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没有履带和全是履带的坦克

在坦克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千奇百怪的设计,但它的三大主要元素装甲、枪炮和履带基本没有被改变过。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却出现了一款没有履带的坦克,这就是著名的“沙皇坦克”。

马恩河战役后,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堑壕战主宰了战场,以英里为单位的堑壕和成片的机枪阵地加上强大的火炮构成的防线变得无法突破,任何以步兵穿越防线的作战计划全都以伤亡惨重而告终。交战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绞尽脑汁寻找各种能够突破敌军防线的办法。最普遍的想法就是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且可以随时摧毁和压制敌军机枪火力的装甲车辆来打破堑壕战的僵局。

按照这个思路,俄国军事工程师尼古拉·列别登科提出了一个极具暴力美学的想法:普通的装甲汽车因为车轮过小而无法通过堑壕,而现有经验证明,车轮越大,车辆的越障性能就越好,那么只要为装甲车设计一个巨大无比的车轮,不就可以越过所有的堑壕并且碾压所有的障碍了吗?

敢想敢干的列别登科立刻把自己的这个奇思妙想付诸实施,他按照设想中的“沙皇坦克”做了一个小型电动模型,拿到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办公桌上,用沙皇的书籍当障碍,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越障试验”,尼古拉二世果然被列别登科的计划吸引了,当场同意给列别登科拨款建造样车。于是1915年5月,“沙皇坦克”项目正式上马,由于是沙皇亲自指示建造的,因而又被后人称为“沙皇坦克”。

硕大的“沙皇坦克”

列别登科设计了一辆外形非常类似火炮炮架的巨型装甲车辆,它的高度足足有9米,车身长度为17米,宽为12米,全重高达40吨。为了发挥出完全的越障性能,列别登科在这辆超级装甲战车的两侧各安装了一个直径为9米的巨大车轮。在车轮后方的支架上,是战车的主车体,呈横向布置,高高地悬挂在距离地面约4米多的空中。车体的顶部和下部各安装有一个可以进行360°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此外车体两侧还分别有安装机枪的位置,用以保障战车两翼方向的安全。

在“沙皇坦克”的车体后侧,有一个巨大的车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车组乘员需要通过车架向上攀爬,才能从地面进入半空中的车体内。车架的末端装有一个较小的车轮,用于控制战车的转向。三个车轮形成了稳固的三点支撑结构,使其行驶起来能够平稳。“沙皇坦克”的车体内安装有两台250马力的英国航空发动机,分别用来驱动两个巨型车轮,根据列别登科的推算,其最高时速应该能够达到17千米。

经过数月紧张的设计研究工作后,1915年年中,“沙皇坦克”的试验样车制造完成。随后这个庞然大物被拆卸成几个部分,通过火车运到了距离莫斯科60千米的一个试验场上重新组装,准备开始第二次越障试验(第一次已经在沙皇书房里完成了)。

1915年8月,测试开始,“沙皇坦克”一开始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它顺利开过了一片荒地,越过了巨大的壕沟,并且接连撞倒了数棵白桦树,充分显示了自身优秀的越障能力。但可惜的是,它的最大缺陷也在测试中暴露无遗:位于车身后部的小型导向轮在测试中屡次被地面上的一些并不大的障碍物卡住或是陷到泥坑之中,因为车身过于沉重,驱动轮的力量不足以使导向轮脱离困境,导致这辆沙皇坦克经常被卡住,无法动弹。

在场观看测试的俄国陆军官兵也指出了沙皇坦克的缺点:如此巨大的车轮是能够轻易越过堑壕,但它只要出现在战场上,肯定会成为敌方野战炮兵集中火力攻击的显要目标。这样的话,不仅根本无法突破敌军防线,甚至可以说给对方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指示炮击的标志。

除了没有达到设计目的之外,“沙皇坦克”的造价也过于昂贵,试验样车的造价就高达25万卢布,以美元折算的话比二战时的德国“虎”式坦克还贵,这是俄国陆军根本无法承受的。在这次测试结束之后,虽然列别登科和米库林等设计师对“沙皇坦克”进行了改进,打算给它装上马力更为强劲的发动机,以弥补转向轮越障能力的不足。但因耗资巨大和战局紧迫,俄国军方高层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等待,下令终止了这个计划。“沙皇坦克”唯一的一辆样车也被弃置在试验场上,直到1923年才被苏联政府拆解,成为钢铁废料被变卖掉。

“沙皇坦克”极具视觉冲击力

“沙皇坦克”虽然没有能够出现在战场上,但却名声在外。从1916年开始,世界各国的各种报纸、杂志中,“沙皇坦克”和它“近亲”的身影频繁出现,为读者们展现出一幅幅科幻艺术家们想象的未来战争的画面:装有巨大车轮的超级钢铁战车越过高山跨过河流碾过平原,粉碎面前的一切敌人。但也就是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使用履带作为行走装置的现代坦克出现在了战场上。地面战争的方式自此改变,而“沙皇坦克”也就此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过“沙皇坦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造型一直激发着后世艺术家们的想象力。直到今天,在众多的游戏和漫画中,人们依然可以发现“沙皇坦克”的影子。

没有履带的坦克是俄国人设计的,而与之相反的全是履带的坦克也是他们设计的。

这种全是履带的坦克就是苏联在1957年研制出来的“279工程”核战坦克,简称“279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欧洲盟国组建了“北约”军事集团,与由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华约”军事集团展开对峙,“冷战”时代就此来临。虽然大家都不敢打同归于尽的核战争,但对于核战争一旦到来该怎么应对,双方也都在思考中,琢磨出了不少能够在核战争情况下作战的新式武器,“279工程”核战坦克就是苏联为了应对核战争而设计的一种十分先进的坦克。

1953年苏联进行了一次核弹试爆,在这次试爆中,苏联军方高层发现安放在试验场中的大量用于测试的坦克全都在核爆炸中被强烈的冲击波掀翻了,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下令尽快研制出能够适应核战争的坦克。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苏联军方高层给出的设计要求是在中距离遭受核武器打击后,仍能保持自身完整度、成员安全以及作战能力。于是“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就此开始。

有4条履带的279坦克

“279工程”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主持。为了防止核爆炸产生的风暴对坦克乘员造成伤害,托洛亚诺夫在设计中前所未有地采用了4条履带和颇具未来感的飞碟形态炮塔、车体。

4条履带的设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16年,英国就研制过4条履带的“大飞象”超重型坦克,美国也在1945年设计过4条履带的“T95”超重型自行突击炮。但是279坦克和它们完全不同,它的4条履带集中并且均匀分布在车体下方,并且这4条履带又分为两组,采用纵向箱型大梁容纳传动系统与液压悬挂系统,每侧2条履带由车体中部的主油箱连接给油,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接地面积并使整车的重心更低,使得在核爆来临时,整辆坦克可以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不会被冲击波掀翻。

正常坦克车体的设计大多采用棱线多过圆弧,279坦克却采用整圈较薄的椭圆形防盾包围住车体,这个椭圆形防盾是由许多弧形呈梯状的结构夹杂不等的厚度与倾斜度的铸钢所构成的,非常像一个大飞碟。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防止聚能弹头形成的金属喷流在穿透防盾后直接对车体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就是当核爆后所形成的冲击波与暴风侵袭的时候,由于浑圆的外形降低了重心,可以使冲击波与暴风在279坦克的表面无法获得有效的施力面积,因此降低一般坦克会因为无法抵抗冲击波与暴风而翻转失事的概率。除此之外,车体内部还设计了很多夹层,填充了防辐射物质,能够应对化学、生物、放射和核打击,可以有效保护车内乘员。由于279坦克采用了独特的飞碟形车体,本身具有269毫米的最大装甲厚度,而凭借其车体的超大倾角,等效拥有近400毫米的装甲。全铸炮塔的最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319毫米,配有防热保护板,炮塔座圈也被严密保护,其防护能力可以说十分出色。

279坦克还拥有不可思议的越野能力。它使用液气压混合液压臂配合三段式齿轮箱,在不增加额外空间的情形下很快就可以输出扭力。轨道调节器采用蜗杆式。由于4条履带集中并且均匀分布了60吨重的车身以及炮塔,以至于279坦克的接地压力不超过每平方厘米0.6千克。轨道链几乎沿着整个轨道长度运行,因而279坦克的越野能力极为强大,包括沼泽地形、软土和充满砍伐树木的区域、铁丝网、反坦克障碍物等都可以轻易地越过,就连类似“齐格菲防线”上的“龙牙桩”也能如履平地的一碾而过。

279坦克配备了功率强大的1000马力“2DG-8”柴油发动机,使60吨的它能够达到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一次加油的巡航范围为300千米。它还一改苏联坦克不够人性化的缺点,拥有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抽烟设备和战斗舱加热和冷却系统。

279坦克配备有130毫米M-65线膛炮和一支14.5毫米KPVT同轴机枪。M-65主炮配有半自动装填系统,射速高达每分钟5~7发,射击控制系统包括光学测距仪、自动导航系统和带有主动红外探照灯的L2夜视仪。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装有火控系统的130毫米线膛炮真的可以说是难逢敌手了,唯一可惜的是它只有24发载弹量。

保存在博物馆中的279坦克

279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为优良的坦克之一,可惜的是它虽然顺利通过了审查,最后还是被放弃了,没有能够量产。与苏联其他重型坦克项目一样,“279工程”被废弃的原因之一是苏军在1960年便完全停止使用这种类型的坦克和重型战车。从那以后,最重的坦克项目限制上限为50吨,重达60吨的279坦克可以说严重超标了。因为在大规模的战争中,这种重型坦克难以通过苏联国内的桥梁,会给战斗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赫鲁晓夫后来甚至规定苏军不得采用任何重量超过37吨的坦克。同时随着美苏之间发生核战争的风险逐渐降低,这种在“蘑菇云”下还能自由前行的钢铁怪兽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此外如行动装置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车内空间狭小、内侧履带和负重轮维修困难,甚至连乘员上下车也很费劲等缺陷也是它被放弃的重要原因。

279坦克仅仅制成了一辆样车,目前这辆珍贵而奇特的坦克样车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国外一些专家曾称赞它“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里才能看到这样的坦克,它是真正的‘明日战车’”。 yyigY4limD96wc30BLfymsOx/1WN6alUV9Iip6JquHaAafrPSUrkgrmW/V/AAm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