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

互联网高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后数十年全球将步入大数据新时代,面对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该如何发现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呢?

1.6.1 数据价值

众所周知,企业数据本身就蕴藏着价值,但是将有用的数据与没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区分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显然,企业所掌握的人员情况、工资表和客户记录对于企业的运转至关重要,但是其他数据也拥有转化为价值的力量。一段记录着人们如何在商店浏览购物的视频、人们在购买服务前后的所作所为、如何通过社交网络联系客户、是什么吸引合作伙伴加盟、客户如何付款以及供应商喜欢的收款方式,所有这些场景都提供了很多指向,将它们抽丝剥茧,透过特殊的棱镜观察,将其与其他数据集对照,或者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分析解剖,就能让企业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企业需要向创造和取得数据方面的投入索取回报。近年来产生的数据在数量上持续膨胀;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需要新的方法来发现;电子邮件、IM、Tweet和社交网络等合作和交流系统以非结构化文本的形式保存数据,必须用一种智能的方式来解读。但是应该将这种复杂性看成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问题。处理方法正确时,产生的数据越多,结果就会越成熟可靠。数据的价值在于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交付到正确的人手中。未来将属于那些能够驾驭所拥有数据的公司,这些数据与公司自身的业务和客户相关,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发现新的洞见,帮助他们找出竞争优势。

1.6.2 应用价值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到各行各业。宏观经济方面,IBM日本公司建立经济指标预测系统,从互联网新闻中搜索影响制造业的480项经济数据,计算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测值。印第安纳大学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从近千万条网民留言中归纳出6种心情,进而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7%。制造业方面,华尔街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通过分析网上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

在农业领域,硅谷某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降雨、气温、土壤状况与历年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度做成精密图表,预测农场来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商业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顾客购物习惯,得出适合搭配在一起出售的商品,还可从中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领域,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3.4亿社交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依据人们高兴时买股票、焦虑时抛售股票的规律,决定公司股票的买入或卖出。阿里公司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对他们发放无需担保的贷款。

在医疗保健领域,“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依据网民搜索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的传播状况,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报告对比,追踪疾病的精确率达到97%。社交网络为许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症状交流和诊治经验分享平台,医生借此可获得通常在医院得不到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基于对人体基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的个性化治疗。在社会安全管理领域,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实时动态的流动人口来源、实时交通客流信息及拥堵情况;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可以收集热点事件,挖掘舆情,还可以追踪造谣信息的源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十多万人手机的通话、短信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进行犯罪预测。在科学研究领域,基于密集数据分析的科学发现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个范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材料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正在兴起。

1.6.3 发展前景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据的重要价值。

为了开发大数据这一金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IT)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努力向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国外一些企业打出免费承接大数据分析的招牌,既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获取情报。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有些日常生活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从中也可摸到国家经济和社会脉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

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据Gartner预测,到2019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岗位,且会有25%的组织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2018年2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永薇教授透露在未来3~5年内,中国需要的大数据人才达180万人,但目前国内大数据人才仅有约30万人。由此可见,能理解与应用大数据的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 DbOMt9NU7T6vwKFhd3LqXEX+6JU+OeoXXccr8Bi1yiuxbfqfi2XGjOVLxzSD2y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