcj5+UZoXqK1TfZYQ+h1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