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该病是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导致血管收缩、损伤、重构,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致残与致死的重要诱因,一旦患病则需终身治疗。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

中医学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实践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应用性极强的中医理论体系。该体系注重病证结合、药证对应,对原发性高血压这样一个终身性疾病,采用中医理论来辨证施治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显露出了中医药独特的优势。以往在中医学古籍中没有以“高血压”作为专病及病名的记载,但中医学古籍中“眩晕”“头痛”“风眩”“中风”等描述均与高血压有关,其中以“眩晕”“头痛”与之关系最为密切,故将高血压病归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范畴。随着后世医家对高血压病名规范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学者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认为高血压病可对应于中医学“脉胀”的范畴,“脉胀”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引起营卫气血在脉中运行异常导致脉中压力增大,脉搏胀满的一种血脉疾病,因此逐步提出“脉胀”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泰山学者岗位”课题组根据多年来从事高血压病研究的成果,立足临床实践,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编撰了本书。本书落脚于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突出中医药特色,突出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充分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研究高血压的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高血压病现代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书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证候量化诊断,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现代高血压病的多组学研究及中药复方藤菔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组学和血管生物学研究等,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全书分为8章。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考辨根于经典,结合血脉理论和近现代医家观点,认为“脉胀”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中医证候学调查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高值高血压人群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初步对两类高血压人群的证候分类特点进行了探索,为证候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中医证候证治规律、量化诊断、数据挖掘从病证结合的各个角度和层面系统地分析了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量化诊断以及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从治法和方药两方面详细地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现代高血压病的多组学研究从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层面揭示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内在特征及藤菔降压方治疗该病证的实验效应及其内在机制。高血压病的血管生物学研究从血管壁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基质的视角,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血压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以及中药钩藤、莱菔子及其提取物干预效应、干预靶点等内在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验研究。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泰山学者岗位”课题组重点从事高血压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20年,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书系统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在高血压病领域的研究论著,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读者对象为临床医生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师生,亦可供科学研究者参考使用。

稿经数易,行将付梓,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斧正。

李运伦 GyU4b/xrI9UpHFlX6/fmHnBsPA338dDfDhjSSBqkkeNl+KOF3HBvPKnEhTndpc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