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确诊和普通疾病不同,这种诊断往往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诊断癌症要慎之又慎。而癌症的诊断,从最初的临床发现到生化检查,再到最后的确认,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癌症诊断有哪些基本流程和一般规律呢?
大多数癌症早期可能会出现某些症状,掌握了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早发现、早诊断,从而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在发现癌症的临床症状后,需要继续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基本常规检查、血清学相关检测、免疫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等。这些检查结果可为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及粪便常规检查。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可有大便隐血阳性或黏液血便
◎泌尿系统肿瘤可见血尿
◎恶性肿瘤患者常可伴血沉加快、贫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及PET/CT检查等。在诊断癌症时,医生会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及检查方法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可直接了解肿瘤的形态、范围、性质等,还可直接取活性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目前,内镜检查多用于鼻咽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胸腔镜、纵隔镜、腹腔镜、子宫镜、膀胱镜等。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学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当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时,则需要及时复查病理诊断,必要时重新取材,重做病理诊断。
经过上述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等过程,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析诊断。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系统,该分期以检测肿瘤(T)大小,淋巴结(N)的数量及转移(M)范围为基础,通常分Ⅰ、Ⅱ、Ⅲ和Ⅳ期,同时又根据是否手术、术后等进行分期。
癌症确诊之后,患者和家属需要做的事情有:一是明确自己的癌症是几期;二是正视癌症,尽量平复心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三是根据医生的方案,做好治疗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