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让每次邂逅都充满美好

当你遇见融合教育,你就有了相知与相守!

人类发展到今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虽然物质资源不同,社会文化迥异,但提倡仁爱包容、友爱忠诚的驱动力相似,追求公平正义、文明自由的目标相同。所有的这些美好价值与愿望融为一体,构成了融合教育的基本信念与内涵。融合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最具想象力的宏伟目标、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最高尚完美的期许。融合教育发源于狭小的特殊教育领域,最初只针对残障人群,希望他们能够平等共享优质教育、公平参与社会生活。如今,融合教育已经远远超出残障与特殊教育的范畴,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本价值观与共同目标。2015年,联合国颁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四条明确提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这一规定明确了融合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需要应对的挑战,而非仅仅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事情。在有的国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进而孜孜追求“社会融合”的目标。例如,1995年联合国哥本哈根社会发展首脑会议把社会融合(Social Inclusion)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指出:“社会融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智慧的火花,人与人的邂逅会产生曲折动人的故事。当思想与人相遇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新的方法与行动。在有着仁爱与等级共存、精英主义与平等互助共处的中国社会里,残障往往落于昏暗的拐角,非有心人难以遇见,非大爱者难以产生共鸣。在过去几十年的岁月里,特殊及融合教育工作者因缘际会进入这一既小众又常被轻视的职业。他们与残障相遇相识,相处相守,相伴相知。这就是北京市特殊教育人所经历的职业人生与生命故事。

在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为人所知、所重视的今天,宏观叙事的理论书籍层出不穷,云山雾罩的舶来词汇大行其道。本土话语体系贫乏,理论实践创新不足。俯下身子做教育,何其难也!北京市一直走在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前列。当有些地方仍然关注残障学生能不能到学校里“随”着上学的时候,北京市已经在探索“零拒绝、全覆盖”,即所有残障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上学,所有的学校接受所有的学生。当其他地方开始探索面向残障学生实施优质融合教育的时候,北京市已经开始探索通过专业支持体系的建设,推进整个教育体系走向公平、多元的现代化教育方向。这一过程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同仁们与残障的相遇,也是彼此志同道合的遇见,更是自我人性的光辉闪耀的碰撞。

《遇见特殊需要学生》这本书中有的是本土的经验与话语,没有食古不化地照搬西方;有的是丰富的案例分析,没有故弄玄虚的生僻术语。特殊教育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经常被视为专业化程度极高甚至有些神秘的领域,使普通学校教师望而却步。因此,要让所有教师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必须先打破特殊教育知识体系的神秘化,走大众化与通用化的道路。万变不离其宗!哪些是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中最基本的、与普通教育最相关的知识?普通教师掌握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必须能迁移到所有学生的教学里去,普通教师的整体教学技能变革也应对所有学生包括残障学生有益。普通教育知识与技能走向多元化,特殊教育专业走向通用化,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同进。特殊教育走向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更加优质多元;普通教育走向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更加广义公平。普特之间的相遇相识,就是融合教育的相知相守。本书正是从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体系里,选择最根本的、最通用的知识与技能,让所有教师扩展其师范专业素养,应对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遇见特殊教育,做更美好的教师!是为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
2020.07.13
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 gfkaowHfo58y1i4b4AVzFinlWTIW7vRI5UbgFGAYuK4zkGFb3fC2cXJgqM8mLr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