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 徒手就能掀翻的坦克

在电影《绿巨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开启暴走模式的浩克单挑整支坦克部队,并像玩具一样把坦克炮管掰弯,徒手掀翻,霸气十足。尽管电影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幕其实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毕竟坦克也是个几十吨重的大家伙,仅凭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不会掀翻坦克的。历史给出的答案往往出人意料,在战争史上还真有这么一辆“丢人”的坦克,被众人合力掀翻,它就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研制的,名为CV33的超轻型坦克。

绿巨人掰弯坦克炮管

提起这辆CV33超轻型坦克,可是有着纯正的英国血统。众所周知,英国是第一个将坦克用于实战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将坦克分为三类: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和轻型坦克。步兵坦克装甲厚重,能够掩护步兵突破敌军前线;巡洋坦克速度快,能够快速穿插至敌军侧后发起攻击;轻型坦克一般不超过5吨,负责执行侦察任务。

虽然英国人整体上总给人一种保守刻板的印象,但在坦克的设计上,一些人偶尔也会带来惊喜,比如当时英国年轻的陆军少校吉法德·马泰尔。他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单一骑兵仍可以在战场上驰骋,不过勇士们的坐骑不再是战马,而是靠轮子或履带行驶,并受装甲保护的坦克战车。他不仅是一个理论者,更是一名实践家。很快,在英国莫里斯汽车公司的资助下,马泰尔设计出了单人版坦克战车,该车采用了金属车体,装甲厚度为8毫米,车重达2.2吨,使用了一台莫里斯发动机,安装了一挺7.7毫米机枪,最大公路时速35千米。果然,这款坦克赢得了英国陆军青睐,但他们也发现,一名成员很难同时完成驾驶和射击工作。因此,“莫里斯-马泰尔”项目并没有得到推广。

马泰尔的单人坦克项目虽然停止了,但人们对轻型坦克研发的热情却并没有减退。就在马泰尔提出单人坦克方案之后,卡登·洛伊德拖拉机有限公司也开始了同类战车的研制,他们研制的坦克设计参数与马泰尔的方案相差不大,但采用了双人编组设计,对内部射击、驾驶、通信等工作分配更为合理,采用了较长的履带悬挂,从而更适应越野行走,机动性能相当出色,这便是“卡登·洛伊德”系列超轻型坦克。

“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共有6个型号,即Ⅰ、Ⅱ、Ⅲ、Ⅳ、Ⅴ、Ⅵ型,整体车型较为低矮,均采用福特T发动机,2名乘员头部在外,并配备一挺“维克斯”7.7毫米机枪。这种现在看起来颇为简陋的坦克,在当时却赢得了英国军方的喜爱,从1927年建造到1935年停产,该型坦克共生产450辆,英国军方就装备了超过325辆,影响遍及世界,成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日本、法国争相模仿的明星坦克。

意大利同日本一样,对超轻型坦克有着独特的偏好,这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一经问世,意大利便向英国购买了4辆,一同引进的还有一条该型坦克的生产线。意大利人将这条生产线交给了菲亚特公司进行生产,早期的原型车及初期的量产车型与“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大致相同,有2名乘员,全身披挂12毫米装甲,装备有6.5毫米M14水冷机枪,坦克全重仅1.7吨,这个重量甚至还没有现在的一辆小汽车大,后来这辆坦克被命名为CV29。在经过测试和使用后,意大利人觉得这样的坦克仅有一台机枪,火力未免有点太寒酸了,而装甲也过于轻薄,于是在第一批量产时,将M14水冷机枪换装成M14空冷机枪,并在发动机室上方安装了一个3角机枪支架,以增强坦克火力,整车重量也由1.7吨升级至3吨。1935年,CV33超轻型坦克在第二次量产时,又进行了一次升级,战斗室左侧为车长兼机枪手,操作双联装8毫米机枪,火力并不弱于德军的一号坦克。战斗室右侧为驾驶员,战斗室地面铺有涂着防火漆的木地板,车长和驾驶员之间以皮制隔帘分开,但整车重量及大小几乎没有变化,车长仅3.2米,高只有1.28米,战斗全重也仅有3.2吨,薄薄的装甲无法给予成员足够的安全感,装甲采用铆接工艺,但是质量非常差,有时中弹后铆钉乱飞,这些被打飞的铆钉像高速飞行的子弹一样有可能将很多成员杀死,种种原因为其被众人掀翻埋下了伏笔。

“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

1929年至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了意大利的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危机,意大利对觊觎已久的埃塞俄比亚打起了主意。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出动飞机和装甲车,向正在担任保护调查索马里人游牧部落放牧范围的英国联合委员会的埃军警卫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埃军奋起还击,冲突中双方伤亡惨重,然而意大利却反诬事件是由埃方引发的,蛮横要求埃方赔偿并接受不合理条件,这便是瓦尔-瓦尔事件。埃方并没有接受这样的条件,于是在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开始了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

与一般的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被意大利入侵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以农牧业为主,并未受到殖民主义的吞噬。除了皇家禁卫军和中央的军队外,多数为各部族兵团,装备落后且缺乏训练。在这种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虽誓死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家,但面对意大利的铁蹄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战争伊始,意大利军队在东北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将军的带领下,分北、东、南三路,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发起攻击。意大利超轻型坦克虽然装甲并不厚重,但每小时43千米的行驶速度和双联装8毫米机枪仍将仅装备大刀和长矛的埃军打得措手不及,意大利军方的推进显得异常顺利。

参照旁边的士兵,可见CV33超轻型坦克之“迷你”

但作为本土作战,又赢得全世界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国家和人民同情、支持和援助和埃塞俄比亚军队保卫祖国的决心不容小觑。他们在作战中发现,尽管CV33超轻型坦克速度快、火力猛,但其翻越障碍的能力、持续作战的能力和装甲厚度都极其有限。在一次进攻作战中,克服了对CV33超轻型坦克恐惧的埃军,面对意大利的坦克部队且战且退,很快便将CV33超轻型坦克引入一条狭长的壕沟中,然后浇上汽油点燃坦克。而后,埋伏已久的埃塞俄比亚军队蜂拥而上,一起动手将这个仅3吨重的家伙掀翻在地,而意大利坦克兵毫无办法只得举手投降。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一段“徒手掀翻坦克”的传奇。

此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场,CV33超轻型坦克又被英国的玛蒂尔达坦克和“十字军”坦克接连痛扁,意大利军方也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薄装甲、轻火力的战车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无奈只能依靠其速度在战场上充当侦察坦克。之后CV33超轻型坦克又被不死心的意大利多次改装,甚至还研制出了一款由火焰喷射器代替了机枪的“喷火坦克”,在西班牙、法国、苏联、巴尔干、意属北非、意属东非等地都有它出现的身影。从1938年开始,CV33超轻型坦克换装为一挺13.2毫米贝雷塔M31重机枪,同时履带和悬挂也进行了改进,并重新定型为CV38,这款CV38车型也为意大利超轻型坦克的研制画上了一个句号。 RlrDnGncLAXiixuTZciBuaEYx1f7LCbZca3okx+HWZORbpUTsPS7fJ9YoHo+5t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