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证治规律探讨

一、理论溯源

《黄帝内经》中认为“津血同源”,因此本书在此基础上诠释痰、瘀、血、气、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津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生理上相互滋生、转化,病理上相互影响。《灵枢·百病始生》中提及:“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输不通,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认为内伤于情志,则成“积”,此处“积”可理解为痰瘀互结。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描述痰眩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并指出治疗方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提出“痰火头痛”。朱震亨在《丹溪心法·头痛》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及气滞头痛的相关论述:“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并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著名理论。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明确提出“血瘀致眩”的理论,认为多种因素致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火郁成邪,发为眩晕。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头痛》中提出:“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开始重视瘀血头痛。近代沈绍功等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李军认为在“久病多痰瘀”的理论前提下,应考虑此类疾病有“见痰及瘀”及“见瘀及痰”的病理特点。另一方面,近代多将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及高血糖等归为痰瘀互结证,使得此证型被广泛认识。

痰瘀互结有因痰致瘀,亦有因瘀致痰阻。一方面,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现代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情致变化复杂,痰饮生成更加容易。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的运行流窜全身,无处不到,易阻滞气血运行,形成瘀血,易蒙蔽心神,而产生不同病变。另一方面,瘀血包括体内淤积的离经之血,及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脏腑组织的血,病位相对固定。致病多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水液代谢失常,聚湿生痰,痰瘀互结。或扰乱清窍,或阻碍气血濡养致眩。其发生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

二、证治方药

年轻患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好逸少动,食滞不消,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留滞于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互结,出现眩晕、头重身困、口黏纳呆、舌紫暗、苔腻、脉弦滑等症。久则导致脏腑虚损,又可进一步加重痰瘀互结。老年患者多以正虚为主,在肝肾阴虚的基础上兼夹痰瘀,临床上出现眩晕、头重、胸闷、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与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苔腻并见。

因此,痰瘀互结证以化痰活血、痰瘀同治为基本原则,佐以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等治法。张仲景治疗痰眩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立论,方用苓桂术甘汤,全方健脾利湿,温阳化饮,从根本上减少了痰饮生成。“脾为生痰之源”,后世治疗头痛、眩晕属痰湿内阻者多选用出自《医学心悟》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正如《医学心悟·眩晕》所说:“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白术、茯苓健脾燥湿,配合橘红理气化痰,全方化痰熄风,健脾祛湿。《医学心悟·头痛》篇中所载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入蔓荆子三钱增强祛风之力。《医宗金鉴》中提及:“瘀血停滞神迷眩运,非纯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中医内科学》中指出治疗瘀血阻滞的头痛、眩晕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亦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后世多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

三、临床应用

痰瘀互结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在高血压病后期的病机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明确掌握其证治规律,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指导性的意义。现代医家在运用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刘剑英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9g、半夏9g、白术9g、茯苓12g、橘皮6g、山楂15g、丹参12g、红花12g、地龙9g、钩藤15g)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用药6周,症状消失或减轻、血压降低有效且血脂降低有效的患者31例,症状消失或减轻且血压降低有效的患者12例,症状消失或减轻且血脂降低有效的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85%。刁邵敏等拟痰瘀清方(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水蛭等)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0例,观察周期为8周,联合用药组的患者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的患者相比,治疗前后其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观测指标均有改善。魏勇军等运用沈氏痰瘀同治降压方(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为主,若痰浊阻络明显者,合温胆汤(竹茹、枳壳、茯苓、陈皮、菖蒲、郁金),加天麻、草决明、丹参、车前草;若瘀血阻络明显者,加丹参、葛根、赤芍、生山楂、当归、红花;若肝阳上亢明显者,合珍决汤(珍珠母、菊花、草决明),加生石决明、生龙骨、夏枯草、川牛膝、天麻;若肝肾亏损者,合杞菊地黄汤为主,加川牛膝、生杜仲、桑寄生。每日1剂,随访2个月,82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8%。刘娇应用定眩降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清半夏12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30g、泽泻20g、丹参15g、赤芍20g、川芎12g、当归20g、三七粉6g、山楂20g、决明子20g、甘草6g,治疗6周。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明显改善,证明定眩降脂汤对颈动脉分叉部IMT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定眩降脂汤可有效降低体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 dliS/Xni9piJ/3DDZeo4DcjJjU5N1YLM3hNEeeWhBQ2IYgXCqhmcM5d+JAt+7+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