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回顾历史,人类种粮万余年,至今有人吃不饱!

大约45亿年前有了地球,二三百万年前有了人类,人类种植粮食已有1万多年历史。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处在信息文明时代。人类能够登上月球,能在太空自由翱翔,却不能摆脱饥饿!

人类多少次为粮而争、为地而战,多少个国家因粮而兴,多少政权因粮而亡,粮食问题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民以食为天,国有粮则安。历史经验表明,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国家自主的基础,也是外交谈判的筹码、国际竞争的工具。

目睹现状,新冠肺炎疫情引发新粮荒!

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仍然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平与发展。一部分人“吃不饱”,大部分人“吃不好”,许多人“不会吃”、吃得不科学,7亿人营养不良,近7亿人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40多个国家的人民缺乏粮食,没有购买力,只能忍受饥饿;20多个主要粮食出口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有的国家却把粮食作为外交工具,干预别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政权更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引发了新的粮食危机,有专家预测饥饿人口可能再增加1亿多。

展望未来,吃饱怎么比登天还难?

人类成功登月,正在探索火星,但人人吃饱好像比登月还难。余粮国或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缺粮国或地区缺乏土地、水资源、技术与资金。余粮国的土地、技术等要素不可能跨境、便宜、有效地向缺粮国或地区流动,这就决定了未来世界粮食鸿沟将长期存在。人类何时、如何告别饥饿?

吃饱才是最基本的人权!

地球上的光、热、水、土地、技术、肥料等农业资源,不仅能养活、养好当前全世界的人口,而且能够养好未来更多的人口(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我们期盼: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政府把“吃饱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让人人享有生存权和吃饱权;世界上维护人权的国家与组织,率先支援吃不饱的国家或地区,余粮国或地区向缺粮、缺钱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无私的援助;有钱人援助无钱的穷人吃饱;政府为吃不饱的人群提供低价或免费食物。只有这样,人类粮食安全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人类才能享有真正的人权!然而,在丛林法则仍然横行的当今世界,这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粮食安全,敢问路在何方?

未来世界,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引发新的人群饥饿?谁缺粮,缺什么,缺多少?人类何时告别饥饿,如何告别饥饿?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人权,是人类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最基本要求,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粮食安全问题。1993年,在《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一书中,我们对粮食安全的基本判断是“低水平、高难度、不安全”,因为当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未达到400千克的安全线。在这本书中,我们提出了粮食生产潜力九级订正法,即利用光照、温度、水资源、灌溉条件、土壤、肥料、技术、经济、社会等要素预测,我国粮食产量可达6.4亿吨。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64亿吨,说明我们的预测是较为准确的。

2005年,我们在《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国耕作制度70年》两本书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农业发展的经验与规律,预测了未来20年的农业发展趋势:一是世界粮食不安全,粮食鸿沟将长期存在,在我国人口高峰期到来之前,粮食安全问题将始终存在;二是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从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调,粮食主产区将逐步北移,能够调出粮食的省区将逐年减少;三是粮食安全脆弱的地区将是大城市与沿海省区,脆弱品种将是玉米与大豆,脆弱时期将是灾年之后的春季,脆弱人群将是5000万低收入人群;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是“新三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主要措施是把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把耕地减少控制在700万公顷以内,把人均粮食消费控制在400千克左右。

15年后,我们撰写《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主要目的是把粮食安全历史讲清、成绩讲足、问题讲透、对策讲实。

历史要讲清:中华民族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引领者。

回顾2000多年来的人类发展史,中国经济总量保持世界第一长达1700多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农业文明是由中国引领的,工业文明是由欧洲引领的,信息文明是由美国引领的。

中国种植粮食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从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300年)到清朝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2000多年里,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382~628千克,粮食总体上是安全或基本安全的,但出现了多次粮荒,引发了农民起义、朝代更迭。乾隆十八年以后,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科技进步缓慢,我国粮荒不断出现,饥饿严重困扰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2000多年来,我国粮食经历“安全、不安全、欠安全、弱安全”四个阶段。多少朝代的辉煌被粮荒中断,多少皇帝的新政以“均贫富”开篇,多少家庭因吃不饱饭而妻离子散。

成绩要讲足:新中国70年创造了四个“告别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4.5亿人口吃不饱。同样的土地,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3亿人口时,我国却出现了“卖粮难、储粮难”,谁敢说这不是人间奇迹!7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告别历史”。

第一,彻底告别了持续数千年受饥饿困扰的历史。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宣布“农业进入新阶段”:数量不足基本解决,质量不高成为主要矛盾。困扰中华民族发展数千年的饥饿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第二,彻底告别了持续数千年农民“交皇粮”的历史。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宣布取消农业税,彻底告别了持续数千年农民“交皇粮”的历史,紧接着开创了“按播种面积补贴农民种地的历史”。

第三,基本告别了持续数千年“二牛抬杠”的历史。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曾经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中国政府也曾提出“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我国于2000年才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19年,我国农业机耕、机播、机收面积超过播种面积的95%,除了边远山区外,基本上告别了“二牛抬杠”的历史——年轻的农民不再像祖先、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牛的使命也改变了,不再以耕地为主,其主要作用在于产肉、产奶。

第四,即将彻底告别存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中华民族也即将告别存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历史。

新中国创造了农业史上的四个里程碑,它们必将载入世界农业、人类发展的史册。

问题要讲透:进口近9亿亩耕地的食物,严重制约粮食安全。

我国“吃饱”的问题解决了,但吃好、吃安全、吃科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已经由口粮安全问题转变为饲料粮安全问题,粮食安全的本质是肉类安全、食物安全。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判断是:“低水平、高难度、紧平衡、弱安全”,吃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平时没问题,战时有危险。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九大难题。

第一,粮食总量缺口大,隐性自给率仅为70%。14亿人口消费了29亿亩耕地的食物,虽然口粮自给率达98%以上,但需要进口的粮食相当于近9亿亩耕地的食物,粮食隐性自给率仅为70%,油料自给率仅为30%。

第二,“粮食战”风险增大,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6%。我国从美国、巴西进口大豆占大豆进口总量的84%。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1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世界粮食供应链出现断裂,中美关系复杂多变,我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风险陡然增加。

第三,保持耕地面积压力大,复种指数下降33个百分点。我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支撑城镇化、工业化,保持耕地面积的压力巨大。另外,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962元,粮农与农民工收入比由1990年的1∶5下降到1∶10,种粮比较效益下降。2019年全国复种指数122%,比历史最高值155%下降了33个百分点,撂荒面积还在逐年增加。

第四,粮食政策潜力变小,亟待新一轮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粮价比美国高70%~170%。1991年到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了6.1倍,粮价增加了3.2倍,依靠补贴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的政策“接近天花板”,粮食生产失去国际竞争力。

第五,提高单产难度加大,亟待第二次绿色革命。我国粮食作物单产由1950年的1155千克/公顷提高到2018年的5621千克/公顷,增长了386%。主要作物单产接近相同农业生态区的上限,持续提升粮食单产的难度增大,单一技术改进已不足以使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亟待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六,粮农户均规模小,提高种粮效益难度大。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户均经营规模7.8亩。2018年流转的承包地面积仅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37%,规模化经营度低,规模效益低。

第七,年轻农民不愿种粮,缺乏种粮热情。由于农业劳动力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缺少城市“五险一金”的保障,加之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与娱乐等生活设施严重滞后,年轻人纷纷涌向城镇就业,50岁以下农民很少愿意种粮,怎样激发种粮热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八,农民不愿意储粮,国家储粮压力大。国务院新闻办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标准粮食仓房仓容量为6.7亿吨,从1996年起,22年增长了7倍;农民基本不储备粮食,粮食储备任务基本由政府来承担。按储备6.7亿吨粮食计算,储备资金至少需要13400亿元。可见,粮食储备需要大量资金,并且在危机时刻,存在百姓“抢粮”与民间哄抬粮价的风险。

第九,肥胖人口高达2.5亿,粮食浪费问题突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由1978年的9.9%上升为2018年的36.7%,40年增长了2.7倍;全国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超重与肥胖人群达2.5亿。肥胖不仅会造成食物的浪费,而且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

对策要讲实:“八管齐下”确保粮食安全。

我们探索了粮食安全“六元指标体系”,在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安全、技术安全、社会安全,并用48个指标测算了31个省(市、区)的粮食安全指数。

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口粮绝对自给,平时能吃好,战时能吃饱;力争粮食单产提高20%,总产达到8亿吨,人均粮食产量550千克;力争建立多元、长期、稳定的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形成1亿吨粮食的供应链;人均进口粮食控制在70千克左右,人均占有粮食650千克,在中高收入国家中粮食消耗处于中下等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如下。

第一,“要粮于技”,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增产粮食884亿千克。力争使第三代杂交水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超级大豆亩产分别达到1200千克、800千克、1500千克、300千克,带动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高10%以上;增种1亿亩耐盐碱水稻、藜麦,增产200亿千克。研发动物生长激素、人造肉、大厦农业等技术,储备一代粮食增产技术。

第二,“藏粮于地”,开展“土地整治”,力争增加0.8亿亩播种面积,新增粮食160亿千克。

第三,“生粮于海”,增加海洋渔业产量250万吨。提高远海利用率,每平方公里远海捕捞量由0.8吨增加到1.6吨,相当于新增100亿千克粮食。

第四,“产粮于山”,充分发挥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北方30亿亩草原,种植优质牧草、木本粮食,新增100亿千克粮食。

第五,“生粮于改”,深化粮食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四位一体”,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提高复种指数5个百分点,增产粮食300亿千克。

第六,“储粮于友”,建立海外10亿亩耕地或1.5亿吨粮食的多元、长期的海外“供应链”。

第七,“节粮于用”,在储藏、加工、消费等方面节约粮食。完善不同人群的膳食标准,人均用粮控制在600千克左右。

第八,“稳粮于共同体”。我们要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共同建设人类粮食安全共同体,包括建立“国际粮食安全联合研究院”,共同研究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稳定的粮食供应链,保障人类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如下。

第一,实施“8亿吨粮食安全工程”。将粮食增产20%的目标层层分解,层层压实,确保到203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亿吨。

第二,实施“进口大豆替代工程”。力争转基因大豆、杂交大豆育种取得重大突破,恢复大豆种植面积,种植藜麦等高蛋白作物,利用10亿亩草山草坡、30亿亩草原种植优质牧草、木本粮食,使大豆进口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推进新一轮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包产到户”三次重大农业体制改革之后,探索新时期“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制,探索粮食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经营体制,使粮食全产业链效益均衡化,从根本上解决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等多方面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5个百分点;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生态化“新四化”,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建好10亿亩海外粮食供应链。通过合作开发、长期租用、期货等多种途径,建立多元、长期、稳定的海外粮食供应链,确保拥有人均进口粮食70~100千克的能力与基础。

第五,推进“人类粮食安全共同体”建设,保障人人吃饱的基本人权,防御“粮食战”。联合有关国际力量,共同推进粮食安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免费分享农业经验与农业技术,为人类粮食安全做出中国贡献。我国“杂交水稻外交”已有很好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粮食外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世界粮食安全,防御“粮食战”导致供应链断裂、粮价上涨,努力保障人人能吃饱的基本人权。

第六,成立“国际粮食安全联合研究院”,集成全球粮食顶尖人才,开发粮食安全一流技术,保障全人类粮食安全。我们要以推进“人类粮食安全共同体”建设为目标,以“国际粮食安全联合研究院”为载体,吸引、集成国内外一流专家共同研究粮食安全重大技术和政策问题,推广我国粮食安全技术,服务世界粮食安全。

第七,推进“科学用粮节粮行动”。推进以“五个一点”为主的科学用粮节粮行动——“收获多一点、储藏省一点、加工省一点、饲料省一点、餐桌省一点”,完善不同人群的膳食标准,科学用粮,平衡营养,减少肥胖,促进健康。

粮食安全,人口高峰期之前永恒的话题。

粮食安全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效益、生态承载力、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人类粮食命运共同体等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重点从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技术安全与社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20年10月16日 OWOqULZO7IVLAaKtJoPNEvqdXcAS35F3HK54T2OyhbgXUbOPACHC6/5ZPBW6Eq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