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意图判断题

一、题型识别

1.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二、解题技巧

1. 社会现象

解题技巧:

(1)通读原文,明确主旨,主旨是基础。

(2)观察选项,优选围绕主旨的对策句。

(3)没有主旨对策句的情况下,主旨即意图。

例题 1】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防控禽流感取得初步成效,23个疫区已经解除封锁,但随着春节临近,禽流感仍然可能“零星散发”。2005年以来,我国已有11个省份发生了3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青海省发生1起候鸟疫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截至12月13日,农业部已经连续15天未接到新发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

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

A.贾幼陵是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

B.我国有23个疫区已经解除封锁

C.春节前仍要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

D.农业部在12月连续15天未接到新发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

解析 】C。

转折词“但”后面的内容是文段的重点部分,即“随着春节临近,禽流感仍然可能‘零星散发’”,其他部分都是数据举例。意图题需要一步引申,即春节前仍要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匹配答案为C。

A、B、D三项均是文段的例子。

故正确答案为C。

例题 2】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既然是一种普及的工作,那么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或者比如说,在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上,自然应具备某种流行的特色。如果连流行都做不到,怎么能叫普及呢?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科普作品虽然挂着普及的招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流行特征。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科普按照一般观念,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普及

B.科普工作要求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的特色

C.我国的科普作品如果能真正具有流行特征,那么科学技术就能普及

D.我国目前的科普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普及,原因是不够流行

解析 】B。

文段先提出观点“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应具备流行的特色”,然后用反问句加强对此观点的肯定。最后通过“但”引出重点,即“我国的科普作品虽然挂着普及的招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流行特征”。匹配答案为B项。

A项不是原文主旨引申出来的;

C项是个条件复句,不是文段的主旨;

D项是文段的表面主旨,不是意图题应选的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 3】完美主义者习惯于把各项标准都定得过高而不切实际,受到挫折打击后,变得逃避、拖延、自责而失去行动力。完美主义不仅拖后腿,还可能带来许多心理疾病。由于缺乏一种深刻且始终如一的自尊来源,接受失败的打击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尤其困难,而且可能导致一部分人长期抑郁和退缩。完美主义也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显著相关,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是否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容易出现羞怯、自卑、回避行为。完美主义也容易导致强迫症,因为完美主义者对每件事都要求完美无瑕。减少“全或无”的心理倾向,内心会更自在、从容,也更利于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标准过高而且不切实际会损害自尊

B.羞怯自卑容易使人长期抑郁和退缩

C.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会导致强迫症

D.为了心理健康应避免完美主义倾向

解析 】D。

文段首先提到完美主义者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接着提到完美主义者与社交恐怖显著相关的原因,最后呼吁“减少‘全或无’的心理倾向,内心会更自在、从容”,即我们应该避免完美主义,匹配答案为D。

A项,“损害自尊”无中生有,而且A项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B项,“羞怯自卑”为完美主义者的表现,并没有提到其会导致抑郁,排除;

C项,文段为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会导致强迫,而非因社交焦虑导致强迫,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 4】【 国考 】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在城镇化大潮中的“村改居”,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异,这就决定了“村改居”的路径、公共服务的提供种类和农村社区的保障水平等必然“因村而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村改居”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B.“村改居”顺利推进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

C.城乡共享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

D.打破城乡二元界限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解析 】B。

第一句“目前……”属于背景,第二句提到话题“村改居”,第三句“长期以来……”属于提出问题,第四句提到对策“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后文中的“因村而异”属于进一步的举例论证。所以此文段为分总分的行文脉络,“因地制宜”是关键词。匹配答案为B。

A、C、D项均没有提到“因地制宜”。

故正确答案为B。

2. 寓言故事

解题技巧

四步走:结局→原因→道理→选项

正确选项特点:寓意深刻、紧密相关

错误选项特点:表意肤浅、无关、过于绝对

例题 1】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地刮,想让凛冽的狂风刮走人们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抵御寒冷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人觉得很暖和,便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 】A。

材料中提到北风很用力地刮,反而起了反效果;而南风很轻柔,巧妙地让行人脱掉了大衣。南风的“徐徐吹动”战胜了北风的“呼呼猛刮”。根据主旨引申,其实表达的是方法得当,柔可胜刚的道理,匹配选项为A。

B、C、D三项所说,材料中均未涉及,不能从原文引申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 2】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蹚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解析 】C。

文段中有对话,对话的最后一句是文段的重点,即“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将“我们和他的区别”做引申,不能因为对方而改变自己的行事原则,匹配选项为C。

A项错误,文中没有提到“善小”;

B项错误,文中没有提到“作恶”;

D项错误,不是救了落水的人就是普度众生。

故正确答案为C。

例题 3】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怀疑和提问总是成功的秘诀

B.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C.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D.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解析 】D。

文段有对话,对话的最后一句是重点,即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本题为意图题,通过主旨引申,匹配选项为D。

A项中的“怀疑”在文段中没有依据;

B项中的“好奇心”和“提问题”并不是同一概念;

C项中的“得到赏识”在文中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 4】1798年,英国航空科学家乔治·凯利设计出最早的直升飞行器并实践了飞行计划,其创意来自童年玩耍过的中国玩具“竹蜻蜓”。一百年后,“竹蜻蜓”加上达·芬奇直升飞行器的设计草图,又变幻成了俄国伊戈尔·西科斯基童年梦中的趣味飞行;当他的公司在1931年秋正式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S-42四发水上飞机的时候,西科斯基动情地说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正是我30年前童年梦中的那个座舱……”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

A.很多代表进步的产物萌生于童年的梦想

B.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C.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却蕴藏了无限的奥秘

D.儿时的想象力往往更为大胆,更富有创造性

解析 】A。

文段为并列结构,列举了两个例子:乔治·凯利设计出最早的直升飞行器,创意来自童年玩具;伊戈尔·西科斯基设计的第一架S-42四发水上飞机,是童年梦中的座舱。概括起来,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其创意都与童年经历或梦想有关。引申匹配选项为A,“代表进步的产物”是直升飞行器和飞机的引申。

B项与原文的主旨无关;

C项只对竹蜻蜓做了引申;

D项错在文段没有体现儿童的想象力。

故正确答案为A。

三、意图判断专项练习

习题 1】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虚拟技术,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作战实验室,把对历史经验的归纳和对未来的预测融为一体,将计算机自动推理与专家经验指导结合起来,而且能通过合成动态的人工模拟战场、造就逼真的作战环境,为战略理论研究开启新的渠道和广阔空间。许多国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作战原则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从而实现了国家安全谋划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现代科技有助于科学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B.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战争方式

C.国家安全谋划正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D.作战原则和理论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习题 2】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物最后的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平原森林砍伐严重,一旦那些山坡的植物被冲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也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习题 3】从人口的空间布局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过程。而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人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还意味着人们的就业和生产从农业领域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而支撑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普及。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城镇化时代的农民需要职业教育

B.城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C.城镇化是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D.城镇化是进城农民身份的市民化

习题 4】一个年轻人寄了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习题 5】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记了这段,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入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四、意图判断专项练习答案与解析

1.A。

文段首先阐述了现代技术所取得的成果,之后说“许多国家以此为依据”,其中的“此”指代前文论述的内容即现代技术进步,因此最后一句为主旨,也就是许多国家在现代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安全战略。匹配答案为A。

B选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战争方式;

C选项,与A选项相比,没有提到“现代科技”,不够完整;

D选项,“作战原则和理论”不是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科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2.D。

文段先说热带森林被破坏,又说温带森林被严重破坏,最后说过度砍伐森林会引起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最后是对前文的总结。话题是森林,根据主旨引申,匹配答案为D项。

A、B项都只说了温带森林,片面;C项“严重后果”是文段的表面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D。

3.A。

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从“人口的空间布局”角度给“城镇化”和“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下了定义。第三句话出现转折关联词“而”,强调“现代化教育”对“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很重要。第四句“人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基础”即必要条件,重点强调“人的教育的现代化”对“城镇化”很重要。随后出现递进关联词“还”,“城镇化还意味着人们的就业和生产从农业领域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即人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双重递进出现,最后是重点,强调“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最后一句出现转折关联词“而”,“而支撑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普及”,重点落在转折之后,强调“现代职业教育”很重要。结合选项,正确答案为A。BCD均未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B。

文段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应聘成功的故事。公司在信中指出这个年轻人的不足,年轻人在接到这封信后随即写了感谢信,并自觉地弥补不足,最终被公司录用。由此引申得出,年轻人的成功就在于他有感恩、认错和改正错误的态度。匹配选项为B。

A项错在与文段主旨无关的引申;C项为强干扰项,“谦虚”一词在文中也没有体现,知道错误改正不叫谦虚;D项不是原文主旨的引申。

故正确答案为B。

5.A。

材料首先指出“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以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例进行论证,表明哲学来源于生活;接着进一步指出哲学一开始不是书面的研究,而是过日子的方法,是“入世意义的哲学”,说明哲学应指导生活,服务民众。A项表述最全面,为正确答案。

B项表述太过片面,未指出“本质”的内容。C项内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表述太过表面,未挖掘文段隐含意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vDaz872kaRjz/4u4NxGA7Xa6rEyvrsJHY6XWqQ73Bk9grWzlQCN9jTcAxLsI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