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虽小 ① ,勿擅为 ② 。苟擅为 ③ ,子道亏 ④ 。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⑤ 。
①事:事情。
②擅(shàn):擅自。为:行为、行动。
③苟:假如。
④子:儿女。道:事物的道理。亏:本义为气血亏损,后引申为损失、欠缺的意思。
⑤亲:指父母。
即使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不应该自己做决定。如果做事情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那么就违背了子女之道。物品虽然极小,但是不要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那么父母会伤心。
陶侃是东晋时期一位很有名望的贤臣。他从小就刻苦读书,勤奋好学。陶侃不仅聪明伶俐,品行也十分端正。一说起他,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
后来,陶侃成了一名管理渔业的小官。他的官职虽然很小,但是很受大家的尊敬。有一年,陶侃想到母亲在家日夜操劳,心里很过意不去,便托人带了一坛腌鱼回家,以表自己的孝心。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令陶侃万万没想到的是,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与此同时,母亲还让人给自己带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
“你身为一名国家的官,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别看这只是一坛不起眼的腌鱼,但却是你为政不廉的证明啊!你这样做,只是增添了我的忧愁。”
看到母亲的信,陶侃的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难过极了。从此,陶侃将母亲的教诲牢牢记住。为官期间,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成了晋朝著名的贤臣。
孟子是一位很著名的大学问家。不过,孟子小时候并不是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他可是十分贪玩的呢!
一次,孟子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孟子的母亲是个很重视教育的人,为了他能好好学习,曾三次搬家。这时,正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孟母看到他的这种行为十分生气。她拿起一旁的剪刀,三下两下就把织好一大半的布剪断了。
“母亲为什么要把布剪断呢?”孟子很纳闷。
“织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织,中途要是废掉了就不能成为布。”孟母生气地回答,“这就像你读书学习一样,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啊!”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十分后悔,从此每天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圣人。
我们常听爸爸妈妈说这样一句话: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是啊!很多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很多大恶也是从小恶积累而来。就像文中的陶侃母亲那样,对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要从小处去纠正。因此,我们才说,即使是小事也应该常常请示父母,一定不能够自己擅作主张。从孟子的故事我们更是可以看出,一旦我们擅作主张,就有可能做错事情,这样就违背了为人子之道。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的,一定是我们学有所成,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
1.陶侃的母亲为什么要把腌鱼给他退回去呢?
2.孟母为什么要把织好的布剪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