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高血压病肾阳亏虚证证治规律探讨

一、理论源流

《黄帝内经》言“肾虚则头重高摇”,明确提出眩晕、头痛之病当责之于肾脏。高血压为病,病程较长,且正值人之肾阳由盛转衰之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穷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亦载“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均提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景岳全书》亦明确载有“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可见从肾阳亏虚论治高血压已有古训。

肾阳,亦有元阳、真阳、命门真火之名,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温煦、蒸腾、气化、推动、激发及固摄等生理功能。肾阳亏虚,肾之蒸腾、气化失司,脏腑失于温煦,清窍失养可发为眩晕、头痛;肾阳亏虚则阴盛格阳,虚阳浮越于外,发为眩晕;肾阳亏虚,肝失温养,虚风内动,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此外,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则髓海不充,筋转脑鸣,眩晕亦可随之而生。

肾阳亏虚既是眩晕病发生的直接病理因素,又可作为间接因素而使水饮、痰浊、瘀血致病。肾阳亏虚,肾之蒸腾气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水气上逆,若停聚于胸膈,则心阳被遏,不能上会巅顶而致头晕;若停聚于中焦,则内生痰浊,阻滞清阳,上蒙清窍而致眩晕,此即“无痰不作眩”。肾阳亏虚,血脉失于温养,血运失其动力,气血不畅而瘀滞血脉,正如《医林改错·论风不是风》中所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瘀血内停于上而致头痛、眩晕。因此,肾阳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之本,水饮、痰浊、瘀血是其病理产物,为发病之标,然日久不除可进一步耗伤元阳而加重肾阳虚衰。

二、证治方药

肾阳亏虚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类型,多症见头晕、头痛、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自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月经改变/遗精滑精、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等。若肾阳虚衰,累及心阳,心阳不振,脾阳衰微,无力运化水津,则可出现水气凌心、水湿泛滥而兼见心悸不宁、喘促、水肿等症;若水津不布,久则湿郁成痰而兼见头重如裹,胸闷痞满,心悸失眠,呕吐痰涎,纳呆腹胀,舌苔白腻,脉滑;若肾虚元气不足,血行不畅则可出现血瘀而兼见头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面晦唇暗,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若肾阳极度虚衰,浊阴不化而弥漫肌肤,则面色黧黑无泽。此外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敏感性降低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时,导致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常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曾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本着“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拟定温补肾阳、补益肾气为高血压病肾阳虚证的治疗原则。治宜首选右归丸加减。方中附子、肉桂温肾壮阳,又加鹿角胶、杜仲等增强温阳补肾之功,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意在“阴中求阳”“化中寓补”,恰如《景岳全书》中所载“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此外若兼见阳虚水湿不化而发为心悸、喘促、水肿者,可选真武汤加减益火制阴,方中附子温肾助阳化水,白术、茯苓健脾宁心利水,白芍养阴柔肝;兼见痰浊者,当化痰除湿,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如《脾胃论》载“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非天麻不能除”。兼见瘀血者,当活血化瘀为首,宜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或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以行气活血、祛瘀。

三、临床应用

现代医家在运用温补肾阳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蒲辅周以温阳益气利湿为治则,用附子汤加减治疗高血压,15剂后,血压恢复正常,阳虚诸证皆消,后改用其他方法继续调适。徐健总结周仲瑛先生运用温阳法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提出高血压逐步发展以肾阳亏虚证为主,当治以温阳之法,以免郁遏阳气,反加重病情。江毅文运用温补肾阳法治疗肾阳亏虚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有温阳作用的方药与降压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缓解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平等人把60例肾阳亏虚证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服用降压西药的基础上加服温氏奔豚汤,结果表明温肾助阳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他们还提出高血压“肾阳亏虚”证候的形成可能与长期服用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有关。卢宪伟对四逆汤加减治疗60例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结合血脂、肝功、肾功检查,得出四逆汤加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Z+CSnCLFJAx29WU35G0mi1TFpuRLBI7aWq/tbO6Oxn9kP2H38oChtWDYe+K/Bz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