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法国

翟 隽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次疫情把健康和卫生问题推到了全人类的面前。从21世纪初期到目前的这短短20年,发生了六七次类似的全球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次是最大的。这也是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5年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到后来的埃博拉,再到这次的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幸免,全球卫生安全作为非传统的安全问题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以前讲传统和平,但这次疫情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事件。为应对这一罕见的大流行病给公共卫生、经济、社会与国际关系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都依据各自国情,采取了不同的防控举措。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国暴发以来,马克龙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关闭学校,停止一切非必需商业活动,严格限制本土与海外的往来,发布禁足令;承诺缓征或减免税金及社会分摊金,启动450亿欧元“经济紧急计划”以稳定就业和扶持企业;宣布国家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法国疫情出现“缓解”迹象。但也有不少法国人对未来充满忧虑。一方面,“法式抗疫”能否有效地抑制病毒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法国经济正经历自1945年以来最差的季度表现,如何尽快渡过危机成为法国政府的首要难题。本文将探讨法国的“抗疫”举措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得与失,法国在整个欧洲疫情防控战场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疫情对中法产业链合作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对此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措施,以及此次疫情给欧洲格局乃至世界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法国疫情发展概况

法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疫情的发展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实际上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即1月24日政府公布了3例输入型病例,这就意味着法国正式出现新冠肺炎的疫情了。此前,法方曾经制定了一个四阶段防疫的预案:第一阶段为防输入;第二阶段为延缓和遏止;第三个阶段是减少损失;第四阶段就是后疫情阶段。

上半场是第一阶段,法方认为疫情还没有在境内传播,主要任务是防输入。在此阶段,加强医疗系统的预警,检测到病例立即对传染链进行追踪,做到应检尽检和应收尽收。法航从1月22日起逐步暂停了往返中国的航班,并且对从中国武汉撤回的侨民进行了严格的隔离检测,减少输入的风险。法方的上述措施得到较好的成效,至2月24日法国仅有12例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11例都先后康复了,疫情没有在当地出现大范围传播。

下半场从2月下旬开始。2月26日,位于巴黎北部100公里的瓦兹省发现法国首个本土死亡病例,这一地区随后出现了聚集性感染。之后与意大利、瑞士接壤的上萨瓦省,以及与德国、瑞士接壤的上莱茵省也都出现了聚集性感染。2月29日,法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例,政府宣布疫情进入第二阶段,即病毒开始在国内传播,但尚未在全境广泛出现。这个阶段法国政府的防疫策略是延缓和遏制疫情,医疗系统仍然尽可能地追踪传染链,进行核酸检测。此后疫情在法国总体上呈现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东向西的发展趋势。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的特征。3月12日法国累计确诊病例为2876例,其中重症129例,死亡61例。当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全国讲话,称本次疫情是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强调法国仍处在疫情的初期,宣布了应对疫情的一些相关的举措,主要包括从3月16日起全国的学校停课;医院将延后一些非必要的手术和治疗,为救治重症患者留出床位;政府将最大限度地动员包括退休医生和医科学生在内的医护后备力量。3月14日,法国累计确诊4500例,72小时内翻了一番。当晚,总理菲利普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从次日零时起关闭全国的餐厅、咖啡馆、电影院、舞厅等非必要营业场所,但市镇选举第一轮投票还是如期举行。随后法国卫生总局局长表示疫情实际上已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疫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意味着法国政府的策略从延缓和遏制转为了减损:不再也没有能力进行传染链的追踪,不再也没有能力逢人必检;通过社会管控措施来减少人和人的接触;医院只接受重症患者,轻症患者则居家隔离自我密切监测,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再拨打急救电话,由医院评估之后接收。3月16日,总统马克龙再次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次日起开始为期至少15天的禁足,推迟原定于3月22日进行的市镇选举第二轮投票;口罩要优先供应医院诊所医护人员使用。同时,欧盟和申根区也宣布关闭入境口岸,禁止非欧盟、申根区的人员和英国公民入境。

实行禁足后,法国疫情仍然呈延续上升趋势。至3月19日,法国检测确诊病例超过1万人,死亡372人。4月1日,检测确诊将近5.7万人,医院的死亡人数超过了4000例。4月2日起,法国开始公布养老院等福利机构的数字,当天初步统计上述机构累计确诊和疑似病例达到了1.5万例,死亡将近900人。4月9日起,法国的重症人数有所下降,显示疫情有所缓和。但法国疫情仍处于“高位平台期”。截至4月26日晚,法国官方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字累计确诊124575例,死亡22856人。

二、法国防疫举措的特点和得失

法国政府防疫过程中反复强调两大原则,即“适度性”和“差异化”。适度性主要体现在应对举措逐步加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由点及面。但在实践中,法国政府的疫情应对举措有点像挤牙膏一样,没能跑到疫情前面遏止疫情,而是始终在疫情的后面跟着跑,让疫情牵着鼻子走,走到哪步算哪步。尤其在疫情发展前期,政府明显经验不足,有点措手不及。暴露出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不够,准备不足。在医疗卫生领域,法国算是传统强国,2019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中法国排名第11位,法国的人均寿命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面的,并且法国被认为是“应对流行病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最初认为新冠肺炎只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事”,后来在防输入的时候也是只防亚洲不防邻国,眼睛只盯着中国。法国政府相信自身医疗和科研水平,低估了社会管控措施在防疫中的作用,导致了法国民众麻痹大意。疫情全面暴发后,法国才发现自身的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法国口罩储备曾达到过10亿只,此后因为预算等各种原因,到疫情暴发时只剩1.5亿只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根本没有。由于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全法只有4家口罩生产商,每周最多生产330万只口罩,而疫情时期每周仅仅医护人员就需要2400万只。另外,法国的检测试剂、呼吸机和重症床位也都严重不足。总体上看,疫情暴发后法国政府有点手忙脚乱,一边救火,一边找水。

第二,瞻前顾后,防控措施不坚决。疫情暴发后,法国政府想得比较多,结果贻误了战机。疫情蔓延时期正好赶上法国地方选举,这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第一轮的投票正好是3月15日。总统马克龙一直高调表示,“民主生活要继续”,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在为争取选票做最后一搏。3月15日当天,超过2000万法国人上街投票,而第二天马克龙就被迫宣布全国禁足,这个操作也引发很大的争议。法国政府防疫动作迟缓,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2019年法国经济增长连续第二年下滑,跌到1.3%,失业率为8.1%,停工停产等防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巨大。据法国统计局估算,全国每禁足一个月,预计损失3个百分点。据4月22日法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法国有1020万私企员工处于“部分失业”状态,占全国私企员工的一半,法国规定政府须向这些“部分失业”员工给予一定的补贴。

第三,法国政府的某些提法或者做法似是而非,在口罩问题上尤为明显。法国政府3月13日颁发了一项政令,宣布征收全国所有法人持有的医用口罩,保障医务人员使用。但同时,政府在对民众宣传的时候却反复灌输口罩对健康人士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戴口罩不如常洗手,且普通人并不懂口罩应如何使用。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对普通民众防疫还是有影响的。

第四,法国人在疫情面前这种自由散漫的民族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在禁足令生效前夕,很多法国人纷纷上街,去餐馆酒吧享受“最后的自由”。禁足令生效20天后,法国警察针对不遵守禁足令、违规外出等行为一共开出53万张罚单。

尽管法国抗击疫情的表现有诸多不足,但客观地看,每个国家在选择防疫策略的时候,都是从本国的国情和体制特点出发的。其实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采取了和法国相似的做法,这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和民族性格因素。法国在抗疫过程中还是展示了其社会可贵的韧性。

法国医疗系统2月下旬就启动了“白色计划”。全面动员医学院的学生、刚刚退休的医生等后备力量支援前线,并且争分夺秒地增加重症床位的数量。法国此前重症床位比较少,只有5000张,但是在3月底已经增加到1万张,目标是增加到1.5万张。疫情早期虽然防疫物资比较匮乏,但是医护人员表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有些医护人员在没有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仍然冒着风险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法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全体出动进口口罩,同时开足马力增加本地的生产,到4月1日法国的口罩储备已基本满足了医护人员的需要。

疫情面前,法国各个地区、社会各阶层、军民之间相当团结。政府动用军机、高铁、轮船把部分重症病人送到医疗资源相对宽裕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医院也派了医疗人员支援东部。军队10天内搭建起一座战地医院,配有30张重症床位。各行各业可以说都展现了大局观念,很多汽车企业如雷诺等都开始转产生产呼吸机,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巨头转产生产酒精、免洗洗手液、口罩等。各大媒体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每天晚上8点,所有的民众自发为医护人员鼓掌打气,场面非常感人。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法国基本实现了其制定的拉平疫情曲线的目标,医疗系统总体上也扛住了高峰冲击,没有发生明显的过载,没有被迫进行选择性治疗。总的来看,政府的防疫行动基本做到了“程序正义”,大多数民众还是持接受的态度。

法国和德国是欧盟的两个核心大国,是欧洲“领头羊”,欧洲对法国来说非常重要。面对疫情,法国努力在欧洲发挥引领作用,扮演抗疫行动的协调者和欧盟团结捍卫者的角色。意大利疫情暴发后,法国在自身储备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提供了100万只口罩、2万件防护服,还向德国提供了7吨防护物资,向欧盟其他国家出口了200多万只的口罩。随着疫情扩散,法国积极呼吁欧洲各国协同合作,避免各自为战,特别是强烈要求各国采取边境管控措施时要统一步调。法国外交部在疫情初期协助欧盟的22个成员国,从全球各地包机撤回15万侨民。在法国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法国政府也争取到德国、卢森堡、奥地利等国家接收了法国一部分的重症患者。法国还和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协调,推动欧盟最终搁置争执,达成抗疫纾困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把欧洲能否团结抗击疫情视为欧洲和欧盟建设面临的重大考验,可以说法国是这次欧盟联合抗疫最积极的推动者。

三、中法抗疫合作

疫情发生后,法国总统、外长等分别和我国领导人及相应官员通电话表达了慰问支持,并向我国提供了3批医疗物资援助,包括83.22万只医用口罩,630套防护服,96.5万副医用手套等。法国疫情蔓延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法国总统马克龙发去了慰问电,并给他打电话表示支持,也介绍了中国抗疫经验做法。中国也向法国提供了一些物资援助,包括5万只医用N95口罩,1万套医用防护服,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50万副医用手套,还准备向法方提供数万份检测试剂。

疫情期间,法国驻武汉的总领事馆是唯一一个没有关闭的外国总领馆。法国驻华大使还明确表态说,等到4月份疫情稍微好一点,他会带着所有法语国家的大使一起去武汉表示声援。当时整个外交界如此明确表态的只有法国一国,体现了困难情况下法国的友华态度。

法国疫情暴发后,我国上海市、四川省等地方政府也向法国一些地方提供了援助。华为公司、武汉大学法国校友会也向法方捐助了防护物资。法方对外宣布向中国订购20亿只口罩,现在已经订购了11亿只,还有一部分在洽谈。法方还想采购重症监护呼吸机。疫情严重以后呼吸机在全世界都是紧缺的,中国是主要的生产者,为世界各国提供,供不应求,法国也准备买3000台,到目前为止订购了320多台。

总体来讲,中法之间抗疫合作是比较好的。法方调动民航飞机在中法之间搭建了空中桥梁。法方已经通过外交渠道获得了7架次的政府包机许可。自3月以来,中国民航局已批复法方共117班货机的申请,主要用于运送购买的医疗物资。除此之外,中法在抗病毒药物研究和疫苗研究方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正在筹划在非洲推动中法非三方合作。

疫情发生之后,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对中国的态度是相对克制、比较友好的,特别是领导人和政府层面。他们以各种形式支持我们的抗疫斗争。马克龙总统在和习近平主席通话时表示,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了巨大的勇气,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短期内控制了疫情,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到后来法国疫情严重时,习近平主席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又表示,感谢中国提供友好帮助,愿全面加强合作,对外展示了两国共同抗疫的坚定决心。

总体来看,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独立性最强的国家,也是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与我国共同语言比较多的国家。两国的关系应该说在高位运行。中法在维护多边主义、共同抗击疫情上保持比较好的合作,到目前为止,法国官方还没有附和美国对我国进行污名化的攻击。

四、法国学者对疫情下国际形势的看法

法国的疫情还在继续,但是专家学者已围绕疫情对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和文化的巨大冲击发表看法,展望“疫后”的世界形势。这些观点大体上可以梳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关于国际体系和格局。各方普遍认为,这次疫情是二战之后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危机,影响深远,其程度难以估计。多数学者对“后疫情时代”感到担忧,认为疫情之下,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弊端暴露无遗,“国际社会”这四个字已名存实亡。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将进一步蔓延,一系列多边设计恐将加速解体。有观点认为,疫情是一次“纠错”的机会,让人们更加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分裂与隔阂的危害。从长远看,这轮调整有助于构建新的“国际主义”。很多学者关注疫情带来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称世界各大力量在同病毒做斗争的同时,还在进行一场影响力争夺的暗战。受疫情冲击西方霸权加速衰落,美国进一步丧失世界领导力,欧盟自顾不暇,中国则借“抗疫外交”填补真空,正在成为最大赢家。危难时刻,欧洲国家各自为政,将给民众留下复杂的集体记忆,欧洲一体化面临更大的信任危机。未来欧盟将面临新的艰难的抉择,要么在疫情倒逼下加快联合步伐,要么加速衰落。

(2) 关于世界经济。各方普遍认为,病毒带来了卫生和经济两个层面的双重危机。2020年世界经济可能出现5%左右的衰退,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贫困人口增加。各国纷纷出台经济支持政策,斥巨资补贴中小企业、救助失业人员、担保银行贷款。但如果疫情持续,将导致全球公共债务大幅增加,意大利等财政脆弱的南欧国家,恐将再次陷入债务危机。很多专家认为疫情将重塑世界经济模式,加速“去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国家将加大对战略型经济部门的保护,坚定“再工业化”决心,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当前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将演变为以区域性合作为支柱的“多中心”产业链。马克龙在一次谈话时讲到,要接受教训,将来疫情结束后,欧洲不能再依赖别人,要加强对一些重要企业和关键产品的自主权。但也有观点认为,疫情不会改变全球化进程,产业转移说易行难,或将只是个别现象,且产业链的重组最终将有利于消费活跃的地方,人口老龄化的欧洲难以从中获益。

(3) 关于社会治理模式。各方普遍对欧美国家政府应对疫情的表现感到失望,对当前西方民主和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反思,认为政府过于松懈,政治家缺乏责任感,党派和经济利益至上,是导致应对不利、疫情失控的重要原因。部分专家指出,西方因为傲慢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对中国经验视而不见,延误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不少人对中国的道路、制度偏见根深蒂固,质疑中国数据造假,鼓吹新加坡、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台湾地区的抗疫模式,顽固坚持“民主抗疫”的优势。有学者称疫情还未结束,说民主制度就此衰落言之尚早。民主制度有两面性,一方面因其散漫、无序的自发倾向而注定比“威权制度”更软弱;另一方面又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此次疫情促使民众反思,推动政府和社会建立权利与责任更为平衡的契约关系。

(4) 关于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多位学者反思疫情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民众为其“毫无依据的安全感”和过度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东方儒家文化的服从性和集体凝聚力,使得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应对疫情时更加迅速有效。有学者谈到,疫情也充分暴露了后现代文明的脆弱,将改写人类的生活方式。交通的便利和无限制的出行旅游加速了疫情传播,迫使人们对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更加重视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加速经济的生态环保转型,并对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和个人隐私保护重新认识。

五、几点个人看法

这次疫情是座分水岭,对于疫情前后的世界变化,目前专家学者仍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未来形势还处在变化发展中,充满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不急于下结论。我有以下初步看法。

疫情对法国和欧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造成的损失巨大,影响深远。但长期看,形势总体可控。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不会大乱。欧洲一体化趋势也不会逆转。在中国和西方大国关系中,中法关系有其特殊性。在百年大变局、中美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中法关系的战略性更加突出。我们应该重视法国这种战略平衡作用。在交往中尽可能求同存异,增信释疑。疫情使我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关系的新机遇。我们应进一步深化两国间政治互信,加强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两国应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包括这方面中法非的三方合作。在经贸方面可以继续推动大项目合作,尽早签订“中欧投资协定”,实现更多利益捆绑。中国需通过与法国的沟通合作维护欧洲市场和中欧产业链的稳定。

在国内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特别是来自美国方面的战略压力。中美两种抗疫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展现的能力使得美国更加焦虑,对华遏制的冲动和冒险性在急剧上升。其他大国的危机意识和自保心态,给我们从全球战略层面运筹中美关系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美国铁了心地要遏制我国的发展。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对美国还是要坚持一贯的原则,两手对两手,多手对多手,该斗争的坚决斗争,能合作的尽量合作,但是不抱幻想。与此同时高举团结合作的旗帜,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真心实意地帮助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低姿态,多做少说。不吹嘘,不炫耀,不刻意渲染,不搞制度对比。

(本文根据中国前驻法大使翟隽先生于2020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的“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96wWA4MzgSLT6Utpj81xzQsuc7ZNDA88NjijT1jq6U3BuCpNhsKGZ3ZeDp/nn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