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在《中庸》的内容中,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会令人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宋代学者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它更是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讨论了儒学的一系列问题,如命、性、教、道、慎独、情已发未发、中和、大本、达道、在中、时中、用中、费隐忠恕、鬼神、五达道、三达德、知行、治国九经、择善固执、诚,等等,这些讨论丰富多彩,细致入微,富有哲理。

《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读通、读懂很不容易。为了和现代生活紧密贴合,本书从《中庸》三十三章中分别提炼出了适合轻松阅读的主题,即:中和是天地的根本;中庸是道理的极致;做人要适中;做事要适度;实践出真知;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勿被聪明误;美德驻心中;中庸之难;君子和不流;君子循道行;大道如行远;正确面对大义;守正驰天下;从基本做起;君子之道;大德者必受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礼法为处世的根本;立志治国安天下;君于诚为贵;天下至诚,能尽其性;真诚能够化育万物;最高的真诚;诚为天下经;圣人和天地同德;人生立大志;食古不化者傻;德行不需要证明;万物共生而不相害;圣人美德可以配天;守住至诚之道;认识中庸的境界。

本书对《中庸》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每章节包含国学原味、词语解释、句意理解、趣味故事、国学启示及思考时间六个部分。

为了增加它的可读性,其中“趣味故事”以精短而活泼的语言,结合小读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讲述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小读者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中庸》思想的精髓。

编者
2020年1月 pYWv7jg35FDzeJQaYOFrahxLo3vwURqrzziDAPw+3nuuq6cxM5PnwxS4FKlHDCO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