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序

很荣幸在过去三年我能与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有如此亲密的接触,这本书可以说汇集了马歇尔对于“非暴力沟通”这套方法的所有精华内容。对于我来说,翻译的过程意味着不断深切感悟非暴力沟通的精神,体会其大道至简背后所蕴藏着的对人性深刻的理解。马歇尔博士其人、其事、其教诲让我获得许多滋养与感动。

回顾学习和实践非暴力沟通的这些年,我见证着自己的成长和蜕变。持续地为内心带去慈悲、关爱和理解不仅柔软了生命,也不断澄清着内心真正的渴望以及想要活出的状态。鲁米说,我们无须找寻爱,而只须消融内心爱的阻碍。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个找寻爱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拥有爱的能力来支持生命中的各种关系。而在一个更广大的层面,非暴力沟通更是引领我走向世界,带着对人本自具足的信任与尊重,赋能更多人活出真我。因着这些年来的教学,我也得以见证许许多多的生命经由非暴力沟通走向越来越多的自由、力量、和平以及福祉,我深感赐福。

如今,自马歇尔博士开创非暴力沟通已经整整50年,非暴力沟通的影响力在全球持续扩大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实践并从中受益,这在我看来并不意外。走过风云突变的50年,站在以2020年所开启的更加多变、未知和动荡的时代前,非暴力沟通仍在向世界持续贡献着力量与活力。在这里,我想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的实践和学习体会。

首先从个体层面,人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被外在撕扯,这包括消费主义、碎片化的信息、竞争比较……我们作为宇宙之中承载着神圣使命的存在,重拾真我、完整、相互依存以及回归本质和意义,是人内心最深切也是最自然的渴望与召唤。如果人无法活出真我,人与人的相遇便无法真实,那“沟通”方法便会沦为操控与算计的工具。在这个层面,我认为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是人与人得以连结的底层逻辑,而这个连结首先从与自己开始,从“认识自己”这样一个源头的探寻开始建立与自己的友爱关系,再推己及人,与他人建立带有尊重、理解和关爱的联系。

“你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今天,越来越多的系统(不论是家庭、组织还是社会)开始关注一种不同于以往——能够赋能于人、激发内驱力和参与共创的方式来开展互动、发展自身。而行为的改变则需建立在意识、心智成长以及能力建设之上,在这个层面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无异于一种从内向外的成长练习和生命教育。

写到这里,或许那些初识《非暴力沟通》的读者、学习者会满怀好奇甚至疑问:《非暴力沟通》难道不是关于人际沟通、好好说话吗?我希望透过这一版的《非暴力沟通》能够为大家更清晰地呈现马歇尔在书名中所要展现的:一种生命的语言。“我想要与那美妙的生命之流保持连结。”马歇尔,这位喜欢在教学中拿起吉他弹唱的伟大老师曾这样歌唱道。经年累月的社会和文化制约透过某类语言(比较、评判、命令、推卸责任……)让我们疏离了与生命(人的需要)的连结,加深着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对立,而通过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博士不仅带给我们一种使用语言的全新方式,更是一种不同的心智模式和文化范式,引领我们重新建立与生命的连结,和自己、他人以及世界创造基于生命的关系——伙伴关系。

马歇尔博士这一生,在世界各地奔走教学的同时,也去过许多充满着大大小小冲突的国家与地区:从美国的贫困社区到冲突中的中东,还有经历了大屠杀后的卢旺达等等。在我看来,马歇尔并非所谓的身心灵成长导师,而是一位勇于面向人性的艰难、调停对立族群和帮派的和平使者。只因他全然相信,当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听见、理解、连结,心中的“敌人”自会消融。这便是“非暴力”的精神与力量:心无敌人。

“在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中,为和平代言”,这是马歇尔、也是非暴力沟通前辈们以及我所完成的国际认证体系给我的教导和承诺。而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有力的内在资源——培养韧性、对人性的信任、对连结的信心以及对话的能力,并从自身开始成为和平、邀请和平、共创和平。

如今,非暴力沟通在中国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实践着,要感谢许多人(华夏出版社、第一版的译者阮胤华先生、这些年来到中国分享非暴力沟通的国际中心认证培训师们以及无数有志于将非暴力沟通的精神内核分享给广大受众的践行者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贡献其中。

最后,我想感谢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给予支持的许多人。多年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李迪和娅锦为审校付出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打磨;数十位来自NVC中文学院的社群伙伴以及杨芮(Ruby Yeung)参与了校对工作,这份伙伴之间流动着的“由衷的相互给予”,给予了我许多温暖。陪伴和见证我这些年来成长的凯瑟琳老师(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董事会主席)、吕婧安老师(《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作者)对于新的《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给予了殷切希望与谆谆指导;华夏出版社朱悦女士全程的陪伴与支持;还有许多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伙伴们,感谢你们滋养和陪伴着我度过这段难忘又漫长的翻译历程。

翻译的过程与我非暴力沟通实践和教学的过程可谓共生共长,新的理解和体悟随着生命的成长不断生发着,每一次校对都有新的发现,这也意味着翻译永远是一场遗憾的艺术,但或许又是某种开启。我诚挚地期待着透过这版《非暴力沟通》,与更多的人们相遇、对话、共同成长。

刘轶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中国大陆地区首位认证培训师
NVC中文学院创始人 D4O1JtgvzFUuSecoBtmjEe8BrZVewgrSxS2YobpSjbfzFk7FVsh30mWeD4PWbv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