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为了探究供应链信用赋能的模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现状以及各个参与方之间的联系。供应链金融通常需要多个参与主体的协作推进,各参与主体/利益相关方共同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体系。对生态体系的分析,可以充分把握供应链金融的体系构成、功能定位、未来趋势前瞻。

2.1.1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全景

从全局看供应链金融行业不难发现,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生态协作型的金融业务。也就是说,每一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都至少需要三类角色通力协作,包括资金需求方、风险信息提取者和资金提供者。所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共同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商业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包含八大类主体:供应链金融需求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方、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企业、供应链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商、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方。除了需求方和基础设施服务商外,其他主体在不同程度上担任客户资源汇集者、风险信号提取者、资金提供者的一个或多个角色。

我们可以勾勒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大致如图2.1所示。

图2.1 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概览图

资料来源:同盾科技《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19)》。

(1)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等提供资金的机构,向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注入流动性。

(2)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各级上下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物流企业、平台服务方,共同构成了供应链中生产运营的核心体系。

(3)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金融科技服务企业、基础设施服务商,负责为产业链上各企业提供各种供应链服务。

(4)监管机构、行业协会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在生态中发挥监督作用和引导作用,提供相应的行业规范。

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了平台化的阶段,按照各相关参与方在生态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功能,平台的生态功能具体见图2.2。

图2.2 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功能角色图

资料来源:同盾科技《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19)》

交易方、平台服务方、风险管理方、流动性提供方构成了平台化阶段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的四大主要角色,环境影响方为重要相关方。

交易方具体是指在供应链体系中因为开展具体业务而进行交易的两方或者多方。但是在供应链体系中,相互交易的多方地位并不平等,因为企业体量、所处环节和性质等多方面的差异,有些企业占据了较为强势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买方垄断或者卖方垄断。在强势地位的基础上,这些企业拥有非常强的议价和定价能力,凭借自己的地位,会不断占用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资金,延长账期,以保证自己的现金流充足,而其交易对手获得的往往是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等多种类型的非现金资产。因为没有获得现金资产,自身又需要运营资金,这些相对弱势的企业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形成巨大的短期融资需求。因此,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往往也是中小企业,供应链生态体系中的资金需求方。

平台方顾名思义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中的各个交易方提供互相交易的场所,连接交易方和流通性提供方。而作为平台服务方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责:一是能够准确处理有效整合后的各种数据、资讯、信息、材料并对各方形成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二是能够有效地建立并维持各方的合作关系,形成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方法,持续不断地吸引各方参与平台活动。

风险管理方的主要职责是预防和管控供应链金融生态中融资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方必须能够获得平台服务方提供的各方交易的数据,能够根据交易各方的资质和交易的情况,对其状态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发现和监控。

流动性提供方一般即资金提供方,通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向供应链金融生态中的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但是提供资金并不是其全部的职责和功能,在目前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中,流动性提供方通常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会包括诸如资产管理、理财和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更为准确地说,流动性提供方提供的是包括各种必要的金融服务在内的一整套金融解决方案。同时,流动性提供方自己也应当具有极强的风险管控能力,因为其是流动性的风险承担方。所以,流动性提供方应当具有能够根据各种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风险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或产品的能力。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所处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极大地塑造了其形态,因此环境影响方是外部极其重要的角色。能够影响制度环境的主要是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这两类组织。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更是迅猛地改造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能够影响技术环境的机构就更加繁杂,诸如科研机构、高校、基础设施服务商、金融科技公司和数据公司等。

以上所说的四大主要角色和一大外部环境影响者是从各自承担的责任和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的。但是在实际的业务中,由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或组织,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有所不同,也许会同时承担数个不同的角色。举例来说,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中,核心企业可能既是交易的参与方、平台的服务方,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信息和知识的优势,形成风控能力并向外输出,成为风险管理方;可以成立自己的金融子公司,充当流动性提供方的角色,后面我们还会进一步讲解这种模式。

平台服务方作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角色之一,由于充当平台服务方角色主体的资源与能力的不同,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由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所能吸引的资源、提供的具体业务模式、产品、风控都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下文我们将聚焦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能力架构和供应链金融平台类型展开具体分析。

2.1.2 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力解构

供应链金融是以产业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金融行为,本质上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同时借助金融科技,结合金融业务创新和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资金的流动效率,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提升产业供应链的总体效率和竞争力。这一理解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基础环境差异。供应链金融以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为基础,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水平高低、现有产业供应链数字化程度高低、未来数字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都会对该产业的供应链金融产生重要影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

(2)场景诉求差异。金融活动的开展是针对产业供应链的具体业务进行的,不同产业、不同环节的具体业务以及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会对金融服务有不同的痛点和价值诉求。

(3)服务扩展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旨在优化整个产业的现金流,让利益各方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运营,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目前我们在实务中最常见的融资借贷服务,还应该包括更广义的金融服务和服务组合。这也是参与其中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产品和管理创新的立足点。

(4)实务交织关联。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与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帮助提升产业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二者在实务层面紧密相关,相互影响,不可分开看待。

(5)科技助推的前提。供应链金融发展到平台化是金融科技助推的产物,继续向前进一步向智能化进阶,更是离不开行之有效的金融科技的运用和创新的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大多数科技运用的前提是数字化。具体场景业务活动的数字化,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数据基础。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如何推动产业供应链参与方的数字化,谁来承担产业数字化的成本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供应链金融将无法跳出原来传统金融依靠主体财务信息和不动产抵押、担保的业务局限。

基于以上业务层面对供应链金融的解读,我们梳理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的能力架构,如图2.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1)这些能力可以是平台提供方自身的优势所在,也可以是平台提供方从能够撬动的合作伙伴资源处整合到平台上的能力。(2)这是一个相对理想状态的、比较完备的能力体系框架。这一方面意味着,出于技术和成本经济的现实考虑,实务中从业企业可能并不具备全部能力,但是这些企业完全可以以某一点为切入点先行开展业务,后续在摸索中逐步成长和完善。比如目前有不少金融机构首先选择搭建的应收账款链票据平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如果企业具备了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相对完备能力体系,那么这些大部分能力就具备了可迁移性,最典型的是基础功能层的业务数字化能力、数据清洗整合能力、技术安全能力和产业场景解构能力都可以帮助企业在别的以数字化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中取得优势,比如小微企业数据平台构建业务等。

图2.3 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能力架构图

资料来源:同盾科技《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19)》。

基础功能层

基础功能层主要强调在技术层面有效实现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数字化和信息整合。基础功能层一般包括四种能力,具体如下:

(1)产业场景解构能力

由于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为所有产业链成员提供信息和集成服务,因此需要了解产业链成员的业务结构、业务特征、业务流程和业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整个供应链的技术研发、物资采购、产品生产、分销物流、各类服务的分布状况、相互之间的关联和联动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具体业务环节的资金流动特性,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和痛点。这是帮助各类产业链成员相关业务进行有效数字化的前提。

(2)业务数字化能力

在对产业具体业务场景解构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这一能力强调几个方面:①是否将关键业务节点信息真实有效地反映到了平台数据层面;②实现这一过程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是否可以控制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

(3)数据清洗整合能力

数据的集成、清洗、整合,是从业务层面对数据进行解析,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的重要前提。

(4)技术安全能力

技术安全能力是指平台技术所具有的稳定性、防攻击的能力。技术安全是平台构建的基础。基础功能层的(1)(2)(3)项能力方面,前一项的有效实施程度都会影响后一项实现的难易程度,前一项能力越强、实现得越好,后一项的实现难度就会相应地降低。最终基础功能层几项能力在平台对外展现的服务特性上,需要实现可靠性、开放性、标准化的平衡。

可靠性是指平台作为供应链金融各个参与主体互动的承接场所,需要在系统稳定性、平台技术安全性上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才能获得各参与方的信任,承载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功能。

开放性是指平台应有开放式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够实现内外部的灵活对接,使内外部成员能够借助平台建立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或模块,从而实现连接各类参与主体的全面开放。

标准化是指平台需要对接和集成产业供应链各成员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需要转化为统一、标准的信息格式,以便下一步整合利用。

业务服务层

业务服务层主要强调在金融服务层面有效地实现产业供应链的资金的快速流动,从而促进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提质增效。业务服务层一般包括以下四种能力。

(1)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解决方案设计能力是为产业供应链各方提供与其具体业务场景相适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设计能力首先与平台的场景解构能力相关,需要深入理解产业供应链业务、流程和资金流动特点;其次,这需要平台本身或者能够整合的资源方,具备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才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可能性。

(2)风控管理能力

风控管理能力是根据平台上整合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监控并管理金融服务中潜在的风险。风控管理能力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息息相关:①平台所能获取和整合的数据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丰富性,数据的分析与建模、运用与控制,这里的数据信息不仅包括供应链运营的信息,还包括了客户企业和关联方的其他信息,如行业资质、历史违规行为等;②与解决方案设计相关的对业务结构的合理设计,即采用各种手段或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业务闭合性、交易流程的收入自偿导向、与企业运营管理流程结合的动产监管措施等;③与具体客户企业所在产业供应链深度相关的行业隐性认知,这些行业隐性认知能够帮助平台突破传统的企业财务信息的表象局限,提前发现一些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的隐藏风险点。

(3)渠道服务能力

渠道服务能力是通过互联网化的渠道,快捷有效地和客户达成沟通,做好终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

(4)业务安全能力

业务安全能力是指平台上各相关参与主体的账户安全、数据安全、服务安全等,这是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业务服务层的各项能力相互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在平台整体对外展现的服务特性上,需要实现穿透适配、动态快捷和微服务化。①穿透适配。穿透适配是指金融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穿透到整个企业甚至产业供应链的运营,挖掘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层级企业的联动需求,形成产业闭合,达到产业链的穿透适配;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产业供应链某一节点单个企业的融资、现金管理、理财、保险等多方面的需求,以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方式达到单个节点的产投适配。②动态快捷。动态快捷是指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快速构建适时的风控能力和与客户交互的能力。包括:动态的风控和授信策略,实现融资额度的实时更新和管理,银行账户接口实现及时放款到账;全线上操作与交互。当企业客户需求或状况发生变化时,快速响应企业客户需求。③微服务化。微服务化是指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对接多个金融机构的多样金融产品,既要达到差异化的穿透适配,又要实现动态快捷的管理和响应,唯有对金融产品进行微服务化解构,标准化封装,然后在具体场景中进行穿透适配的组合设计输出才能实现。

平台化配套

在前述能力的基础上搭建了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框架,但要使供应链金融业务真正能够持续有效运转起来还需要相应的状态和条件配套。

(1)闭环。闭环是指平台要力争实现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闭环。

(2)可视。可视是指平台要力争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和可视化,增加各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协作成本。

(3)协同。协同是指平台上各参与方的协同,要建立各方协作运行的规则,包括配套的正向激励和负向处罚措施。

(4)分配。分配是指需要建立平台上各参与主体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2.1.3 供应链金融平台类型解析

根据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所整合的主体环节的不同,我们将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系大致划分为“两横一纵”的三个大类,如图2.4所示。

图2.4 供应链金融平台类型体系图

资料来源:同盾科技《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19)》。

注:M i 代表核心制造企业M 0 的上游供应商企业,B i 代表M 0 的下游经销商企业,B 0 代表整合电商平台。

横向跨行业平台

横向跨行业平台是指横向跨多个行业形成的平台。此类平台一般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大类横向跨行业平台是基于交易或服务信息优势形成的横向跨行业平台。这类平台的主导方,通常是实体产业链中的交易参与方,或者与之有着紧密关系的生产性服务提供方。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参与主体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1)B2C电商企业主导的平台,例如京东、苏宁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2)物流企业或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主导的平台。这里的物流企业或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主导的平台主要指依托其服务的行业客户优势,为客户所在行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另有专注于为物流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属于下述垂直产业平台)。例如怡亚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3)信息软件服务商主导的平台。例如用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对于B2C电商企业,它们作为平台提供方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 本身有参与产业供应链的交易环节,具备一定的产业知识和产业客户积累(主要针对具有自营业务的电商)。

b. 在其之前发展业务的历程当中已经积累的大量产业供应链相关的数据信息,锁定了平台上的支付和交易,并且是作为主要力量推动了关联环节的信息化,这也成就了其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部分。

c. 对于不少大型电商平台而言,还进一步拓展了自有的仓储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平台与产业供应链的交互深度,拓展了平台可整合的信息维度和风控监管的手段。简而言之,类似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样的典型电商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成为其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拥有别的平台难以企及和复制的优势,最主要是因为这类平台在前期电商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踏实的投入,做了“苦活”“累活”,把交易、数据甚至仓储物流的基础设施都建设起来了。

对于物流企业或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而言,其主要优势是拥有在参与客户交易过程积累起来的产业知识和产业客户资源,还有与物流仓储相关的风控监管优势。

对于信息软件服务商而言,最重要的优势还是在于对产业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和数据打通集成方面,以及服务的企业客户资源的积累和触达。

第二大类横向跨行业平台,是基于区域产业集成优势而形成的。常见的主导方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第三方。例如,宁波保税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协会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等。这类平台的优势主要在于参与方协同机制上,第三方的加入和推动,有可能借助第三方政府或相关组织的公信力,充分调动区域内更多的资源,比如协调打通辖区内的各公共部门相关数据;出具配套的正向或负向激励措施,比如地方政府辖区范围内的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产业园区优惠等,对潜在参与主体产生更强的驱动力。

纵向垂直产业平台

纵向垂直产业平台是基于某一具体产业链深耕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这类平台的主导方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主导方是核心企业。当然主导方也可以是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以其资金优势或技术服务优势为切入点选择特定产业进行深耕,提供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与所选定产业的核心企业产生合作或联系。同时,主导方也可以是专注具体产业的B2B电商,其优势在于对具体产业的理解和相关交易数据的积累。

以上类型的划分只是从所整合主体角度的粗略划分,划分方法和以上所讨论的情况并不完备,实务中具体参与主体搭建的平台情况会更为复杂。对于大多数具备一定实力和优势的参与主体而言,多多少少都会有一颗“主导”的心,但是实务中很少有企业能同时具备科技、信息、资金(或金融服务)、产业认知等多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同时,由于在供应链金融和社会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或作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平台自身的整合范围也会发生拓展或变化。 6jrHMn/yuFOmrsPH+BgMTorD9v5gg7eOx5VGj8NrXa/mdcGyatmLYBbMLMM11t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