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一罕见的大流行病给公共卫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与国际关系都带来巨大而深远的挑战。拉美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最晚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但由于疫情蔓延迅速,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确诊病例已突破10万例。2020年5月开始,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疫情国,尽管3个月后确诊人数被印度反超,但巴西的确诊及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在疫情影响下,拉美地区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造成贸易量和贸易额减少、大宗产品价格下降、旅游服务业萎缩,以及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对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认为,协同抗疫是唯一可行方案,各国应推动更具可持续性的新发展模式。考察拉美地区不同的防疫措施对了解各国的政治进程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拉美各国的情况对思考新的全球化方式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验。
一、拉美各国的疫情发展与抗疫举措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美地区的疫情暴发虽晚,但具有蔓延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自2020年2月26日巴西圣保罗公布首例来自欧洲的确诊病例以来,拉美地区的疫情持续飙升,这导致了一个普遍的担忧,即拉美地区可能成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震中。但由于疫情暴发相对较晚,拉美国家有了借鉴亚洲、欧洲国家防疫经验的时间,多数国家比较迅速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整体上对抗击疫情、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针对疫情的发展,各国直接采取了包括旅行限制、飞机停飞、邮轮停运、关闭边界、社交隔离、停工停产停学等举措。有些国家甚至宣布了紧急状态,严控疫情蔓延。其次,拉美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经济、财政和金融政策,如增加财政支出、提高赤字率,发行国债,紧急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等。一些国家做了较为充分的工作,比如阿根廷专门开通民航航线用于运输物资,巴西从中国市场采购包括口罩、呼吸机等数量可观的医疗物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的医疗平均投入水平较低,缺口较大。
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国家还通过减免税负、发放优惠贷款、重组债务等措施进行让利、降息,以稳定企业、稳定金融、稳定就业,避免国家经济崩溃。一些国家紧急启动了各类社会救助(如发放居民失业救助,向弱势群体发放救济金、消费券等)来保障民生,以避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同时在国际层面寻求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和其他国家的资金支持和物资援助。
总的来看,拉美各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应对措施在各国抗疫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此次疫情是对各国的大考,特别是对综合国力、政府执行力、应急储备反应能力以及国民意识和素质的大检验。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层面,由于各国在疫情防控理念、工作侧重点、政策执行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效果差异也非常明显。
加勒比国家普遍国土面积狭小,很多国家的经济依赖旅游业,医疗卫生系统相当薄弱。一些岛国的医院设施极为简陋,甚至连呼吸机都十分缺乏。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疫情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这些国家高度重视防疫工作,采取的措施较为严格,整体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较好。
其他国家的防疫举措各有特点,效果则喜忧参半。从领导层的角度来看,在当前拉美各国政治体制下,领导人治国理政的能力或领袖敢于担当的作风在面对疫情这样特定的时期,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能达到最大,往往还要考虑到采取相关措施对选票及其个人声望所带来的利弊,因而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在疫情“大考”中表现各异。有的政府应对有力,得到民众的充分肯定,政府执行力和影响力在疫情中不降反升;而有的政府却没有拿出有力的防疫方案,或是在决策上优柔寡断,导致民意支持率大大下降;另外,还有些国家的政府受到欧美的影响,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拉美国家的普遍共性是,由于文化多元、民意分散以及物质基础缺乏,往往无法采取封城、禁足等严厉措施。在疫情还没有大规模蔓延至拉美地区时,当地很多大型活动仍按原计划举行。从人民生产生活的角度来看,隔离意味着停工停产,一段时间后物资供应就将受到影响。再加上拉美国家非正规就业人口较多,很多人从事服务型工作,停工停产后很难维持生计,因此隔离等政策在拉美国家很难施行。拉美国家民众的普遍感受是:不工作就要挨饿,工作就可能生病,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非常困难。以秘鲁为例,尽管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但人们为了生活仍需要外出工作,这就导致封闭措施很难到位,秘鲁的病毒感染和确诊率也由此升高。
巴西有2亿多人口,占整个拉美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巴西疫情的暴发对整个地区的数据影响很大。巴西的特点,首先是人口聚居度较高,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群聚集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且对外交流频繁。其次,城市中存在大量贫民窟,居住着约1000多万人口,生活条件很差。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障供水、供电,还在贫民窟所处的山的顶部专门修建了用于运输的高架设施,但人口密集度高,隔离措施难以推行。
此外,在是否举国抗疫的问题上,相关理念在巴西国内也存在较大分歧,甚至是对立。与中国强调生命高于一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出发点不同,巴西时任总统博索纳罗的观点是“经济优先,抗疫其后”,他认为新冠肺炎仅仅是“小感冒”,呼吁各地要终止各种严厉的抗疫措施,尽快恢复生产,让大众生活正常化。上述观点对于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抗疫措施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然而实际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巴西联邦政府和地方各州在某些方面各行其是,因此巴西的疫情非常令人担忧。
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巴西有三四十万华侨、华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大城市,患病的比例却非常低,这无疑得益于当地中资企业的严格防控。可以看到,只要防控措施真正到位,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甚至是避免疫情扩散,不过可惜的是,巴西却远远无法做到这一点。
针对疫情,基本采取放任自流态度的国家典型是尼加拉瓜。有媒体称尼加拉瓜是整个拉美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消极的国家。受疫情影响,该国2020年经济萎缩或达6.5%,失业率将从2019年的7.1%上升至9%,或陷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拉美地区的影响
近年来,拉丁美洲连年处于经济停滞状态,经济增长率基本维持在0.2%—0.4%之间,尚处于调整改革、恢复发展的关键期。在当地普遍政局不稳、社会严重分裂的背景下,新冠病毒不期而降,这对于拉美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造成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给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由于就诊统计不足,该地区实际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远高于公布数据。拉丁美洲在历史上长期偏安一隅,在当地人固有的观念中,他们或是上帝的子孙,或是太阳的子孙,因此这片土地是上天的恩赐。特别是疫情震中的巴西,该国很少发生地震、海啸、水灾或旱灾等重大灾难,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自然灾害发生率比较低。此次疫情在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引发了不小的恐慌。此外,由于公共卫生系统比较脆弱,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公共卫生体系可能面临崩溃。
第二,疫情将使当地经济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各国为抗击疫情所采取的多项严厉措施使各行业停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萎缩,大宗产品价格下降,给不少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商业体带来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墨西哥、巴西的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因为外部供应商停工停产,很多配件、零部件都无法及时到位,许多企业不得不关闭工厂。此外,疫情还造成了包括股市动荡(巴西股市曾遭遇8次熔断)、汇率暴跌、投资不振、资金外流在内的巨大金融冲击。据拉美交易委员会预测,2020年该地区的GDP将出现5.3%的负增长,超过20世纪大萧条时期-4.9%的数据,成为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此外,中美洲和加勒比各国经济高度依赖旅游和侨汇,而旅游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受冲击最大的一个产业。中美洲不少国家移民从美国和其他国家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将美元汇回本国,美国疫情的出现也导致侨汇大大减少,进一步造成经济严重衰退。
第三,疫情给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失业率、贫困率不断攀升。拉美地区就业问题本身就非常严重,疫情使该地区失业人口增加了1160万,总人口超过3400万。与此同时,地区贫困率因失业人口的增加也攀升至34.7%,人数超过2亿。就业不足和收入下降迫使很多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使民生问题也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大危机。
第四,疫情引发了部分国家的政局波动。在疫情的影响下,巴西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国会已经收到了20余份弹劾总统的申请案。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疫情的恶化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从而给地区的安全稳定注入更多不利因素。
三、疫情期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疫情来袭,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仍然保持总体上的稳定,走势向好。疫情期间,双方领导人通过电话、视频、信函等方式保持了高层交流。在疫情的特殊时刻,双方呼吁政治声援、感情慰问,特别是表达发展友好合作的政治意愿,牢牢把握中拉发展大方向。政府外交部门、医疗卫生系统、地方、企业、民间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互动,交流疫情情况,分享抗疫经验并提供物资援助,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双方也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竭力维持务实的经贸合作。中国与巴西的双边贸易在一季度实现提升,巴西向中国出口了160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17%。巴西相关农业协会也表示,尽管遭遇疫情,巴西一定会确保对中国的货物运输,各端口一定会努力按照卫生监督的规定开展正常的装卸业务。在投资领域,中国最近也有一些新的斩获。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和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仍在积极参加墨西哥玛雅铁路的投标。在巴西,比亚迪公司中标萨尔瓦多市云轨公交项目后,又在圣保罗赢得了13号黄金地铁线项目;中国三峡集团下属的三峡巴西公司在并购了东部地区大型的光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基地后,各项后续工作在疫情期间也会紧锣密鼓推进,有望顺利实现交割。
当然,疫情也给中拉关系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影响,如双方在2020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议程被迫推后、压缩或取消。同时因物流中断受阻,中国在一些国家的部分重大投资项目不得不延迟、拖后。一些国家也确实出现了个别媒体借疫情攻击、抹黑中国的情况。中拉之间建立关系相对较晚,但经过双方的辛勤耕耘,双边关系已经具备了相当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也经历了时间和风云变幻的考验。只要双方坚定信心,携手努力,坚定奉行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一贯原则,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将双方关系不断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美国因素不断凸显是当前中拉关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多年来,虽然中美在拉丁美洲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和竞争,美国一直视拉美地区为它的“后院”,但双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努力管控分歧和竞争,以免酿成危机,干扰中美关系大局。但如今,这种情况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美国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后,实施了新的全面遏制战略,拉美也成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博弈的新战场。美国政府的鹰派人物到处散播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离间中拉关系,胁迫拉美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出台所谓的“新计划”“新倡议”,承诺加大对拉美国家的投入和援助,试图挤压、排斥中国与该地区的务实合作,对冲中拉整体外交。
短期内,美国的做法难以撼动中拉关系坚实的根基,但伴随着拉美地缘政治生态的演进,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中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面临新的挑战和更加复杂的局面。前所未有的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变局,但全球化是否会发生大逆转,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是否会重组,中美是否会脱钩并形成新的两极对峙格局,目前的形势尚没有一个定论。面对新的世界格局,拉美国家在整体上表现淡定,由于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它们更关心的是与它们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重振地区一体化,即通过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生产生活贸易进行整体协调,提高地区地位和新规则的制定能力,以参与到更加包容、平等、可持续的全球化进程中去。二是推动产业区域化,应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危险。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规避风险等因素进行产业转移,抓住这一机遇借助从东亚特别是从中国转移出的企业,尝试构建地区产业供应链。三是推动对外经贸关系多元化。疫情表明,过度依赖进口特别是过度依赖少数经济体的供给在特殊情况下是危险而不可控的,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于中国而言,在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对拉美外交要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充分利用率先走出疫情阴影的优势,抢抓先机,趋利避害,服务发展全局。
第一,从人道主义出发,确保该地区国家从中国购买的各类抗疫医疗物资高效高质生产,及时交货。积极拓展医疗卫生体系合作,通过更多渠道交流情况,分享经验。目前我国上述行动已经付诸实施并平稳开展,要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
第二,采取特别措施打通物流通道,提供便利化服务,确保贸易不中断,避免出现大滑坡的现象。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与拉美国家在农牧业、能源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直接的贸易机制,使拉美地区真正成为确保我国能源、粮食、安全领域的支点。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因疫情中断、交易一时难以完成的项目要做到心中有数,保持对接,创造条件及时恢复。
第三,关心在拉美的中资企业,帮助他们渡过劫难,鼓励他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保证资金安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应从政府方面支持企业捕捉机遇,通过参股、并购、投标等方式扩大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引导促进互联网企业在拉美拓展无接触服务、远程医疗、云办公、物联网等业务,特别是在国内非常方便的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让这些新业态成为中拉投资的新热点、新亮点。
第四,通过网络等通道迅速激活包括智库、高校等中拉之间各类别、各领域、各场景的磋商对话交流机制。尽快恢复各项外交议程,促进相互了解,推动具体合作,针对重大国际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第五,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共同发展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对拉美国家的关系一直实行超越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这一点给很多的拉美国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中国和巴西为例,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平稳且不乏新的突破,巴西在核心重大利益问题上继续给予中国支持,政府的更迭和不同派别的政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虽有影响,但并未造成颠覆性的破坏性后果,两国依然保持较强的战略互信和优势互补。总之,新冠肺炎疫情对拉美国家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场大考,中国应以自身为表率,加强与世界的合作,坚持共同发展的原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中国前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先生于2020年5月11日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的“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