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台搭建:应用型传媒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路径

陈锦宣

作者简介:陈锦宣(1980— ),男,教授,四川传媒学院综改办主任兼科研处处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改革项目“服务地方‘文创高地’建设的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JG 2018—913)研究成果。

摘要 】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有效整合“产”“教”两种资源是促进新时代应用型传媒教育的现实路径。在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实践过程中,困扰平台建设的理念、机制、资源配置、管理运行、共建共享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需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实践,促进产教协同育人要素的整合和系统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平台 应用型传媒院校 现实路径

产教融合作为当前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是打通传媒教育链、人才链与传媒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手段,有效整合“产”“教”两种资源、深化“产”“教”两类融合是促进新时代应用型传媒教育的现实路径。伴随2013年以来《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的深入实施,以及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系列产教深化融合政策的推进,当前在传媒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合作对象和资源的稀缺,而是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利益共享的产教融合平台的匮乏。《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困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理念、机制、资源配置、管理运行、共建共享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是应用型传媒教育改革的内在诉求

自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一批应用型传媒院校坚持应用型发展方向,以培养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实施转型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这些院校坚持产教融合这一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与地方宣传部门、传媒集团、行业组织、文创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建二级学院、共建专业、相互聘用人员、共建实验(实训)室、开设定制班、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的产教融合成效。

仔细分析这一阶段的产教融合形态,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供给侧(传媒院校)和产业需求侧(传媒产业)之间的结构要素融合,还处于产教融合的“浅层次”“低维度”状态,“产”与“教”之间“点对点”合作、“偶然性”融合的情况居多,尚未形成系统性、持久性、稳定性的产教融合大格局。这一阶段我们称为“产教融合的要素建设阶段”。

进入新时代后,传媒产业和媒体格局所产生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持续深化应用型传媒教育改革,因此就需要在产教融合上释放出更高维度的效能活力,就需要构筑全新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和创新生态,让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应用型传媒院校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推动新时代传媒教育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动力。

推进应用型传媒院校在产教融合上的高维跃迁,关键是要能够有效统筹传媒教育链、人才链同传媒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供需两端、政行企校多维发力,能够充分整合利用覆盖各环节、全过程的各类资源,营造高效的产教融合服务和治理环境,从而将产教融合作为一个关键变量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产业发展。搭建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则能有效实现高维跃迁的目标。平台搭建的优势在于能够形成传媒资源集聚地,平台资源的汇聚能够为传媒产业、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能够为平台建设的政、行、企、校等参与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各参与方通过平台进行互补、合作、协同、融汇、整合、创新,通过要素的优化整合激发新的创造性和自我净化功能。各类资源要素的重组和优化、不同群体间的互动激励,可以进一步成长为“平台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圈”拆解传媒产业现状、重塑传媒市场格局。

二、应用型传媒院校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的外在动因

1.平台搭建符合产教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产教融合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类型需要不断丰富、层次需要不断深化,在形态上需要从“点”“线”“面”向“立体化”发展,在内容上需要从“课程”“专业”“师资”等向“平台性”“集团化”提升,在方式上需要从“项目”向“机制”“生态”演变。“产教融合天然的跨界性决定了产教融合的平台化发展模式”,从产教融合的发展层次来看,当前正处于从个别性要素建设向综合性平台搭建升级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需要突出产业集聚融合的平台建设,要实现资源要素在物理空间上的聚集与融合。对应用型传媒院校来讲,则需充分发挥作为产教融合基点的作用,在传媒科教产业园、众创空间等基础上,推动在传媒教育人才资源的集聚地升级,建设产教融合园区,推进各类资源向产教融合园区集聚。

2.政府高位推动产教融合为平台搭建提供了契机

从推动主体的角度看,产教融合主要经历了“以高校为主要推动主体”“以高校、行业企业双主体推动”“政府主导、以行业企业为推动主体”三个阶段。现在正步入第三阶段,其标志是《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出台,其特点是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建设。该方案“从政府高位推动产教融合,统筹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全过程、各环节的产业、教育、人才、科技、金融、财税政策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为城市、行业、企业、高校在产教融合的创新空间中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有利于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尤其是作为无污染低能耗的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更能通过政府高位推动,形成各方合力,将产教融合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合力,从而实现传媒教育链和传媒产业链的“双链”耦合。

3.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搭建能够有效支撑传媒产业的迭代升级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不断走向深入,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不断衰微,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等新媒体迅猛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了迭代升级发展阶段,在迭代升级过程中传媒产业的体系结构不断地被颠覆和重构。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传媒产业的迭代升级需要汇集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支持,需要更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支撑,需要更深入地开展传媒业态研究。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对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汇聚效应,顺应并符合传媒产业迭代升级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传媒院校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面临的现实困境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脏活”,是一项需要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投资方、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的“累活”,是一项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价值创造、链式融合的“苦活”。应用型传媒院校在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诸如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不同发展逻辑之间的较量、不同运行机制之间的干扰等系列问题,否则将会导致产教融合平台基础不够稳固、运行机制不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形式主义甚至中断烂尾等风险。

在搭建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现实困境:一是“共赢之困”,即平台建设主体间的核心利益问题。传媒类产教融合平台究竟由谁投资、谁来建?地方传媒院校有建设的动力但是缺乏足够的投资实力,地方政府、传媒类企业等具备足够的投资实力但是缺乏建设的动力。而平台建设没有政府的高位推动和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不解决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平台中的核心利益问题,平台建设绝无可能。二是“共需之困”,即平台建设参与各方的共性需求问题。地方政府和传媒企业需要平台提供什么,传媒高校希望通过平台得到什么,平台建设能否满足各方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平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共治之困”,即平台运行和治理问题。平台究竟由谁来管、怎么管?结构影响效益,平台管理架构的合理性决定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各主体相互间的信任度是否足够、沟通联系机制是否完善、协同机制是否健全、平台服务对接能否到位、利益分享机制是否合理、评价机制能否对接等,将直接影响平台发展合力的形成。

四、应用型传媒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

1.平台发展定位紧密融入地方产业规划,在目标上突出支撑地方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传媒院校要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创建的产教融合平台要紧密融入地方文化产业规划,要紧密结合本地产业规划技术路线图来确定平台的发展定位,要同向同行,要用平台发展支撑地方传媒产业发展,以激发地方政府高位推动平台建设的内生动力。充分把握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的机遇,顺应政府主导产教融合的趋势,讲好故事、练好内功、积极响应、主动出击,与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联动、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2.实现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耦合,打造利益共同体

要将传媒教育和传媒产业之间各自的实践逻辑与行动逻辑有效对接,注重把握教育与产业关系的尺度,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传媒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各方利益的选择性耦合,增强耦合度。产教融合平台搭建的关键是资源要素的融合,资源要素的平台共建共享机制的核心是利益机制,因此需要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打造核心利益共同体,形成产教融合不同主体通过平台在人才、设施、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上的共建共享。

3.完善产教融合平台的支持政策,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传媒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归属、成果收益分配、市场风险分担、产业生态环境优化、专项经费投入、政策税收减免等系列配套制度,为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优惠的政策充分调动传媒行业企业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构建良好的合作运行体制,优化多方联动机制

一是推进政行企校一体的“协同型”平台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政行企校的效能,组建各方参与的平台管理队伍,完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沟通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建立高度协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的“联盟型”发展机制建设。在引入传媒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基础上,推进成立传媒产业协会等产业联盟组织,建立“联盟型”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通过“联盟”进一步加强对传媒企事业单位的引进力度,推进企校、高校之间在传媒高新技术方面开展协同创新。

三是推进以创新创业创造为导向的“产出型”企业孵化机制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创造孵化平台建设,打造贯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创造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构“全媒型”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孵化培育新型文化传媒企业,提升区域性传媒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构建包含行政审批、创业孵化、融资租赁、版权交易、财税代理、法律服务、技术支撑等服务在内的传媒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双创项目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通道。

四是推进统筹融合发展的“服务型”融资平台建设。实施开放合作发展战略,建设孵化融资平台,充分借力文化资本市场,大力开展招财引资、投促选资,为平台的创业者、企业家、资本方发挥作用搭建好舞台。搭建围绕传媒产业建设和运营的内容创作、IP孵化、版权交易、产业培育、专业培训、技术引进和研发、特效后期、会议博览、文化旅游、科普体验、数字娱乐等金融平台服务载体。构建政府文创政策资金扶持、高校专项资金支持、社会企事业单位创投基金投入的多措并举资金平台。

五是推进以产业学院发展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建设。通过“平台+”的赋能模式,吸引传媒行业企业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传媒院校的办学,“引企入校”“引行入教”“引研入学”,以“双主体”育人为手段,推进学校办学模式、教学体系和组织模式创新,通过组建传媒类产业学院,推进形成校企双方“共建培养平台、共商教学计划、共组教学队伍、共管教学过程、共推教学质量”的合作育人新机制和新模式。

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与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高度契合,与国家“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的试点目标高度契合,与国家推行“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的产教协同育人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企校协同育人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彦群,徐梦阳.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24):19-20.

[2]唐景莉,徐梦阳.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初心和使命——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J].中国高等教育,2019(24):16-18.

[3]吴东照,王运来.产教融合背景下科教资源低丰度地区高等教育园区建设的策略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1):91-96. KhUfcWv3CriCJOJI7sQC/H6d9zthqLZZN807+35kQQgf3cTbYaj6+qQE6PKPnQ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