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东南亚

胡政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东南亚地区在悄无声息中成为新的疫情暴发点。疫情给许多东南亚国家的生产、生活和消费带来严重影响,旅游业、零售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冲击最为显著,大量从业者失业,地区经济增长受到抑制,部分民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处境艰难。

进入2020年5月后,东南亚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缓和,多国开始重新评估疫情防控形势,相继逐步放松限制性措施,努力恢复生产、保障民生。有专家指出,东南亚国家疫情防控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得益于许多国家在疫情初期便及时、严格地采取社交隔离、宵禁、关闭营业场所等措施,大大降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东盟10国与中日韩(10+3)在抗疫合作中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为地区抗疫做出巨大贡献。厘清东南亚地区抗疫的情况、机制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后疫情时代的合作做好准备。

一、东南亚地区的抗疫情况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依托。截至2020年5月31日,东南亚的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且控制得比较成功:10个国家共6亿多人口,共感染83400人,累计死亡2600多人,有6个国家死亡人数在100人以下:越南、老挝、柬埔寨零死亡,缅甸死亡6人,文莱2人,泰国57人。柬埔寨、老挝、文莱、泰国的治愈率都在90%以上。印度尼西亚由于有2.6亿多人口,1.7万个岛屿,分布范围非常广,统计的难度非常大,其官方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受到质疑,但总体来看印尼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治安状况还是平稳的,也在有序的抗疫过程中。因此,与东北亚、南亚、非洲特别是和欧美地区相比,东南亚在抗疫方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以下因素促成了东南亚目前的抗疫局面:

第一,政府强势,响应到位。东南亚10个国家的国情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却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越南行政效率高;老挝和柬埔寨则主要是靠积极争取对外合作,洪森首相最早决定将几千名柬埔寨在华留学生留在中国,他认为留在中国比回国更加安全;泰国的医疗系统一直以来都比较完善;新加坡总体上体现出“从容应对”;菲律宾则采取了强制性的社交隔离措施。各国共同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得力,政令畅通,第一时间果断决策。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马来西亚进行了一次公众集会,涉及人数较多;新加坡外来劳动力聚集点防护条件较弱。但是这些是百密一疏,东南亚国家总体上疫情控制及时,并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国内群众积极配合。东南亚地区各国老百姓都能尊重和配合政府的安排,社会秩序总体良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抗、闹事、哄抢物资等事件。这其中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南亚国家的老百姓较为自律是最大的优势之一。二是东南亚和中国一样有抗击“非典”时积累下来的经验。三是社会条件允许,除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外,东南亚其他9个国家都有广阔的农村作为后盾,日常生活不成问题,就业压力相对不大。四是东南亚经历过的危机和灾难比较多,综合承受能力远远高于西方国家。

第三,应对机制较为健全。由于东南亚和中国一样有过“非典”的教训,加上东南亚地区也是登革热和某些疾病的流行地区,所以各国特别重视制度建设、社会动员,以及救治能力的提升。新加坡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就是因为“非典”之后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防范体系,这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有备才能无患,东南亚各国警惕性高,响应的措施就能及时到位,及时跟进。

第四,和中国沟通合作良好。东南亚国家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第一时间和中国互通信息、第一时间赞成在万象召开“10+1”外长会议。2月10日,中国领导人和东盟多国领导人分别进行了通话,双方还进行了专家视频等一系列的沟通,防疫举措非常及时、管用、有效。中国医疗队最密集的派出地区就是东南亚,至少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5国。东南亚国家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大多复制或参考了中国的经验和做法,这是一条正确、有效的捷径。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在抗疫合作这个问题上是顺势而为,没有一国参与到所谓的“反华大合唱”中。东盟10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力挺中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将疫情和特定的种族相联系的国家领导人。当然,挺中国也是挺自己,西方有一些人歧视亚裔,也冒犯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因此,东南亚和中国站在一起是正常的现象,东南亚和中国合作抗疫是命运和利益相连的必然反应。

第五,区域合作推动。东盟内部召开了不同层级的各种会议,分别同相关国家举行了“10+1”会议,还举行了最为重要的东盟加中日韩的“10+3”领导人会议。这些会议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而是有共识、有行动、有方向的务实合作;不仅面对当前的抗疫行动,还包括未来在健康领域的合作安排、人员交流、经贸合作等更为长远的设想和考虑,内容丰富,及时有力,稳定人心,凝聚共识,认清方向。要特别指出的是,2020年越南是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协调区域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对此应予以肯定。

二、后疫情时代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关切

后疫情时期,东南亚各国会“自扫门前雪”,致力于本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政治方面,东南亚地区将保持相对稳定,但需关注三件大事:第一是越南在2021年要召开的越共十三大,2020年是筹备的关键之年;第二是仍处于复杂的演变过程中的马来西亚政局;第三则是缅甸在2020年底的大选。上述三个国家都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和中国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经济方面,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强的韧性,但恢复发展需要时间。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东南亚经济造成了冲击,首当其冲是旅游业、酒店、航空等服务行业。此外,国际油价下跌、金融市场波动、制造业和转口贸易萎缩等都对本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东南亚经济是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欧盟市场关系密切,只有东亚好,欧美好,东南亚才能从根本上恢复元气,这显然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经济的韧性变得比较强,其经济结构中农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次疫情本身并没有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复工、复产难度较小。东盟各国虽然在农产品出口、吸引外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竞争。不过借助内、外部成功、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以实现经济上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因此,东南亚在2020年第三季度逐步走出困境,逐步恢复发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南亚的经济或许会更好一些。

对外关系方面,东盟的总体目标仍然是维护地区稳定和持续发展繁荣。南海问题上肯定存在利益纷争,但是局势失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各国将致力于通过谈判取得积极的进展。疫情之后,东盟加中日韩的“10+3”合作会更加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全力经营。虽然每个具体国家的政策有不同的侧重,但大的方向是保持和推进合作。同时,在东盟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好几对“10+1”合作的情况下,和中国的“10+1”合作应该是最为紧密的,因为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无人可及,2020年前四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已经达到1900多亿美元。此外,东盟还会继续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早日签署,一旦成功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合作方向的发展。

三、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东南亚关系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地区和优先方向,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其中,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情上更加亲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这次抗疫明明白白地体现了合作是正确方向,合作是主旋律,东南亚国家主流社会也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对中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第二,政治上更加坚定。患难与共、携手合作,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又一次经受住了历史性的考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有“危机驱动性”的特点,越有危机的时候合作动力就越强。由于冷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曾充满着不信任,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提出人民币不贬值,并且帮助东南亚国家抵御危机,与一些落井下石的西方国家形成了强烈对比,使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由此才有了2002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2003年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一系列突破。2003年的“非典”,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抗击;印度洋海啸中,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也是共同合作、同舟共济。此次疫情再次通过危机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习近平主席与和东南亚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进行通话,派遣医疗队,共享医疗信息等,这种合作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合作需求更加突出。旅游经济的恢复、农产品的市场拓展、产业链的对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总体区域合作推进等,都是双方利益的重要结合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则两利退无可能,总体来说,它们的需求很大,我们的优势很大,前进的方向和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一方面,此次疫情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影响不大,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简称雅万高铁)在顺利推进,预计明年将会完工。现在印度尼西亚政府对雅万高铁信心满满,并且宣布将把雅万高铁延伸到印尼的泗水,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另一个“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中国与老挝之间的铁路(简称中老铁路)也在顺利推进,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这是中国需要进一步拓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抗击疫情促进了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的提升,这也是一个发展方面。2020年是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疫情则使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很多经济活动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比如说今天召开的云会议,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疫情诊疗视频会议等,都和数字经济相关。

第四,合作空间更加宽广。从全球范围看,中国需要立足周边,团结东盟、合作东盟,东盟也需要巩固对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互利合作共赢关系的潜力很大、天地很宽、前景很好,关键要看下一步双方做得怎么样。

与此同时,在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发生大变革的背景下,也要准确评估东南亚地区的形势,以及对中国—东南亚关系的新挑战,早做预案,共同面对。

一是社会负面舆情的挑战。东南亚国家及地区某些互联网平台及社交媒体在西方媒体的影响下对中国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包括把疫情与种族联系起来,并对中国一些历史问题进行炒作等,实际上不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需要予以正视。

二是地区国家内政的挑战。东盟国家中缅甸、越南、马来西亚都面临着政局的变化,对此要做好准备。

三是经济合作中的挑战。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中国和东南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毫无疑问地受到影响,如何应对冲击需要双方共同面对。同时,数字经济合作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随着数字经济合作增多,中国和东盟的诸多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及数据服务商,掌握了中国和东盟十几亿人口的私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随之而来。此外,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虽然不会因疫情影响而中断或受到冲击,但双方此前在对接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者发现的问题还会继续存在,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进行更多对接,加强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寻找可靠的、有前景的合作伙伴,解决好对方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环保问题。

四是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挑战。东南亚地区继续成为中美在5G等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标准竞争的最前沿,中美两套技术和体系的竞争与博弈在该地区会愈发激烈,对东盟甚至全球体系的变化有较大影响,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虽然目前中国在东盟和国际格局中有了更多的优势,但要保持清醒,要准确地把握整体形势,对中美博弈的复杂性有更理性的认知。比如说美国真的像有些媒体说的那么狼狈不堪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未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或者诬蔑会更加激烈,除了将疫情防控不力的“锅”甩给中国,在南海加大挑衅力度外,最近又传出美国想将“七国集团”扩大成为“十国集团”的消息,拉帮结派围堵中国的力度明显加大。美国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的招数对付中国,对于美国在东南亚以及全球其他地区制衡和打压中国的现实情况,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应对方案。

四、后疫情时代中国—东南亚的应对

东盟国家都是我们的邻国,中国的疫情它们很关心,它们的发展我们也很关注,中国和东南亚称得上是命运共同体或者利益相关者。中国和东盟的交往合作也要放在整个亚太地区来看待,放在我们整个周边外交当中来看待,放在我们和整个世界的交往中,也就是大的国际格局当中来看待。2021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友好关系30周年。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如何勾画好并实施好未来30年的合作蓝图,需要双方现在就进行思考和准备,逐步、逐项地审慎恢复,积极协调,成熟一项推进一项,重整旗鼓再出发。

首先,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最重要的是争取人心,是舆论引导,是巩固双方之间的信任,做好公共外交。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多方面的关系,所以要把事情做细、做扎实、做到点子上,这样才能一一地解开各种难题,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情,是整个地区的事情。第一,最好的公共外交是领导人之间的交往,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突出。第二,东盟与中国“10+1”外长会议或者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等合作协调机制,本身就是对公众很好的交代,也树立了很好的形象。第三,东南亚跟中国山水相连,所以我们在科学的交流、安排及对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个疫情的处理过程中,驻东盟10国的大使和大使馆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对象国的国家领导人、外交部、各个社会团体及普通百姓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第四,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从地方层面看,中国各地要和东盟所有10个国家的民间团体加强联系,加强双方省与省之间、省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另外,要着眼青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年轻一代人之中。东盟国家的大量留学生在中国,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柬埔寨洪森首相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来到北京,他说“我国的三四千学生放在中国,不让他们回柬埔寨更加让我放心”。

其次,力量适度,保持谦和。总体来看,疫情增强了中国和东盟10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区域合作气氛未来会更好。但是过去30年中,无论是在理念上、合作议题上还是在机制引领上,东盟始终掌握着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长期以来,它们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在地区合作当中发挥太大作用心存怀疑。所以中国在和东盟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不能高调、不能自大、不能好为人师,在引领地区议题或者区域合作机制上力量要适度,态度要谦和,避免引起东盟的疑虑和反弹。我们要谦虚,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东盟和中日韩“10+3”的合作,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各国都要商量着来做,平稳推进。未来中国可以在区域卫生合作上发挥引领作用,可以尝试提议和东盟及日、韩在医药物资和设备生产上进行合作,中国有经验和产业优势,可能是比较受欢迎的。

最后,因国施策,复工复产。疫情之下,东南亚国家和民众在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等问题上的承受力已经到了一种极限,复工复产势在必行。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复工、复产、复市、复航,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员交往也将逐渐恢复。一方面,虽然东南亚疫情开始出现了好转,整体可控,但一些国家的检测覆盖面是不足的。中国国内也在讨论2020年秋冬季或之后是否会出现疫情反复的问题。因此,要做好疫情常态化的复工复产预案,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因国施策,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并针对未来中国和东盟全面恢复交往将面临的各类细节困难做好准备,包括健康码区域认证、人员便利通行、合作的恢复与对接、防控信息的共享等问题,都需要从细节入手,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应对。在具体的出国交流中,个人也要保持警觉,遵循国际旅行中的预防接种原则,有针对性地了解目的国家的疾病流行情况,注意个人卫生,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本文根据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大使、前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政跃先生于2020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的“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系列线上研讨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Bvh/e1D37nEoK0yi+PuwMk0zNmriRzMh1aBLRXXiAwqzrGI077RFP0LQFsqj1r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