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管理的理念导向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便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管理的理念导向意思是管理思想或管理观念,可以引导管理措施。

一、企业管理的历史

就企业管理的历史而言,20世纪以前,为生产导向时代,重视技术改进;20世纪初期,为财务导向时代,侧重财务的规划与调度;1920年以后,由于生产过剩,企业界纷纷致力于货品的推销,意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因而迈入市场导向时代,从“如何生产良好产品”,逐渐转变为“如何生产卖得出去的好产品”。

市场导向的结果就是没有良心。现在很多媒体从业者经常说,自己被“收视率”害惨了,节目做得很好,收视率低;节目做得不好,收视率反倒上来了。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市场会把我们带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其实,冷静想一想,不难了解生产、财务、市场以及人事,都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环,不是整体。正如荀子所说的:“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这些都很重要,但都是道之一隅,都不能代表整全的道。无论哪一环节做得不好,即任何一隅受到损伤,都是不利于管理之“道”的。

荀子说:“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一个角落不能代表全体。任何都市都有繁华地段,其他地段相对比较冷清,可以用某一方面代表整体吗?不可以。管理者要有整体观,不能强调某一种导向,以免走入一偏。

二、举一隅应该以三隅反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隅的时候,如果不以三隅反,我就不教他。什么都要我讲,自己不会想,教这种学生干吗?举一反三,就是这个道理。管理者只知道市场的重要性,不能类推到生产、财务、人事等同等重要,即使再三反复,也无所助益。

人类有一个弱点:强调一件事,往往把它的重要性不断扩大,以至于绝对化。这个弱点要常常反省。对一件正确的事情经常过分强调,最后正确的事就变错了。一条路,如果我们一直走下去,最后就走错了。因为其中一定有拐弯的地方,你不拐弯,就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了。

过分偏重市场开发,就会陷入有顾客而无货品的困境。把顾客开发出来,产品供不应求,就会造成很大压力。相反,过分偏重产品开发,又会陷入有货品而无顾客的困境。尤其现在的研发,更多是自己推翻自己。人们以前穿的就是一套西装,产品直到卖完为止,现在是五颜六色的时装,一年一个花样,今年做了明年就卖不掉了,厂家开始降价,使得很多客户观望,货品刚上市不买,非得等到降价才去买。

这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找的麻烦,因为我们太偏重一隅了,造成了很多流弊,从现在开始,举一隅应该以三隅反。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萧条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管理面临的变数太多,并不是任何单一导向就能决定其成败的。

老子说:“大方无隅。”一个人要“大方”,就是没有执着。方和圆是一样的,如果你认为方是方、圆是圆,那就是太执着了。方形的东西越来越大就变成圆的了,找不到角落了。中国人说做人要“大方”一点,就是做人要圆通一点。

管理者有整体概念,就应该以理念导向来统合各种导向。理念导向就是以管理大道来引领管理,是全面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三、真理并不在二者之一

中道管理是以大学之道为核心理念的。大学之道的基本信念即为:“真理不在二者之一,却存在于二者之中。”就是说,不要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代表全部,那叫以偏概全。比如做人,身体健康很重要,假如身体很健康,却肚子空空,没有学问,没有良心,有什么用?有了良心,有了学问,寿命却很短,又有什么用?每样东西都看似有用,但要合起来,兼顾并重才真正有用,否则都等于零。

我们问美国企管专家:“企业规模应该大还是小?”答案是肯定的:“要大,至少要达到规模经济,才有生存能力。”同样问题问日本企管专家,答案不太一样:“如果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认为规模要小才够灵活。去年我们倒闭了一万多家公司,却新开了九万多家,这是适合‘小’的年代。”我们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再模拟一下,请教至圣先师孔子:“企业规模,是大好,还是小好?”孔子大概会回答:“这不用问,该大就大,该小便须小。”乍听之下,孔子并未答复我们的问题,冷静下来发现这才是真理,是中国人的智慧。

四、我们要正本清源

可以说,全世界的企业管理已经迈入理念导向时代,中国当然不例外。我们要正本清源,不要再把《大学》当成“修身立德之门”。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至上,所以总认为管理是皇帝才用的东西,因此把管理哲学诱导到修身养性上去了,管理的内核慢慢淡化了。现在家庭要管理,企业要管理,任何事情都要管理,就应该还原《大学》的真面目。

大学之道固然古老,却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哲学。从修身一直发展到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大学》所说的道理经得起各种阶段、各种性质的考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修身立德,注重品德修养。

《大学》的三大纲领:

第一为“明明德”,指管理者修养良好,做员工的表率,以身作则,使部属可以模仿,以获得向心力。

第二为“亲民”,指亲近、爱惜、商量,要亲近员工、爱惜员工,要好好跟他商量,得到他的信任,而不是动不动就指挥、命令。

第三为“止于至善”,指各种措施力求适时、适量、适质、适价、适地,也就是合理。“至善”不是最好的意思,而是指最合适的。

管理者自己修养良好,大家能够好好商量,找出合理点,把它做好,就是管理。以“明明德”为根本,以“亲民”为功夫,以“止于至善”为目标,便是中道管理的M理论。

每个人凭良心,所有问题都会得以解决。实际上,我们相信法律,不相信良心;相信宗教,不相信道德,这是许多人应该反省的地方。

M理论要正本清源,把中国最好的管理哲学应用起来,然后使学到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得恰到好处。 IG2wFaXCpvGY/zIKB0IEgCVzhYuOHx1FT7/o001crOId/4Kt/cZe0q+YNkNdjp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