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南海潮音撼心弦

1890年(光绪十六年),梁启超到北京参加进士会试,没有考取。他南归途经上海,买到一本《瀛寰志略》,打开一看,书中讲地球是圆的,有五大洲、四大洋……新鲜的知识扑面而来。又见到上海制造局译出的一些西方著作,他内心很喜爱,却无力购买。此时他还没有想到,回到广州以后,他将要经受一场心灵的巨大震撼,并且从此根本改变他人生的方向。

原因就在他拜谒了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号长素,又称南海先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青年时代到过香港,接触过资本主义文明,又在上海精心研读过各种西方译书和报纸,形成了变法维新思想,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哲学上,他发挥今文经学的变易发展观点,作为反对二千年来禁锢人们头脑的复古、僵化世界观的武器。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应顺天府试,再次落榜。在北京,他第一次向清帝上书,鉴于民族危机深重,指出日、英、俄、法四国从不同方向窥伺中国,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较系统地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但因顽固派的阻挠,这次上书没有到达光绪帝手里。原先,康有为已在广州教授学生。这次落榜归来后,便更大规模讲学,宣传他的变法主张,并且培养从事维新活动的人才。梁启超在学海堂的同学陈千秋(字通甫)便是康氏门下优异的学生。1890年的一天,陈千秋向他介绍了康有为的学问和思想,陈千秋所讲的新颖的哲学思想和知识,使梁启超这个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热血青年一下子被吸引住。梁启超急切地盼望做康有为的学生,诚恳地请求陈千秋引见。

这次会见时间长达十个小时左右,康有为居高临下,以磅礴的气势,雄辩的道理,把梁启超原先颇为自负、也是清代乾嘉以来读书人一向彼此夸耀推重的考据、词章一套学问,驳个体无完肤。梁启超以往形成的思路一下子被轰毁,遂决定抛弃旧学,跟随康有为投身到宣传维新变法、改革社会的政治涡漩之中。梁启超曾用文采飞扬的语言,生动地记述当年的一幕:

其年秋,始交陈通甫。通甫时亦肄业学海堂,以高才生闻。既而通甫相语曰:“吾闻南海康先生上书请变法,不达,新从京师归,吾往谒焉,其学乃为吾与子所未梦及,吾与子今得师矣。”于是乃因通甫修弟子礼事南海先生。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师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以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JJbfAev/81DjQMu8EaCzk6xA3ecH7ebXOcgS9c8qHf7RoJF6ieC9dAL+284RwI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