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修复所,营业中

这里是上演着悲喜戏码的小剧场、疗愈创伤的修复所,也是欢迎来谈笑取暖的俱乐部……

这里是一家购物商场,整栋建筑物是白色的,采用会员制,办会员卡,收会员价,倘若把对面那家美式商场的英文招牌摘掉,大家从外观上来看,长得都差不多;从内部运营体制上来看,也是如此。这家商场里有许多商家,商品琳琅满目,在商场入口处张贴着一张海报,里面展示了所有商家的店长头像,并且标识了其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让你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

你其实可能不太常来这家商场,因为它的消费门槛比较高,类似的本地商品,在附近的小型便利商店就能买到,会员卡也是通用的。但商场之所以为商场,购买的就是质量与规模,享受的是一条龙服务。

然而这一次,你怀着忐忑的心情踏进这家商场,因为你已经光顾便利商店好几轮了,但商品效果始终不达预期。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你推开玻璃门,走进那家你从来没去过,也从没想过要进去的商店。

这家店原本叫精神科,光是招牌就让人望而却步,这其中也包括你。这是一家大家最不想在门口拍照的店,但因此而耽误人生的顾客却不在少数,于是商场决定从善如流,正式更名为“身心科”。

你走进店里,发现这家店长得跟你之前常去的肝胆肠胃科好像没什么两样,里头的顾客有老人、小孩、上班族、中年妇女,却没有拿刀准备自杀或对空喃喃自语的人。这和你想象的有些落差。这些顾客也会在排队时不耐烦,也会有自己的心事,也会低头滑手机,还有一些人会到其他店门口闲晃到叫号后才走向柜台。你原本也想这样做,但你发现,不管心病或是身疾,只要踏进商场,一样都要领号码牌挑商品,没人可以跳过这些流程。至于要走进的是什么店,其实并没有人在意。

问了柜台,你才知道精神患者大概只占了顾客的两成,其他则包括情绪困扰者、老人失智者、儿童过动者、申请身障证明者以及失眠患者等,这些人长得跟你周遭的人都差不多,如果不是在这里相遇,你根本分不出他们的差别。经过店长亲切的咨询,他告诉你这家商店不只贩卖药品,还附带提供各种服务,包括“门诊服务”“日间复健服务”,以及“急性病房服务”等。

情伤,是你这次走进商店的主因。于是除了购买药品,你在店长的建议下,走到“门诊服务”专区,挑选更细致的服务项目。货架上有各种“修复工程”,工程以次计费,包括成人心理治疗、儿童心理治疗、婚姻治疗、家族治疗以及职能治疗等,由各类专业人员负责修复。你踌躇了一段时间,最后把手伸向成人心理治疗的货架,选择了放松训练疗程,地点在“修复所”。结完账后,你走出商场,拿着服务兑换券,满心期待第一次疗程。

但事情才没那么简单。

首先,你会在请病假时,碰上第一个难题:如何把诊断证明上的“身心科”三个字盖掉。毕竟对商场外头的人而言,这可能是一次“不太光彩”的交易。

等到你的主管了解你的处境后,你又会感到犹豫,因为你不知道要投入多少成本,疗效才会显现,毕竟这是一份看不见实体的商品。你没有任何前车之鉴,没有多少人会承认自己做过心理治疗,更别谈上网找心得分享。

最后,你必须面对你不想回忆的过往、不想揭开的伤疤,于是你一周又一周地推迟这份修复工程。

不可否认,若要在陌生人面前自揭疮疤,确实让人犹豫。但你担心的不只是该如何开头,还有该如何收尾。你卡在上述那些问题里进退维谷,直到一个月之后,才终于鼓起勇气,推开那家“修复所”的木门。

然后你有点吃惊。

因为修复所里头,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说好听点是修复所,其实就是一间乏善可陈的会谈室。

先讲里头有的:有个气色不是很好的家伙,看起来才刚被前一个病人轰炸完;有着比咖啡厅逊色的摆设,两张沙发,一张圆桌,桌上有一卷快用完的卫生纸和一盏台灯,台灯上的灯罩也是在连锁家具行买的。音响喇叭传出了品位不太妙的放松音乐,更不妙的是还有个孩子正在隔壁的会谈室里崩溃大哭。

再讲里头没有的:没有贵妃椅,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西装革履的治疗师,墙上甚至连一幅应景的画都没有,只有一张主题为医患沟通的公益海报。

以上这些有的没的,都在摧毁你关于“心理治疗”四个字的优雅幻想,但非常抱歉,这才是心理治疗的实况。

在这道木门的后面,没有奇迹,没有魔法棒,只有一回又一回的探询、一道又一道的攻防、一场又一场的硬仗,而且坐在你对面的那个家伙还常吃败仗,毕竟修复心灵比修复身体吃亏的地方在于,这件事看不到实际的进度。

至于这个常吃败仗的家伙,就叫“临床心理师”。嗯,全衔有点拗口,由于专长是心理治疗与评估,他经常被称为心理医师,但他其实不是什么“心理医师”(台湾只有精神科医师),也不是什么“心理咨询师”(被诸多不做功课的戏剧所滥用的称号),人们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同构型的职业太多,“临床心理师”这五个字很容易被淹没。

不过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这个家伙,而是这家修复所里头的每一位案主。他们时常因“犹豫”而延迟修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犹豫,才让他们口中的故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临床心理学的科普专著,毋宁说是一场在会谈室里进行心灵修复的实况直播,它产出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推开这道木门,一窥修复所里的全貌。透过每一回合的问答攻防,展示不被理解的伤,任何技巧都是其次,生命脉络才是故事的里子。两张沙发的距离,可以是上演悲喜戏码的小剧场,可以是疗愈创伤的修复所,更可以是谈笑取暖的俱乐部。

因此,无论会谈室的名衔如何转换,只要故事能够推进,生命的纵深就能往下拓勘。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把世界看得更远,推开会谈室的门,我们把人性探得更深,能够坐在这两条轴线交会的方寸之间,借由语言的往返,增加对人的理解,也是这一职业的一份幸运之处。

总之,无论是想发问的,或只是想凑个热闹的,推开门就不要犹豫,一起进来吧。 aQLbZXeD8q3NoW/o4GMLvTV+zgtmnL01uYm4lHtu918mHeM7rIaqCPZCu7T8AA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