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粮食危机、粮食战可能会再次出现

粮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商品,往往也是国家之间斗争的武器。

人类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与饥饿做斗争的历史,粮食危机、粮食战从未间断,总有人吃不饱,总有国家用粮食对别国施加干预。人类在粮食生产、加工、储备、流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地球能够养活77亿人口,但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今天,人类仍然没有彻底摆脱饥饿的困扰,粮食危机始终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甚至把粮食作为武器,威胁、干涉别的国家或地区,人类经历的粮食危机可能反复出现。

一、粮食危机困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世界粮食总产呈上升趋势,从1946年的5.33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27.22亿吨。同期,全球人口从22.75亿增长到77亿,粮食增产总量明显低于人口增长总量。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从1946年的约234千克增加到2019年的350千克左右。但是,世界粮食生产不平衡,各国人均粮食产量差距大,有的国家人均粮食产量高达1100~1800千克,而有的国家人均粮食产量甚至不足100千克。在非洲和亚洲等欠发达地区,人们依然面临着饥饿、战争和营养不良等困境。

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球粮食生产消费不平衡。储粮大国产粮接近全球粮食总产的一半,控制了世界粮食出口的80%左右;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机械化和良种化程度等相对落后,造成粮食供应不足的现状。粮食生产能力的差距导致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均等。二是全球人口增加。人口数量日渐庞大导致世界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世界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缺粮最严重的国家正是那些人口增长速度高的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三是全球环境和气候恶化。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灾、旱灾的影响最为严重。此外,土壤退化、荒漠化问题日渐严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8%,并且正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四是冲突和战乱等。不安定因素使原本就落后的国家的人民生活更加艰难,连年的战乱让这些本以农业为主而又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1990年,仅武装冲突(主要是内战)就导致全球至少8000万人陷入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境地。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20%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人口学家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将达到68亿,届时人口数量和粮食生产之间的总体平衡将被打破,人类将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当中。亚非拉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粮食,直接危及全球8亿多缺粮人口的生存。而发达国家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和维持世界粮食市场的价格,反而会选择缩减耕地面积,甚至会采取销毁粮食的办法。近些年来,某些发达国家为应对油价飙升、气候变暖和生物燃料的生产导致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引发了新一轮的粮食危机。这种矛盾的产生是世界农业长期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能否吃饱饭,还影响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地位。

(一)非洲2.5亿人口没有吃饱

非洲总是和“饥荒”“贫困”“疾病”“落后”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但非洲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还是世界粮食作物种类最多的大陆,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由于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落后,粮食生产举步维艰,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用以进口粮食,非洲地区一直处在粮食危机的影响之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世界饥饿、半饥饿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干旱造成的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加之同一时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扬,内忧外患让非洲粮食危机更加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表明,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非洲是全世界唯一一块人均粮食产量不断降低、赤贫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的大陆。《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提到,2019年世界有接近6.9亿人遭受饥饿,其中非洲有2.5亿人。历史遗留问题、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与管理水平低下等都是导致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全面掌握非洲农业生产的特点,才能准确地缓解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二)亚洲近3.8亿人口营养不良

亚洲是拥有世界上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陆,是全球粮食的重要产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亚洲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稻谷自给有余的地区,2019年全世界稻谷总产量为7.13亿吨,其中亚洲约占70%。稻谷最大的生产国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年产量之和突破3.5亿吨。20世纪70年代,亚洲营养不良人口曾达到7.91亿,2019年食物不足的人口仍有近3.8亿。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当前人口的需要:尼泊尔从过去的余粮国变成粮食净进口国;孟加拉国的粮食生产也极不稳定,要实现粮食自给仍需付出较大努力。亚洲国家粮食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效率低下等使本国粮食生产无法自给自足;农资成本增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倾销、产品出口困难以及低于成本的市场价格等问题;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生物能源的研发推广加重了世界粮食的短缺,进而导致粮价不断上涨。

(三)欧洲的粮食危机

欧洲历史上的饥荒有记载的就有将近100次,其中死亡人口较多的有:1693—1694年法国发生的200万人死亡的饥荒;1845—1857年苏格兰高地马铃薯饥荒造成了200万人迁徙至外地;1845—1849年爱尔兰大饥荒造成了超过100万人死亡……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许多西欧国家的人民还处在营养不良的生活状态。为了从经济萧条和民不聊生的现状中走出来,尽快恢复经济实力和农业生产,欧洲共同体于1957年组建,并于1967年开始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西欧的粮食单产一直稳步提升,得益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欧洲共同农业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的政治动荡和政策变化,终止了农资(包括化肥和杀虫剂)的补贴和向农场提供的补贴贷款,导致东欧和苏联地区的粮食总产大幅下降。1979—1980年,随着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尽管自1983年以来经济出现回升,但欧洲粮食危机仍在继续,其起因归根结底在于利润对粮食生产的支配。

二、新冠肺炎疫情使粮食战风险陡升

“二战”刚结束时,粮食短缺是全球现象。当时,法国每人每天只能领取两块面包,英国直到1949年还在实行面包、马铃薯和糖果的配给制度,而整个欧洲更是有数百万人饱受饥饿折磨。此时,附带政治条件的粮食援助,便成为美国的重要地缘政治手段。在欧洲,美国以赊账的方式把粮食提供给法国和意大利,以免其倒向苏联。南亚的某些国家一遭旱灾,美国立刻给予粮食援助,听起来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但主要目的是钳制苏联南下。1954—1956年,粮食援助占美国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随着战后经济复苏,摆脱饥荒的国家越来越多,然而粮食战争却从未停止。20世纪90年代,美国直接把别国的饭碗抢到了自己手里——美国不仅控制了作物产业的知识产权,还一手取消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援助和补贴,逼迫各国打开农业市场。美国的农产品乘虚而入,将其他国家农业逼入绝境。近年来,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挥舞起了关税和配额的大棒,导致中国大部分大豆企业破产。美国趁机收购,中国大豆自此逐渐失去自主权,大豆市场对美国的依赖与日俱增。进入21世纪,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强化了对全球粮食产业链的控制,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和全球运输及仓储系统,全方位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竞争。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同期全球仍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需要各方共同应对。“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疫情影响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对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验,再次彰显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Rr8yAcMw/TIaaSwsLKTVkolWWHO7sUy6wAvJXvmcNO+QsPlh8qaYAyq7u+6/oT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