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拖延症”一词,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似乎已经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通病,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再做吧,工作还没到截止日期就先放一放吧,还没快考试就先不读书了吧……拖延的坏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事情被推到“明天”,然而明日复明日,一天一天又一天,日子就慢慢从指间溜走了。然而大家真的认识“拖延症”吗?它跟“拖延”有什么关系呢?是什么会导致大家不停地拖延呢?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掉拖延的坏习惯呢?希望通过今天分享的知识,你可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改掉拖延的坏习惯,学会“今日事,今日毕”,做一个有计划、有执行力的大学生,拥抱美好的明天。学会自我管理,对拖延说一句:拖延,你少来!
——本期嘉宾王凯旋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杏苑心理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学校心理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凯旋老师,现在请王老师和大家打个招呼。
王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又跟大家在《杏苑心理访谈》的节目中见面了,希望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
主持人:王老师,关于拖延,我们经常看到的题目是:再见吧,拖延症;告别拖延症,诸如此类。在以往大家的认知里,拖延好像是非常讨厌的坏习惯,而今天您提到的“少来”,却感觉拖延好像没有那么可恶,甚至可以适当地拖延,而且给人感觉拖延像个淘气的小孩子,我觉得挺好奇的,能给我讲讲这是什么意思吗?
王老师:其实呀,今天我主要想表达这样的两个意思:
1.拖延不是魔鬼,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还没有达到“症”的程度,请大家不要轻易地对号入座。
2.“少来”这个词在这里是有两层意思的,一层就是表意,就是说允许“拖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是尽量少出现哦。另一层就是隐含意思了,就是说“拖延”你不过有些小伎俩,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的门道,看我怎么收拾你。
主持人:听起来挺有趣的啊。王老师,我们都很讨厌拖延啊,很多同学都因为拖延没有完成原定计划而后悔莫及,导致有的同学出现情绪问题,有的同学自我认同感低,这么可怕的东西,不是消灭它最好吗?
王老师:是这样的,在名人中也不乏拖延者,名画《蒙娜丽莎》就是拖延的结果。其实,拖延不仅仅会带来消极的结果,在很多时候也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只是我们普遍关注的是消极的部分,而忽略了积极的结果。一些拖延是必要的、正当的。
主持人:哦?王老师您能具体讲解一下吗?什么情况就是必要的、正当的拖延呢?
王老师:好的。从拖延的结果维度上看,有些情况会因“拖”得“福”,产生“好的结局”。在需要更多的原创力体现时,适当的拖延是一种等待,是休整后更全面看待问题的时机,它能使个体更理性思考、更成熟应对。比如,家喻户晓的谷歌公司在等待了很多年后,改进了其他人的想法,推出了更为适应市场的搜索引擎。这就是一个拖延带来积极结果的事例。所以,其实我们的思维可以简单一点,结果是好的,过程怎样可以适当忽略不计。
主持人:可是我们有很多同学还是无法忽略那段焦灼的过程,觉得自己怎么能这么不自律,总是想如果抓紧时间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吧。这样纠结懊悔的心情总是会使同学们变得焦虑。
王老师:这个可能跟我们的“人设”是相关的。每个人心里有一个过于理想化的自我,他认为正常的状态就是在每个阶段每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都应该专注而高效,当自己松懈时大家往往会把拖延和偷懒画等号。也就是说,我们都倾向认为,只要我专注不拖延就能高效。但是大家考虑到了吗,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否是你的能力和努力就能达成的,你的意志力足够支持完成目标吗?还有很多同学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自己同时设定很多目标让自己分身乏术。所以,没有那么多“拖延症”患者,只要我们正视拖延,以平常心对待拖延,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由拖延带来的困扰。
主持人:王老师,那如果一个同学确实因为拖延而得到不好的结果,那该怎么办呢?
王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拖延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习得性无助导致的结果。其实,拖延就是没有执行力,拖延者他们一定是没有认识到行动的价值。原先积累下来的不好结局直接降低了行动力,久而久之就不想动了,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动了。所以,解决拖延第一步,就要像NIKE的广告语:Justdoit!不要说那么多了,选择一项能最快上手的事情,做!做!做!让自己真正去做那些事,而不是空想,如果一直停留在空想的阶段,那无论什么办法都帮不了你。
主持人:老师啊,说很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啊。
王老师:不会的,那是因为拖延者已经习惯不行动,要突破必然要花精力的,如果你还是无法有所行动,那你可以问问自己,拖延的事情真的需要做吗?是你自己想做,还是父母让你做,还是你看别人做你也做。因此,第二点,学会舍弃,学会轻重缓急、优先排序。很多同学就像故事里的小猴子,芝麻西瓜都想一把抓,这是不可能的。人的精力有限,目标太多可能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多的是慌乱,要让自己不慌不乱、专注高效,必须心中有数,心中有规划。
主持人:那如果我缩小了目标,也做到了量力而行,可还是担心做不好,还是会拖延,怎么办呢?
王老师:这有可能与性格相关。有些同学过度追求完美,他们在做重要的、挑战性大的任务时,往往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他们不敢贸然行动,总是处于资料准备阶段,没有进展。有些同学喜欢在巨大压力下完成任务的那种高峰体验,他们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可以完成任务,所以在时间较充沛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拖延。还有些同学性格较急躁,他们往往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可是有些任务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就事论事”,把事情与人分开。对一项任务完成得好坏的自我评价仅仅就停留在这个任务上就好,不要把消极的评价泛化成对自己整个人的评价,全盘否定自己。
主持人:“就事论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看来回去我们要练习练习了。具体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呢?
王老师:我可以给大家三点建议:
第一,学会时间管理,这个在之前的节目中也有提到过,时间管理是告别拖延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通过不同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来有效利用每一块时间,让自己的时间不会留白,从而允许自己去拖延;除此之外,管理好时间就相当于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了一个简单的安排,这样安排过后,就不会有没做的事情拖着不去做,而对于自己要做的事也不是刻意要求自己要多么快地去做好,而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第二,学会专注。一个人在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就容易拖延,可能专心做1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最后被拖成了半小时、一小时,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当然,因为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成年,再想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可能不会那么容易,不过还是要告诉大家,专注力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静坐、读书去练习专注力,一开始10分钟、15分钟,慢慢增加到6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心会慢慢静下来。还有一种比较直观的感知方法,就是当你玩游戏时,一定是全神贯注的,可以通过冥想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去寻找那时的状态和感觉。
第三,对自己的奖惩制度。每个人对于自己都应该有一套奖惩制度,这种奖励和惩罚一定是绝对的,比如做完某事奖励自己吃一顿火锅,那么在你没完成的时候,就要禁止自己吃火锅,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吃火锅,那么火锅才能有足够的诱惑力去刺激你完成目标;同样对于惩罚来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知道心里真正怕什么,那就要用那件事去适当刺激一下自己,想想可怕的惩罚,对完成目标就充满了动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能为难自己也不能为自己找借口,恰当的激励,就能有好的效果。
主持人:王老师,您说的这些听上去非常有用,不过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困惑,就是平时说的认识自己,怎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
王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到底怎样才最客观、最全面地认识自己?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学校心理中心有一个房间里面有沙盘,可以通过简单的沙盘游戏去认识和了解现在的你,以及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困惑、迷茫,可以预约一位心理咨询师帮助你分析。当然了,如果没有时间或者不好意思,也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通常在集体活动中也能认识全新的自己。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也欢迎大家去心理中心了解一下沙盘游戏。那么最后王老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王老师: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走出去,看看世界,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句话也是非常适合我们同学们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王老师的分享,相信同学们学到了不少,我们下期再见。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自我认同是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自我认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部分。
理想化:理想化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它包括忽略或否认与完美形象不符合的特性。在精神分析学中,指把爱的对象视为完美无缺的心理过程。
潜意识:潜意识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沙盘游戏:亦称为“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玩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盘)里,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沙盘游戏治疗以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为基础,注重共情与感应,在“沙盘”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实现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效果,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