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不止一个炮塔和没炮塔的坦克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坦克都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炮塔,但实际上,历史上曾出现过诸多不止一个炮塔的坦克,还有没有炮塔的坦克。

先来说说不止一个炮塔的坦克。和世界上第一辆坦克一样,第一辆多炮塔坦克也是英国人设计的。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坦克——菱形坦克,但这种坦克有个很要命的缺点,就是火炮的打击范围太小,甚至无法覆盖坦克的正前方。这个问题的出现也不能怪英国人考虑不周,要知道英国最早的坦克可是海军部负责研制的,因为无章可循加上工期紧,海军的工程师们是参考军舰的两舷布置火炮的方式设计的坦克,因而把坦克的火炮都分布在了车体的两侧,并且炮廓都是从军舰上拿来的现成货,所以坦克一开始也叫“陆地巡洋舰”。但后来不断“摸着石头过河”,参考了菱形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后,英国人于后续的坦克设计中开始逐渐将各种武器集中在一个高凸的战斗室中,后来便衍生出了炮塔,解决了火力覆盖的问题。

在一战后期,人们发现,坦克在敌军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后,却不一定能够和步兵协同前进,一旦防御的一方以纵深火力配合残存的守备部队实施夹击的话,坦克便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最终被敌人分割消灭。即使炮塔的出现部分解决了射界问题,早期坦克炮塔的回旋和火炮俯仰速度也决定了它并非一种完美的方案。那么该怎么解决坦克在推进过程中的火力盲区问题呢?坦克设计师们想起了战列舰的二级火力配属方法,那么坦克能不能也设计成类似的借助独立的副炮塔或机枪塔来强化侧面和后方的攻击火力呢?1917年底,法国人率先在FCM-2C型超重型坦克上安装了后部机枪塔。1925年,英国制造出了拥有5个炮塔的A1E1“独立”号重型坦克,成为后来世界各国制造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的灵感来源。

“独立”号重型坦克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制造,其设计理念是拥有重火力、良好的防御力以及在它攻击范围内的强大火力压制能力。“独立”号全重为31.5吨,拥有5个炮塔,安装有1门47毫米炮的主炮塔位于车体中间靠前的位置,4个小炮塔围绕在主炮塔周围,每一个小炮塔上都有一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动力由一台功率为350马力的V型12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提供,尽管车体沉重,但因为马力强劲,“独立”号的最大速度仍然可达每小时32千米,行程为153千米。其装甲厚度为13~28毫米。

英国“独立”号重型坦克

从1926年到1933年,英国陆军对“独立”号重型坦克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但是“独立”号造价昂贵,光是它的发动机就花了27000英镑。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开始,受经济下滑影响,英国陆军不得不取消了量产计划,作为仅有一辆样车的“独立”号后来被转送到了英国博文顿博物馆,成为馆藏珍品,直至今日。

虽然“独立”号没有能够装备部队,但“墙里开花墙外香”,它的设计思路被世界各国借鉴,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多炮塔坦克,像德国的“新结构”(Neubaufahrzeug)坦克、法国的FCM-F1超重型坦克、波兰的25TP重型坦克、日本的“九五”式重战车等。这些坦克大都停留在图纸或样车阶段,没有能够装备部队并走上战场。唯一将多炮塔坦克的设计理念践行到底的国家是苏联。

1928年,苏联开始研制中型坦克,第一辆原型车T12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了多炮塔设计,其量产型号T24在主炮塔上安装了一个小的机枪塔。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终于研制出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炮塔坦克——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重达28吨,拥有3个炮塔,是苏联第一种拥有焊接车身和电动旋转炮塔的坦克。其主炮塔呈椭圆形,安装有1门KT28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并列机枪,外部由厚30毫米的装甲板包裹,炮塔前方有两个安装于两侧的卵形机枪塔,里面各装有1挺7.62毫米DT机枪。

苏联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一共造了503辆,共装备了4个坦克旅,一共参加了三次较大的战争。第一次是1939年5月至9月间的苏日哈拉哈河之战(即诺门坎事件)。由于日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结果T28中型坦克在草原上一路横扫,给日军装备的“八九”式等小坦克以重创。

T28参加的第二次战争是1940年的苏芬战争。这一次面对芬兰军队的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和哈奇开斯25毫米反坦克炮,T28中型坦克就没有面对日本人时的好运了,总共被击毁、击伤达155辆。如果加上触雷和被爆炸物击毁、击伤以及机械故障造成的损失,则达到了480辆。

尽管损失惨重,但作为一种专门掩护步兵突破敌人坚固据点的坦克,T28应该算是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成功设计。但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T28已经完全落伍了,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改进,但已是英雄迟暮。尽管在明斯克战役中T28曾单车消灭过一个德军摩托化连,但大部分T28都在德军入侵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损失掉了。部分T28中型坦克参加了1941年冬季保卫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战斗。到了1942年,残存下来的T28中型坦克大多数被当作火炮牵引车来使用。

苏联最著名的多炮塔坦克是T35重型坦克,从外观上看它很像T28的放大版,车型和主炮塔几乎和T28一样,只是车体更加高大,乘员由6人增加到11人。外观上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它有3个炮塔和2个机枪塔,机枪塔被配置在76.2毫米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后方的对角线位置,而在右前方和左后方各有一个圆柱形的副炮塔,内装1门45毫米副炮。由于炮塔占去了太多的重量,后期苏军为了加强其防护又加厚了装甲,使T35的战斗全重达到了54吨,这样的“改进”带来的结果是机动性的减弱。T35更大的麻烦在于结构太过复杂而不适合量产,从1933年到1939年,T35仅生产了61辆(同期的T26轻型坦克产量则超过1万辆),以至于一些苏联军官对前来观摩的外国军官开玩笑说“其实我们的每一辆T35都是不一样的。”车体过重和结构复杂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T35的可靠性和机动性极差。由于发动机只能勉强驱动其前进,加之车体过长转向困难,导致T35只能直线行驶,只要转个弯就会出现故障,状况百出。

苏联T35坦克

虽然问题一大堆,但因为T35多炮塔坦克具有高大威猛的外形,尤其是在阅兵式中,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隆隆开过时,具有极其强烈的震撼力,并且能够向世界展示苏联强大的工业设计与生产能力,可以提升苏联民众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从1935年到1940年,所有的T35都服役于驻扎在莫斯科的第5独立重型坦克旅,主要承担阅兵任务,成了专门的坦克仪仗队。

说完了不止一个炮塔的坦克,再来说说没有炮塔的坦克。

最早的没炮塔的坦克是一战时期法国制造的“圣沙蒙”坦克。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外形最具想象力的坦克基本上都是法国人造的。“圣沙蒙”坦克即是这样一种坦克,它拥有一个长方形的狭长车体,长8.83米、宽2.67米、高2.36米,却用了一个小号的拖拉机底盘,显得头重脚轻。“圣沙蒙”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装在正前方的75毫米长身管速射炮,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液气式驻退-复进装置的火炮,性能相当先进。其辅助武器为4挺哈奇开斯8毫米机枪,1挺朝前1挺朝后,另外2挺安装在车体的两侧。由于没有炮塔,主炮无法向左或右转,只能靠转动车体来左右瞄准,这对车体笨重狭长的它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好在“圣沙蒙”坦克采用了马力强劲的四缸水冷式汽油发动机,使其速度和机动性都不错,加上采用了电传装置,转向操纵也很容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炮塔的不足。1917年5月5日,法军的“圣沙蒙”坦克在拉福克斯磨坊地区首次投入战斗,以其强大的火力给德军以很大杀伤。1918年7月18日,法军以“圣沙蒙”坦克和其他各类共计540辆坦克发动进攻,这些坦克利用大雾天气迅速突破德军阵地,沉重打击了德军,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因为其无炮塔的设计,“圣沙蒙”坦克被看作是现代自行火炮的鼻祖。

一战时的法国圣沙蒙坦克便没有炮塔

德国的3号突击炮

继“圣沙蒙”坦克之后,最有名的无炮塔坦克当属德国的3号突击炮。其实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数量最多的坦克并不是我们常见的4号坦克,更不是数量稀少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而是由3号坦克底盘改装而来的3号突击炮。

德国人生产3号突击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支援步兵作战,并且能够大量快速生产,以对抗苏联的坦克集群。早期的3号突击炮装备75毫米L24型短管榴弹炮。后期的3号突击炮中,F型和G型主要使用的是4号坦克后期型使用的75毫米L48型坦克炮。3号突击炮的开发设计极为成功,它结构简单,机动性较好,有一定的防护力,加之车身低矮在战斗中不易被击中,而且造价低廉(只有4号坦克的一半左右),同时火力和防护性能又基本一样。由于坦克的数量始终不足,德国在战争开始后大量生产3号突击炮作为坦克的替代品。德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9500余辆不同型号的3号突击炮及其变型车参战,它们一共击毁了超过21000辆对方的坦克。

无炮塔坦克最大的好处在于取消了炮塔结构之后,利用车身作为主战斗室,其战斗室容积和承载能力远远大于炮塔的容积和承载能力。由于无炮塔结构能够在不改变车身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安装足够大的火炮,比如在改进后最多只能安装85毫米主炮的炮塔式坦克改装为无炮塔坦克后,可以安装100毫米加农炮或者122毫米榴弹炮,优点非常明显,苏联也大量采用无炮塔结构,生产出了型号众多的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瑞典研制的S型无炮塔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战期间3号突击炮在芬兰军队手中也表现出色,二战结束后,深受其影响的芬兰邻国瑞典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了一款性能优良的S型无炮塔坦克,高度仅为1.9米,装备有1门105毫米加农炮和3挺多用途机枪。S型无炮塔坦克设计有独特的两套转向系统,一套为液压差速转向系统,另一套是离合制动式转向系统。两套机构相互独立,可以同时工作,使得S型无炮塔坦克进行原地转向时转向1周仅需4秒,瞄准非常容易。因其火力强大、防护优良、灵敏快捷和独特的无炮塔设计,直至现在仍在瑞典军中服役。 sM7+VtDngNeRJUVi2x5UuC4Jm0Yyj2T/lF1wG6CigQ2UvC1B1Ahy1XiHdJGezQ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