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定离不开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因而要想战略成功,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必须知道有哪些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足见掌握方法的重要性。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运用恰当的方法制定目标,对于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上一节所讲的目标定位三要素理论这种原则性方法之外,本节在制定无障碍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尝试归纳和使用一些相关的方法。
无障碍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无疑涉及战略管理方面。战略管理方法主要来自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内容,散见于企业战略管理、产品营销战略等书籍。这些方法在其他领域也有运用,部分适用于普通意义上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如下面所述的要点,在本书的研究中就有不同程度的运用:
1.关键路径分析法:也叫活动网络图表法,利用分析一个方案中的关键要素、瓶颈问题的思路来协调目标制定。
2.鱼刺图法:当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时,应根据各要素的具体表现来确认其主次。这个系统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目标体系或一个手段体系。
3.条件结果分析法:该方法运用系统思想,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便于管理的子系统,例如由预设的目标来分析需要哪些手段。
4.PEST分析:这种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战略环境,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其名称源于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5.甘特图法:利用简明的计划图表,对方案的时间需要及进度了然于胸,也可用于进度跟踪。此方法主要用于目标达成的时间分析。
6.头脑风暴法:也叫脑力激荡法,类似于我国的百家争鸣法,大家对一个问题或观点(如目标)各抒己见,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最终取得较好的收益。
7.生命周期法:类似于产业寿命周期曲线图,用于分析一个产业或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
8.风险管理法:主要用于评估战略方案可能面临的风险。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点,还应制定各种对策。
9.谋划成功路线法:涉及战略方案的关键人物参与制定路线计划图的讨论,以利于最后得到一个路线图。
10.定位目标影响分析法:该方法借助于“解决方案影响分析法”,对于已经定位的目标,分析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11.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主要用来分析战略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包括相关者的影响力和对待战略的态度。
12.战略规划法:凭借一张经过全面评估的路线图或行动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若不能达成,可实现较低层次的目标。
13.战略框架法:用于检验一个已经制定的战略方案。
14.SWOT分析法:该方法用于战略环境分析,主要从来自内部的优势、劣势和来自外部的机遇、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组合,判断合适的策略。
15.愿景规划法:用于战略规划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描画战略愿景。
16.工作包细目分类法:该方法用于执行一个限定时间、给定手段的战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时间不够和手段不足提出预警。
目标是要去实现但还没有实现的目的,因而对于实现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预测也就十分重要,这一思想也强调战略预见对于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资料,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索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叫预测。预测障碍人群的未来结构和无障碍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确定无障碍战略是一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以下预测方法与无障碍战略的目标制定有关。
德尔菲预测方法:也称专家预测法。该方法使用恰当的通信方式独立地征询各个专家的意见,反复多次征询、汇总;专家们背靠背,并无相互交流的机会。该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进行预测。
专家会议法:也称专家座谈法。组织方就某一议题邀请与此议题相关的专家进行座谈讨论,互相启发、充分发表意见,最终形成预测结果的方法。
目的预测法:判断性的定性预测方法,以一定时期内必须达成的目标为条件,来探求手段的可能性,进而分析目标的可行性。
起源预测法:立足于现在,依据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基本资料,摸清在不同时期不同量之间的种种反馈情况,进而根据分析找出可循规律,做出判断,找出历史的初起(或源头)。
时间数列分析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即时间数列)简单地外延,类推至未来。趋势预测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又包括直线型趋势预测、指数曲线型趋势预测、抛物线型趋势预测三种方法。
定量预测方法还包括商情指数分析方法、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含回归分析法)、单变量预测法、多变量预测法、技术预测方法、均衡分析方法、概率评估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和其他复杂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方法,二是顶层设计。鉴于顶层设计方法在无障碍战略分析中的重要性,在此单列出来,重点阐述。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彰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文明。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它惠及全社会每一位成员。无障碍事业属于社会事业,无障碍战略系统工程的问题既属于社会系统工程,亦属于战略系统工程,两者均属于系统工程范畴。适宜于无障碍战略研究的系统工程方法为软系统工程方法。软系统是指数学模型很难建立,其机制机理很难探究的系统,如政治系统和教学互动系统等。相对于硬系统工程方法论而言,软系统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对系统元素一般简化处理,而且以定性为主。20世纪80年代,英国系统科学家切克兰德认为有些社会问题很难用模型表达并得到最优解,为此他提出了一套软系统工程方法论。常用软系统工程方法有特尔斐法、智暴法、专家会议法、想定情景法、生活质量法、层次分析法等。此外,模糊子集合理论、对策论、系统动力学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不少方法都可借鉴使用。
“顶层设计”仅就字面意思而言,“顶”意味着“高”、“上”,正如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方向性是自上而下;“层”意味着“层次性”,又有诗云“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要想顶层设计,必须进行最高的层次设计,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句同时说明了顶层设计的相对性。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自上而下地进行整体设计,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以便高效地实现目标。国内学界主要受钱学森系统科学理论熏陶,最早出现“顶层设计”一词是在软件的架构设计中,显然,它是软件架构设计的一部分。但是顶层设计理念却是随着系统科学思想而产生的,在系统工程中早有运用。顶层设计随着系统工程进入各个系统领域,已然从软件系统工程推广到企业系统工程,甚至社会系统工程和经济系统工程了。
自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来,顶层设计在我国成为不同领域、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以“篇名”和“顶层设计”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搜索,可以发现2011—2017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分别为400篇、705篇、1048篇、1183篇、1041篇、844篇、714篇,而在此之前每年均不超过60篇。依此法搜索到的第一篇篇名中带“顶层设计”的中文文献,是1992年10月27日发表在期刊《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顶层设计方法论》,且该年度仅此1篇。以“主题”和“顶层设计”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外文检索,涉及“top to bottom design”的第一篇外文文献是1972年发表在期刊《Modern Hospital》第3期的《Top to Bottom Design Makes Corridor the Rapeutic Experience for Patients》,可以译成“顶层设计为病人打造(顺畅的)通道式治疗体验”;第二篇外文文献是1975年发表在期刊《Acmsig Plan Notices》第6期的《Software Design Validation Tool》,关键词含有top down design,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顶层设计的有效的软件设计方法(DECA)(以上知网搜索时间为2018年2月12日)。仔细梳理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但各个领域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故于1972年被定名为系统工程学。软件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实践的来由,就是从整个社会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导入的,只是在我国最早出现于软件系统工程,而后又进入社会系统工程等。追根溯源,它们均是系统工程理论的运用,均有系统科学思想的烙印。
由于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它所涉及的顶层指向性、层次性、整体性、他组织与自组织性与无障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在此有必要进行说明。
顶层设计的顶层指向性源于系统的目的性特征。目的性特征指的是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即使条件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在特定的阈值内也一直指向某种预定目标状态的特性。系统目的的确定性、等终结性、适应性行为应理解为在总的战略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阶段性目标与手段的协调,系统目的的不确定性、新的等终结性、新的适应性行为应理解为在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的新的战略调整。
“顶层设计”这个词本身已经表明了设计具有层次性。以系统论的视角看,顶层设计也表现出系统的具有质的差异的层次性。
(1)层次的相对性。一系统被称为系统即具有相对性,对于子系统而言它是上一层级,而对于上级系统而言它是下一层级。例如,无障碍的总战略、分战略以及分战略涉及的各方面,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无障碍总战略;第二层次,假如无障碍总战略又分为七个分战略,则这七个分战略处于第二层次,无障碍创新战略就是其中一个;第三层次,处于第二层次的无障碍创新战略又可以分为第三层次的无障碍发展理念创新、无障碍发展机制创新、无障碍发展战略创新。其中无障碍创新战略既是无障碍总战略的下一层级,又是无障碍发展理念创新的上一层级。
(2)层次的关联性。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关系主要有这么几类:相邻层级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多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多重影响、制约协同作用。对于无障碍战略系统而言,第一层次的无障碍总战略不仅影响第二层次的无障碍创新战略,而且影响第三层次的无障碍发展理念创新。第二层次的无障碍创新战略同时受第一层次的无障碍总战略和第三层次的无障碍发展理念创新的影响与制约。
整体性特征指的是,系统中的每个要素一旦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个新的系统整体结构就具有新性质和功能,形成了不同于单个要素的新的系统质的规定性,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等于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同样的几种要素可以以不同的秩序组合成不同的系统整体结构,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整体的性质和功能。顶层设计必须考虑全局性、整体性,进行统筹谋划。
顶层设计还涉及组织理论的知识。自组织理论在我国已成为不同领域、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以“篇名”和“自组织”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搜索,可以发现2010—2017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分别为484篇、440篇、489篇、484篇、504篇、446篇、438篇、338篇,年均452篇(搜索日期为2018年2月18日)。
“自组织”的最经典定义来自哈肯的著作《信息与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则系统是自组织的。” 在国内,苗东升最先在借鉴哈肯“自组织”概念的基础上,对自组织及他组织下了定义:“组织力来自系统内部的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作为它的矛盾概念,组织力来自系统外部的,应该称为他组织(heter-organization)。” 宋爱忠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概念的商榷辨析》一文中指出:“只有内部作用起决定性主导时事物才是自组织的,外部作用起决定性主导时事物才是他组织的。”
关于顶层设计,应该以他组织机制为主,但同时又必须考虑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的有机结合。上下层次间主要以他组织机制运作,左右同一层次间的要素则必须考虑自组织机制。
制定目标的方法比较多,以上梳理的主要是制定战略目标的相关方法。在认识和运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①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它们适用于某些特定环境,但并非所有战略环境。②方法要活学活用。虽然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战略环境,但是我们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譬如,我们有时会用一字形螺丝刀开油漆罐等。所以,①和②要辩证性把握。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像某一方法在特定战略环境下的效果有好有坏一样,不同的人使用同一种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特定环境也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效果也不会相同。④不要让方法替我们做决定。战略史上的诸多战略目标的制定,在其背后毫无疑问都有一套方法和逻辑,但是有的战略大获全胜,有的折戟沉沙。制定目标的方法只是目标定位中的一个环节,真正的目标定位过程牵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