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驾驭愿景

究其本质,新创企业是把理念转变为产品的催化剂。顾客和产品互动时提供了反馈和数据,这些反馈既是定性的(比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是定量的(比如有多少人使用了该产品,并认为它是有用的)。我们已在第一篇中提出,新创企业开发的产品是实验性质的;而这些实验的结果是学到了如何创建一项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企业来说,这些信息比金钱、奖励或者登上报纸杂志更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并重塑下一轮的想法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图示看清这个三段式流程。

这个“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是新创企业模式的核心内容。在第二篇之中,我们会详尽考察探讨。

很多人受过的专业训练只针对这个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对工程师来说,学习认知能让他尽可能有效地开发产品;而一些经理人擅长在白板上分析策略、学习知识;很多创业者则注重把精力放在各种实务上,比如有最好的产品概念、最佳设计的初期产品,抑或沉迷于各种数据和指标。实际上,这些活动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集中精力,尽量把反馈循环流程的总时间缩减到最短。这就是驾驭新创企业的精髓所在,也是第二篇的主旨。我们会参详整个“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对每一部分详加讨论。

本书第一篇的目的是探讨用学习来衡量新创企业进展情况的重要性,我希望到现在,已经清楚地证明了把精力集中在经证实的认知上,可以避免如今很多新创企业中肆虐的浪费现象。正如在精益生产的概念中,认识到在何时何地投入精力,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要把科学的方法运用到新创企业中,我们必须找出哪些假设是需要测试的。我认为这是新创企业的计划中风险最大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全要依赖“信念飞跃”(Leap-of-faith)式的大胆假设。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假设是“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它们对调控新创企业增长引擎的各种可变因素起到影响作用。新创企业的每次重复试车,都是为了要加速引擎,促使其发动。一旦运作开始,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逐步推进到更高的档位上。

一旦明确了这些大胆的假设,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用一个最小化的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尽快进入“开发”阶段。所谓MVP的产品版本可以让我们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开发时间,经历一次完整的“开发-测量-认知”循环。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少了很多日后可能相当重要的功能特性。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开发MVP需要投入额外的工作:因为我们必须能衡量它的影响力。比如,开发出的原型产品只用于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内部品质测评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它推向潜在顾客,评估他们的反应。我们甚至还需要把这个原型产品销售给顾客,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就会谈到。

进入“测量”阶段时,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于,产品开发上的努力是否带给企业真正的发展。要记得,如果我们开发出来的东西没人想要,那么它是否按时、按预算完成都无关紧要了。我推荐一种称为“创新核算”(innovation accounting)的定性方法,它能让我们看到我们调整引擎的努力是否奏效。这种方法也能让我们建立起“阶段性认知目标”,作为传统的阶段性业务和产品目标的另一种形式。阶段性认知目标对创业者很有用,它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估创业者的进展情况。另外,阶段性认知目标对经理人和投资者同样价值重大,因为他们需要创业者负起相应责任。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同等地建立起所有衡量指标。在第七章里,我会说明“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的危险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可执行指标”(actionable metrics)的必要性。后者有助于分析顾客行为,从而支持创新核算。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转型”了。在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循环之后,我们面临着所有创业企业家都会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变更最初的战略,还是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就到了需要作出重大改变、设置新战略假设的时候了。

用精益创业的方法能够建立有效资本(capital-efficient)企业,因为这种方法让新创企业及早看到转型时刻,减少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尽管我们把反馈循环按活动发生顺序写成“开发-测量-认知”,但我们制订计划的工作却是相反的:先确定需要知道什么,再用创新核算方法来确定需要评估什么、是否获得了经证实的认知,最后确定需要开发什么产品来进行实验,并获取那些评估。第二篇中涉及的所有技巧,都是为了把完成“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的总时间缩减到最短。 hmGIXvOWVtsGyUM3/VEVMHoNtZG9cSXXDr9V+V3sPtNhaG56L/BW7llw9ZcZzS0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