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 ① ,定而后能静 ② ,静而后能安 ③ ,安而后能虑 ④ ,虑而后能得 ⑤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⑥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①知止:止,最完美的境界,即“至善”。知止,知道要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就有了志向。定:确定。
②静:不妄动。
③安:不论所处环境如何,都能从容不迫。
④虑:处事周详得宜。
⑤虑而后能得:处事周详得宜,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明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知道了自己要追求最完美境界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才能平心静气不躁动,平心静气不躁动才能安定从容,安定从容才能虑事周详得宜,虑事周详得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了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处事最纠结和为难的,不是力气不足,或是身体乏累,而是不知道方向。有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做好了,方向也就确定了。”那么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第1章所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章旨在说明心有定向后才能有所得,明白了次序做事才能成功。
心无定向就会焦躁,难以静心思考,思虑不周全就容易走错路。不知道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末节,就难以分清轻重缓急,就容易忍耐不住而犯错。
小朋友知道韩信这个人吧,他可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数得着的厉害角色。这么说吧,你伸出五指,数一数古代顶尖军事高手,那么他就在你的手指上。
韩信这个人很不幸,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可是他没有一直悲痛,也没有自怜,而是努力跟别人学习军事才能,加上他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终于学得一身本领。
本领学好了,可他的生活却依然很贫乏,平时靠钓鱼换点粮米维持生活,还得经常接受一个漂洗衣物的老大妈的帮助,才能活下去。
生逢乱世,幼失双亲,20多岁的大小伙子还没有像样的职业。但生活艰难挡不住他安定的面容,脸色憔悴难掩他双目炯炯。他,依旧腰挂宝剑,昂首挺胸!他心里有一个大志向,以倾身所学,安定乱世格局。他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他在等待,心平气和地等待。
一日,韩信前往市场要用鱼换点粮米。这时,一群无赖拦住了他。
“哟呵,这不是那个那个谁吗?”领头是个杀猪的屠夫,他仰着脸,咧着嘴放肆地大笑。
韩信面如止水,静静地看着屠夫,一副关爱智障的眼神。
屠夫的挑衅,没有引起韩信的激烈抗议,屠夫觉得智商受到了考验,拉下了脸,不再笑了,继而愤怒起来,你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傻子,还敢看不起我!
屠夫大吼一声,声音如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韩信,你都穷成啥样了,还在这里摆谱?大家伙都来看哈,快来看看,哈哈,看到没,他腰上还挎着铁片子呢。”
韩信难以理解地看着屠夫,仿佛在看着一只朝自己乱叫示威的吉娃娃,眼神如月光般皎洁。
屠夫被韩信的目光刺得内心一颤,这家伙眼神有毒啊。不过很快又猖狂了,我们20多个人呢,还打不死你!
屠夫猖狂地又咧开了大嘴:“韩信,你有本事今天就杀了我,用你的铁片子,啊不,用你的铁剑。你的铁剑都生锈了吧,哈哈。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爷是个讲理的人,你选吧。”
韩信抬手握住了剑柄,手上的青筋突暴。接着,他长吐了一口气,我杀了这个无赖,我就得抵命。一条无赖之命,岂可与我命相提并论?且我的志向未展,怎能跟一个粗鄙的屠夫图逞匹夫之勇。
韩信,放下手,屈膝,匍匐,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起身后,弹掉身上的土,一脸静气地离开了。后面留下了那群无赖放肆的笑声……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统兵数十万,打败楚霸王项羽,结束了秦帝国遗留的乱局,为百姓的安定生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胸怀大志的人,不会在乎一时的荣辱。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应当忍住。他明白真正的利害得失,明白真正的取舍之道。
小朋友,如果你真正搞懂了一道数学题,而且呢,又能把握解答这道题目的步骤了。结果会怎么样呢?对呀,你一定能正确解答出这道题。你这就是明白了事情的根本,和做事情的次序了。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这样的故事吧,主人公因为明白了根本,从而举重若轻。故事的名字叫将相和。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一个乱糟糟却又有人性可循的时代。故事的主角就是赵国的蔺(lìn)相如。
蔺相如在渑(miǎn)池会上,成功击退秦王,为赵王赢得了与秦王平等的地位。
回国后,蔺相如因为自己的功劳,被赵王封为右上卿。嗬,这就了不得了,官职很大了,这么说吧,比廉颇的官职还高。
廉颇不乐意了。廉颇性情耿直,觉得眼睛里进了沙子,到处对人说:“我为赵国攻城野战出生入死多年,才是上卿。而蔺相如,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竟然成了右上卿(汉代以前,右为尊,左为卑)。况且,这家伙出身低微,让我处在他之下,我不服气。见了面,看我怎么羞辱他!”
廉颇的言语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一挺胸脯,说:“我躲!”
蔺相如不愧是蔺相如,说到做到。以后的朝会,蔺相如经常请病假。乘车在路上远远看到廉颇的车马来了,就吩咐车夫赶紧藏到胡同里。反正就是“躲”字诀。
蔺相如的舍人看不下去了。蔺相如做大官了,如今不做舍人,而养舍人了。
舍人对蔺相如说:“您也太怂了吧。我离别家人,大老远跑您这儿来,是因为听说您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谁知,廉颇这么羞辱你,你竟然连个……都不敢放。你不要脸,咱可还要呢,走了。”
蔺相如长叹一声,高处不胜寒,还真是寂寞啊。他对着舍人问道:“你说是秦王厉害呢,还是廉颇厉害?”
舍人不解,你被廉颇吓得像小鸡崽似的,与人家秦王有啥关系。他嘴里却应道:“当然秦王厉害。”笑话,秦国可是第一强国了,秦军上了战场,宛如苍蝇见了血腥,你说厉害不厉害。
蔺相如一脸平静,双眸平和地说:“我连秦王都敢呵斥,难道我还会害怕廉颇?”
舍人更加不解了,是啊,我就是奔着你的勇气才来侍奉你的,谁想到你如今变得这么怂了!
蔺相如恬然一笑,说道:“如今秦强赵弱,秦国之所以还不敢对赵国进行全面战争,无非是因为有我和廉颇(说句公道话,还有别人的功劳)。如果我和廉颇闹起了不和,秦国必定会乘虚而入。到那时候,赵国就遭殃了。所以,赵国的利益才是根本,我躲避退让廉颇,这只是我个人的面子,是末节呀。我怎么能不要根本,而只顾细枝末节呢?”
舍人嘴巴张得好大,半天才回过神来。他敬畏地对廉颇说:“您可真是伟人啊,咱不走了,不走了。”
后来廉颇也听到了蔺相如的心声,脸颊一哆嗦,人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忍辱负重,而自己却为了一己私利耀武扬威,自己真不是个东西啊。廉颇也是个敞亮人,一旦想明白了,就知道该如何做。他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背着荆条,直接来到蔺相如府上,跪在大门口请罪(成语“负荆请罪”的由来)。
两人成了刎颈之交。
就在这一年,廉颇大败齐国军队。此后几年,蔺相如率军攻占齐国至平邑。赵国成为抵抗秦国的主力。秦国虽强,一时却也奈何不了赵国。
1.小朋友,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这个问题就是: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分数?为了考个好大学?还是……
2.屠夫侮辱韩信,韩信明明有能力杀了他,为什么却要甘受胯下之辱呢?
3.想一想为什么蔺相如要躲避廉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