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地球村”已经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了。然而,当问题和困难降临的时候,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考虑别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1

1930年6月17日,美国两个议员的名字被载入了史册。

他们一个是来自犹他州的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另一个是来自俄勒冈州的众议员威利斯·霍利。

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了这两个人共同发起的一项法案,史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这项法案的简单描述就是:将进口到美国的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一口气提高50%以上。

1929年4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前不久的威利斯·霍利(左)和里德·斯姆特

这项法案至今仍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全世界的著名法案之一。

不过这两位议员先生,估计不会因这项法案引用自己的名字而感到自豪,因为这项法案有一个公认的评价:“一个愚蠢的经济行为”(an economic stupidity)。

2

先来说说签署这项法案的倒霉蛋——胡佛总统。

那一年,可怜的胡佛总统实在是被逼到了悬崖边。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和出色的商业家,胡佛是在众人的赞美声和期待中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的。

《华尔街日报》在胡佛就职时发表的评论是:“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

胡佛当选的那年,是1929年。

那一年,美国正沉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本国带来空前繁荣的巅峰,连胡佛自己都表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赫伯特·胡佛

但胡佛自己都不会想到,他其实接的是从“柯立芝繁荣”传过来的一朵外表美丽的空心花,最关键的是,传到他手里的时候,鼓声停了。

1929年10月24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就大跌,当天的换手达到了1289.5万股,指数如决堤一般不断下滑,史称“黑色星期四”。

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又狂跌13%,于是又有了“黑色星期一”的说法。

但真正雪崩到来的那天,是10月29日。

那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开盘,铺天盖地的抛单就呼啸而来,抛售的价格全是不计成本的。到那天收市,美国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那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二”——没错,一周开市也就五天,称号都快发完了。

但“黑色星期×”的称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一轮股市暴跌,触发了美国人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到心有余悸的一个名词:

“大萧条时代”。

3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就是在美国“大萧条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被提出来的。

其实从20世纪的10年代到20年代,美国一直饱受一个困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但消费能力却没能相应增加,这就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

这个现象在农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产量提升伴随的却是价格下跌。收成越来越好,收入却保持不变,美国农民的怨气越来越大。他们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过低的关税让外国货冲击了本国农产品,导致农民全都白忙活了。

那么怎么办?提高农产品关税呗!

1929年华尔街的大崩盘,更是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不仅仅是农产品,钢铁制造、纺织品等行业都出现了危机。虽然那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困扰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但也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美国“大萧条时代”,失业的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姆特和霍利这两位议员共同的提案,似乎正当其时。

其实,这项关税法案最初涉及的只是进口农产品关税,这也并不违反胡佛的初衷——在1928年竞选时,他就答应过他的广大农民选民,要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以挽救不断下滑的本国农产品价格。

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事情渐渐变了味儿。

眼看着以农产品为主的州将在提高关税中获益,以制造业为主的州就坐不住了,它们提出总统也应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关税以保护本国产品。

于是,一场在议员中的“利益交换”开始了:你想要我对你们州盛产的钢铁产品提高关税投赞成票?没问题,大家日子都难过,那你也要保证我们州盛产的纺织产品也提高关税。

经过一轮轮博弈和交换,最后胡佛拿到的提高进口关税的清单上,商品超过了2000种。

而这个时候,胡佛已经骑虎难下了。

美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修改关税的权利属于国会。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为了使这项法案通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光证明材料就写了11000多页。

1930年4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获得国会两院的通过,被放到了胡佛总统办公室的案头上。

接下来,只等总统签字了。

4

一场反对总统签字的运动,随即开始。

1930年5月4日,一份由1028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的请愿书被送交胡佛总统,这些签字的人中有欧文·费雪(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美国诸多经济教科书的编撰者)等当时最著名、最权威的经济学家,而他们请愿的内容只有一个:

请千万不要签署这项法案!

美国的一些行业巨头也开始行动起来。著名的汽车业大亨亨利·福特直接赶到白宫,花了整整一个晚上,试图说服胡佛否决这项法案,他直接称这项法案是“愚蠢的”。

J.P.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W.拉蒙特后来回忆:“我几乎要给胡佛跪下去请求他禁止那愚蠢的关税法……他让全世界的民族主义情绪都燃烧起来了。”

欧文·费雪。他在请愿书上表示: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债权国,如果其他国家不能出售给美国商品,那么它们怎么偿还债务?

1929年11月11日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托马斯·拉蒙特。拉蒙特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总统身边很有影响力的经济专家,但那一次却不是了。胡佛在法案上签字后,拉蒙特表示,“一个悲剧又荒唐的结局”,“可谓是世界关税历史上最让人震惊的一页了……世界上所有的贸易保守主义狂热分子可真应该好好学学”

作为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当然也愿意美国的经济重新恢复繁荣,但他们竭力劝阻总统的原因也很简单:美国有自己的理由,但别国也都不是木头人啊!

其实,就在法案提交胡佛总统签字期间,前后就一共有38个国家向美国政府提出正式的抗议,声称一旦法案生效,它们将立刻采取报复措施。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胡佛签字了。

1930年6月17日,总统签字,《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正式生效。

5

一场意料中的报复随即到来——事实上,在胡佛签字之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报复了。

率先做出反应的,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

加拿大立即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征收3倍关税,这个数量占到了美国出口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

法国、英国和德国在抗议之后,也开始宣布报复措施,提高部分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基本上把所有的美国进口商品都拒之门外了。

在这些国家的带领下,其他国家也开始迅速行动。

意大利宣布因为美国对意大利的草帽、羊毡帽、橄榄油等产品增加关税,所以将从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翻倍,美国对意大利的汽车出口量立刻锐减90%。

瑞士宣布因为美国对瑞士的手表、鞋、刺绣的关税提高,所以提高美国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

西班牙因为美国提高了葡萄、橘子、玉米和洋葱的关税,也开始采取反制措施——将美国汽车的进口税调高到一个标准:保证美国汽车在西班牙一辆也卖不出去。

跟在后面的,还有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

超过40个国家在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美国关税对比图,提高幅度一目了然

6

先来看看美国获得了什么结果。

1930年6月,就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公布之后,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就从250点下跌到230点,跌幅达到8%,然后就此一路掉头向下(1932年7月8日,降到历史最低点41点)——在此之前,经历了诸多“黑色星期×”之后,美国股市其实一直在回升。

从进出口额来看,1929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商品总额为13.34亿美元,而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是3.9亿美元,降幅达到70%;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总额,在1929年为23.41亿美元,1932年为7.84亿美元,降幅达到了67%。

进出口额全面衰退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失业者排队领取5美分一个的苹果

1930年,也就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的那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8%,1931年上升到了16.3%,1932年为24.9%,1933年达到了惊人的25.1%。

美国开始正式进入“大萧条时代”,但受到影响的,其实并不只是美国。

由于世界各国都被迫提高了贸易壁垒,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活跃度迅速降低。统计数据显示,1933年的世界贸易水平只有1929年的1/3,自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规模缩水了66%。

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就此开始。

这次大萧条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正式登上了舞台,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尽管很少有经济学家将“大萧条”的产生简单归咎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但不少人还是都认同一个观点:

这次关税法案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大萧条的形成。可以说它“扣动了扳机”。

馒头说

美国统计概要的数据显示,美国当年似乎有一点“冤枉”。

在1929年,美国进口商品总额只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2%,而出口商品总额只占5%。换句话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通过,无论对美国国民经济,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影响应该没有那么大。

但其实,美国真的冤枉吗?

在当时那种经济环境下,作为全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虽然美国认为自己提高一些产品的关税无伤大雅,但这种行为本身传递的信号却是非常让人失望乃至恐怖的:我要保护我自己,至于什么自由贸易,我不管了。

经济不全是靠数字来衡量的,姿态、信任和信心有时会起到不可想象的作用。

小小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完全会引起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全球风暴。

在历史上的3月26日,其实还发生过两件事。

一件是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了《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目的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最终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

时至今日,在先后接受了智利、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各成员国后,“南方共同市场”已经成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另一件是1995年3月26日,当初由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共同发起签署的《关于逐步取消共同边界检查协定》正式施行。这个协定的宗旨是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五国公民可在签字国范围内自由通行,无限期居住。

这个协定还有个中国人更熟悉的名字——以签署地的小镇名字命名的《申根协定》。

目前,宣布加入《申根协定》的欧洲国家已经达到了26个,这个协定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不用赘述了。

斗争,合作,斗争,再合作……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

但道理其实大家都应该懂: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VY1esYEQ5pXP6WYaq84Szmfwe8bokz/cnRlXnZlblf4P0beo91YnQIx9J0Oxj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