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独处时要谨慎

国学原味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词语注释

①小人:《大学》《论语》《孟子》等古文中,经常看到“小人”“君子”。在古文中,小人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下位者(地位低的人),或见识粗陋的人;二是无德者(品行不端的人)。与之对应的君子,一般也有两种意思:一是上位者(地位高的人),二是有德者(品行端正的人)。本章的小人、君子皆是指后者。闲居:独处。

②厌然:遮掩、躲藏的样子。揜(yǎn):通“掩”,掩饰之意。著:彰显。

③形:显露,表现。

④曾子:孔子知名弟子,曾参,字子舆。相传,《大学》即是曾子所作。

⑤严:严厉。

章句理解

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也十分谨慎。小人独处的时候就会为非作歹,没什么坏事是不可以干的,见到君子却又躲藏掩饰他的劣迹、彰显他(伪装出来的)良善。却不知别人看他,如同看穿了他的肺肝一样,(躲藏掩饰自己的劣迹)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就是真实意念在内心里,它就会显露在外面(的言行声色中),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也要十分谨慎。曾子说:“(即便独处的时候)也有十只眼睛在看着你,有十只手在指着你,多么严厉可畏啊!”

国学启示

本章谈“慎独”。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追求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品行的操守,是个人修身观的极高境界。小朋友读时需要注意一点,慎独仍属于“诚意”的范畴,可与第5章、第7章结合理解。

光天化日,有人监督时,人会约束自己;一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人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本章强调,越是独处无人监督时,越要约束、克制自己,越要使自己的举止甚至意念符合道德准则。

怎样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呢?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志向与抱负,有了志向与抱负,才能克制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身修养。

趣味故事
故事一:郭开陷害廉颇

廉颇为赵国大将时,被人构陷,他逃亡到了魏国,居住在魏国都城大梁。

廉颇逃离赵国后,赵国被秦国欺负得够呛。秦国已经准备要吞并赵国了。这时候,赵王开始思念廉颇了。廉颇在时,即便不能战胜秦军,可是廉颇善于防守呀。只要廉颇在,秦军就不能攻进来。只是,现在廉颇将军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率领军队了。

于是,赵王派遣一名使者,前往魏国都城大梁,去看看廉颇的身体怎么样了。

而此时,廉颇虽然身在魏国,他的心却挂念着赵国,想回到赵国效力。想到这里,廉颇不时地落泪。

赵国这边,赵王的使者还没有出发呢,夜里便有一个人先偷偷地找上门来了。谁呀?郭开。

郭开是个小人,并且与廉颇有私仇。他见赵王有意要起用廉颇,他就害怕了,他不想看到廉颇被重用,尽管这个时候赵国已经非常危急了,非常需要廉颇这样的大将来保家卫国。

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金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廉颇回到赵国。

使者被郭开的金子晃瞎了双眼,贪婪地捧着金子,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点头。他表示,看在金子的份上,一定不会让廉颇回到赵国。

使者到了大梁,见到了廉颇,说明了赵王的意思。

廉颇激动得热泪盈眶,总算是盼到这一天了,总算能够重新率领赵国子弟兵了。廉颇一再表示,自己的身体很好。

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好,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饭后,还披上盔甲,跨上战马。廉颇不老,风采依旧!

使者回到赵国后,就跟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年纪大了,饭量却很好(古人认为,饭量大,身体就好),只不过……”很多事情,坏就坏在这个“只不过”上了。

赵王疑惑地看着使者。

使者面不改色,平静地诋毁廉颇。他接着说:“只不过,廉颇将军饭量虽大,可是与我坐了不多会儿,就出去大便三次。”

赵王听完,一脸惋惜,廉颇老了啊,吃点饭就得去大便,这怎么能率领军队呢?

郭开知道廉颇的能力,也明知道赵国的局势非常危急,需要廉颇。他更知道,自己阻止廉颇回赵国的行为是卑鄙无耻的,不敢让别人知道。可是他依然在夜里偷偷怂恿使者帮着他做坏事,这还真是“小人闲居为不善”呀!他们两人各怀鬼胎,灯下一番密谋,便断送了赵国。小人行径,着实可恨。

最终,廉颇老死在大梁,再也没有回到赵国。而赵国不久之后就被秦国给灭亡了。

那个奸臣小人郭开,在搬运财物的时候,被土匪给杀死了。活该!

故事二:内心阳光才是晴天

小明和小强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四下无人,小强兴奋地从书包里掏出弹弓,对小明说:“小明,看看这是啥,我刚做的弹弓。咱俩比比看,看谁能打中路灯。”

小明瞪大眼睛,学校不让带弹弓的啊,这熊孩子又手痒了。小明眨了眨眼睛,突然说道:“呀,来人了。”

小强赶紧把弹弓藏在书包里,做出人畜无害的样子,嘴里慌忙问着:“在哪里?在哪里?”

小明:“哈哈。你看,你自己都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一说来人就装作什么坏事都没干的样子。可为什么还要用弹弓打路灯呢?”

小强难为情地挠了挠头,对小明说:“谢谢你,小明。要不,今天我又犯错了。”

小明说:“越是没人的时候,我们越要‘慎独’,这样才能坚持是非观念,才能不犯错误。”

小强说:“哦?这么神奇啊。什么是‘慎独’?”

小明想了想,耐心地说:“比如说,你自己已经明白,弹弓打路灯是不对的,可就是因为没人看到,你便要去做。这就不是‘慎独’呀。”

小强佩服地看着小明,说:“小明你懂的真多。我听你的,以后我也要‘慎独’。”

小明回到家里,对爸爸说:“爸爸,如果,我是说如果啊,如果一个人打碎了路灯,没有别的人看到,那么他跟一个做了好事却没有人看到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爸爸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小明,把小明拉在身边,说道:“不一样啊。做了坏事呢,神色就不坦然,目光就不敢与人直视。做了好事呢,就会胸怀坦荡,目光清澈。”

小明似乎明白了,可又不甘地说:“那就不会装着坦荡、清澈吗?”

爸爸说:“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是人性,装是装不出来的,别人一眼就能看透。而且,做了坏事总是伪装自己,这样的人不仅害人,也把自己害了。”

小明说:“啊,哦。我明白了。今天小强……不是,今天有人要打路灯时,我就觉得不对。果然是这样。谢谢爸爸。”

爸爸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是明白的。”

小明盯着爸爸的笑脸问道:“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啊?好吧,保守秘密!毕竟他已经改正错误了。”

爸爸:“OK。”

故事三:欧阳修请死

有的人,在没有人要求他做什么的时候,他依然会选择伸张正义,哪怕冒险也要这样做,这便是慎独。

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积累了很多矛盾。范仲淹看不下去了,他给皇帝上了好几道奏折,对当时的宰相提出了很严厉的批评,并给皇帝提了很多建议。

范仲淹因此得罪了宰相,被宰相一伙人诬陷。范仲淹被降职,被迫离开了朝廷,被贬到地方上去了。

范仲淹被贬职的时候,京城里专门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谏官们一句话都不说。其他大臣也都害怕宰相的势力,不敢为范仲淹说话。

范仲淹离开京城的时候,只有两个官员去为他送行。范仲淹离开了,孤单,但不孤独。

这件事情,本来与欧阳修没有什么关系,当时欧阳修不是谏官,而且当时律法规定,是不能发表公开意见的。

可是,欧阳修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看到政事有问题,看到范仲淹受冤屈,他无法做到只顾自保。他便给当时一个叫高若讷的谏官写了一封信,这个高若讷曾经嘲笑过范仲淹。欧阳修在信上说:

“高若讷,我听说你是一个正直、有学问的人,我很怀疑啊。什么是正直啊?那就是不可弯曲呀。什么是有学问呢?那就是能明辨是非呀。可是,我看你呀,呵呵,根本就不是一个君子!

“你还别不服气。前些天,范仲淹被贬职,你竟然诋毁笑话他。范仲淹多么正直的一个人呀,眼瞅着他落难,你在那里幸灾乐祸!说你正直、有学问,我是不信的。你自己信吗?

“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又贪恋官位,生怕受到损失。虽然我看不上你,但我理解你。好事你不做就算了,可你落井下石是为了啥?落井下石了,还趾高气扬,很有脸吗?我很困惑啊。

“你是个谏官啊,老兄!看到不平的事情,别人不说,你也得说啊。你倒好,和坏人结伙去祸害好人。朝堂上有你这样的人,真是耻辱!

“给你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认为范仲淹是小人,那我也是小人。你就拿着这封信交给皇帝,杀了我好了。”

欧阳修的难能可贵在于,当时并没有人逼迫或要求他冒险发声,他完全可以关上门当作什么都没看见。可是他却君子慎独,不愿意在道德上苟且。欧阳修因为他的这封信,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做县令去了。

思考时间

1.小人作恶,见到君子后又要掩饰自己的劣迹,原因是什么呢?

2.结合本章原文意思,想一想,赵王使者为何敢诋毁廉颇呢?如果他受贿的事情曝光了,他还敢那样做吗?

3.小强听说有人,就把弹弓藏起来,这说明小强有没有是非观念呢?从小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4.在没有人要求他的时候,欧阳修依然冒风险去声援范仲淹。结合本章内容说一说,欧阳修是个怎样的人。 PuODhMxbihhwrdVKWzCJoiw6lqy9CB+8jnKWZvdLeZbTUSRgf5HmlcTRmuzfw+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