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种又叫选择,就是按照既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从羊群中选择出优良个体作为种用。其实质就是限制和禁止品质较差的个体繁衍后代,使优秀个体得到更多繁殖机会,扩大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比率。否则,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羊群品质将会很快退化。
选种方法主要包括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这些方法的选种依据和适用条件各不相同。针对一个群体进行选种时,采用不同的选种方法,留种的个体可能是不一致的,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方法,需要考虑所选性状的遗传力、家系含量的大小及家系内不同个体的表型相关性,从而保证取得最大的选择效果。
(1)个体选择 个体选择也称“大群选择”,是一种古老且较普遍易行的常用选种方法,主要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即在一个羊群中,只看个体本身鉴定的结果而不考虑亲属成绩如何,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选择最适合用于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并不适合用于选择遗传力低的性状。对于个体本身不表现的限性性状或无法测定表型值的性状,不论性状遗传力的高低,都不能采用个体选择的方法。
(2)家系选择 家系选择是以羊群中的家系为单位,根据家系的平均表型值进行选择,即在一个群体中,只看家系平均表型值而不考虑个体表型值,选留平均表型值大的。家系选择最适合选择遗传力低和个体本身不表现或无法测定表型值的性状,在选种方法上可以说是对个体选择不足的弥补,但是对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而言意义不大。
(3)家系内选择 家系内选择是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平均表型值的差异进行选择,即在一个群体的各个家系内,不管家系平均表型值的高低,只按照个体表型值超出家系平均表型值的多少,选留个体表型值大的。家系内选择适合选择遗传力低的性状或家系内环境相关性高的性状。
(4)合并选择 合并选择是将个体的表型值与家系平均表型值综合起来进行选择,即在一个群体中,按照家系平均值超出群体平均表型值及个体表型值超出家系平均表型值的多少,选留个体表型值大且家系平均值高的。个体表型值可以分为家系均值与家系内偏差(即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之差)两部分,个体选择就是对这两部分同等重视;家系选择只考虑家系均值,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家系内选择只考虑家系内偏差,而不考虑家系均值。若对这两部分按照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重视程度的考虑来进行选种,即为合并选择。
在育种实践中,选择往往是有重点的,而且选择的性状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各个性状的遗传进展。但是在一个羊的群体中,希望提高和改进的性状往往不止一个,以上所描述的选择方法大都是针对某一性状进行的,可称作单性状选择。所以,在对不止一个性状进行选择提高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顺序选择法 顺序选择法是对要选的几个性状,一个一个地选,即一个时间段只选择一个性状,先选一个性状,提高后再选另一个性状,然后再选第三个性状,这样逐一进行选择。这种选种方法对于某一个性状来讲,遗传进展较快,但就几个性状总体来看,提高所需要的时间就较长。如果所要选择的几个性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就有可能顾此失彼,提高一个性状的同时可能导致另一性状降低。如果对所要选择的几个性状采取空间上的分别选择,而不是时间上的顺序选择,即在群体中的不同品系内选择不同性状,等到提高后再通过系间杂交等进行综合,则可能缩短选育的时间。
(2)独立淘汰法 独立淘汰法是对同时要选择的几个性状分别规定淘汰标准,凡均能达到所规定的这几个性状标准最低要求以上者留种,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性状不够标准就淘汰。由于群体中几个性状全面优秀的个体是不多的,因而这种选择方法选留下来的往往是各个性状都表现中等的个体,很容易将一些个别性状优异突出的个体淘汰掉。同时选择的性状越多,中选的个体就越少,选种的遗传进展也就越慢。目前,有些特种经济动物在选种时实行的种用动物选择或综合等级鉴定标准,其实质就属于这种选择方法。独立淘汰法的效果往往高于或不低于顺序选择法,因而除非只选择或固定一个性状,否则一般不采用顺序选择法。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根据所选几个性状的遗传力、经济重要性及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将几个性状的表型值进行不同且适当的加权而制定一种指数,以此指数为选种依据,进行留种与淘汰。这种选种方式全面考虑并根据各个性状的经济意义与遗传进展分出主次,给予不同的加权系数并把所选性状包括在一个指数之中,方便了对比与选择。从选种效果来看一般高于或不低于独立淘汰法,但是制定选择指数比较复杂,如果所采用的指数本身不合理,那么其选种效果也不会太好。
【注意】
羊群通过有目的的选择,使选择性状不断获得改良和提高,从而选留优秀个体。选种效果如何、选种目标是否明确、选种依据是否准确可靠等,都要求在选种时注意遗传力和选择差两个基本方面,同时注意世代间隔是否适当。
选配就是对羊的配对加以人工控制,有明确目的地决定公、母羊的配对,使优秀个体获得等多的交配机会,优良基因得以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羊群品质的改良和提高。通过选种,可以选出比较优秀的种羊,但公、母羊交配所生的后代,不一定全是优良的,往往会有很大的品质差异。这是由于种羊的遗传性不够稳定,或是部分后代没有得到相应的生长发育条件,公、母羊双方的精、卵细胞受精的基因组合不同或缺乏足够合适的亲和力。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后代,在做好选种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选配工作。
选配可分为表型选配和亲缘选配两种类型。表型选配是以与配公、母羊个体本身的表型特征作为选配的依据,亲缘选配则是根据双方的血缘关系进行选配。这两类选配都可以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其中亲缘选配的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指近交和远交。
(1)表型选配 表型选配即品质选配,是以个体本身品质的表型作为选配依据。它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1)同质选配。同质选配也叫选同交配或同型交配,是指具有同样优良性状和特点的公、母羊之间的交配,使相同特点能够在后代身上得以巩固和继续提高,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例如,选用体形大的公羊与体形大的母羊配种,使后代得以继承体形大的特性。又如,体大毛长的母羊与体大毛长的公羊相配,以使后代在体格和羊毛长度上得到继承和发展。同质选配的作用主要是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得以保持与巩固,这也是“以优配优”的选配原则。
2)异质选配。异质选配也叫选异交配或异型交配,就是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状或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羊进行交配。其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羊交配,以期将两个优异性状结合在一起,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创造一个新的类型。另一种是选择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羊交配,以公羊的优点纠正或克服与配母羊的缺点或不足。例如,选择体大、毛长、毛密的特级或一级公羊与体小、毛短、毛密的二级母羊相配,使其后代体格增大,羊毛增长,同时毛密特征得到继续巩固提高。又如,用生长发育快、肉用体形好、产肉性能高的肉用型品种公羊,与对当地适应性强、体格小、肉用性能差的土种母羊相配,其后代在体格大小、生长发育速度和肉用性能方面都显著超过母本。在异质选配中,必须使母羊最重要的有益品质借助公羊的优势得以补充和强化,使其缺陷和不足得以纠正和克服,创造新的类型,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这是“公优于母”的选配原则。
(2)亲缘选配 亲缘选配是指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公、母羊之间的交配。按交配双方血缘关系的远近可分近交和远交两种。近交是指亲缘关系近的个体间的交配。凡所生子代的近交系数大于0.78%者,或交配双方到其共同祖先的代数的总和不超过6代者,称为近交,反之则为远交。
近交可增加纯合基因和固定优良性状,减少杂合基因,使亲代的优良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迅速固定,同时可使隐性有害基因暴露出来。所以,近交一方面使群体分化而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纯系,另一方面也可导致缺陷或致死性状出现。盲目和过分近亲繁殖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除生活力下降外,繁殖力、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都会降低,表现出近交衰退现象。在养羊业生产中采用亲缘选配方法时,要科学、正确地掌握和应用近交方法。
按照选配的性质,虽然可以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两种,但要指出的是,在羊的育种实践中同质和异质往往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比如对特级公羊与二级母羊的选配来说,按毛长和体大来选择是异质的,但对于羊毛密度性状则又是同质的。所以,实践中并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而应根据改良育种工作的需要,分清主次,结合应用。
【提示】
一般在培育新品种的初期阶段多采用异质选配,以综合或者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当获得理想型,进入横交固定阶段以后,则多采用亲缘的同质选配,以固定优良性状,纯合基因型,稳定遗传性。在纯种选育中,两种选配方法可交替使用,以求品种质量的不断提高。
羊的杂交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品种或品系间公、母羊的交配。其目的是引进外来优良遗传基因,克服近交衰退,增强后代的生活力,改良生产性能低的原始品种,创建新品种。常用的杂交方法有以下几种:
经济杂交又叫生产性杂交。在羊生产中广泛应用经济杂交,目的在于生产更多更好的肉、毛、奶等羊产品。这种方法不是为了生产种羊,而是通过不同品种杂交获得第一代杂种,即利用第一代杂种所具有的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产品率高等优势。经济杂交在商品养羊业中被普遍采用,尤其是在羊肉产品的生产方面,可采用两品种杂交的简单经济杂交,以及三品种或四品种杂交的复杂经济杂交等。
【注意】
经济杂交的杂种优势并不总是存在,要通过不同品种杂交组合试验来确定最佳组合。不能认为任何两个品种或三个及以上品种的杂交都会获得满意结果。
导入杂交又叫引入杂交。当一个品种基本上符合国民经济需要,但还存在某些个别缺点,用纯种繁育不易克服时,或者用纯种繁育难以提高品种质量时,可选用生产方向一致、能纠正原品种不足的优良品种羊进行杂交,其目的是用外来品种改进原品种,并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及其主要品质。
导入杂交的模式是,用所选择的导入品种的公羊配原品种母羊,所产杂种一代母羊与原品种公羊交配,一代公羊中的优秀者也可配原品种母羊,所得含有1/4导入品种血统的第二代,就可进行横交固定;或者用第二代的公、母羊与原品种继续交配,获得含导入品种血统1/8的杂种个体,再进行横交固定。因此,导入杂交的结果是原品种中导入品种血统的含量一般为1/8~1/4。
【提示】
进行导入杂交时,要求所用导入品种必须与被导入品种是同一生产方向的,要选择经过鉴定的种公羊进行选配,还要为杂种羊创造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
级进杂交也称改造杂交。当一个品种生产性能很低,又无特殊经济价值,需要从根本上改造时,可选用另一个优良品种与其进行级进杂交。例如,将粗毛羊改变为专门化肉用羊,级进杂交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级进杂交是用优良品种公羊作为改良品种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羊杂交,获得的各代杂种母羊每代继续用改良品种的公羊交配,杂交进行4~5代,其杂种后代既具有改良品种羊的优良品质和高生产性能,又具有被改良品种羊的生物学特性。
当原品种不能满足需要时,则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育成一个新品种,这称为育成杂交。育成杂交分简单育成杂交和复杂育成杂交。用2个羊品种杂交育成新品种的称为简单育成杂交;用2个或3个以上羊品种杂交育成新品种的称为复杂育成杂交。应用育成杂交创造新品种时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即杂交改良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和纯繁扩群阶段。
(1)杂交改良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参与育种的羊品种和个体,整顿羊群,按质分群,优质优饲,注意发现遗传上优秀的个体,较大规模地开展杂交,以便获得大量的优良杂种个体。在培育新品种的杂交阶段,选择较好的基础母羊,能缩短杂交过程。
(2)横交固定阶段 横交固定阶段也称自群繁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理想型杂种公、母羊互交,以固定杂种羊的理想特性。横交初期,后代性状分离比较大,需严格选择。为了尽快固定杂种优良特性,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亲缘交配或同质选配。
(3)纯繁扩群阶段 又称发展提高阶段、扩群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选育手段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增加数量,提高品质,扩大分布区,使其获得广泛的适应性。
世界上育成的很多羊品种,多半是通过育成杂交培育成的。我国也采用育成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了如新疆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等新品种和新品种群。
【小知识】
育成杂交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参与杂交的品种的优良特性集中在杂种后代身上,克服缺点,从而创造出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