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河谒寺

“五月不热疑清秋”。我怀疑这位诗人到过甘南夏河县。

中午我同云姑娘在兰州吃拉面时还热得汗流满面,总想往怀里塞块冰砖。可下午六点左右到夏河县一下汽车,尽管阳光灿烂,但冷风嗖嗖,通体透寒,又盼起了“红泥小火炉”的温暖。

不知是谁多嘴,又说这里海拔有三千多米。顿时,大伙儿都感到头晕、胸闷、气喘,并互相关照,千万别跑步,以免缺氧晕倒。其实,事实证明,屁事没有,全都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长途客车上赠送的一份当地旅游图上说:夏河县位于甘肃西南部,面积 6273.88 平方公里,共辖 3 镇 11 乡,人口 7.78万人(天哪,还没郑州一条街上的人多!)。还说,这里藏族人口占 78%左右(这同我的第一印象也相吻合)。再往下,地图上没说,全属我个人观点。我认为:这里的活佛、喇嘛更多。逛商店时、乘出租时、打手机时、饭店就餐时、走在街道上时、甚至连在公共卫生间“方便”时你都能遇到喇嘛,总给人一种突然来到如来佛祖西方婆娑世界的感觉。也确实有些喇嘛长得面方耳大、体态魁伟,再加上紫红色喇嘛藏袍斜披肩上,很有佛相或罗汉相。也可能是我幼小时看《西游记》连环画太多的缘故,一看就好像我们曾在西方极乐世界见过面。

夏河的闻名有一多半是因为拉卜楞寺的闻名。

“拉卜楞”是藏语,译成汉文就是寺院活佛的“府邸”之意。拉卜楞寺原来位于城西一公里,现在已是城市的一部分。它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它坐北朝南,西北有山似大象横卧,东南有山苍松吐翠。大夏河形如右旋海螺自西向东北由寺前流过。寺前开阔平坦,河对岸有座山和倚山而建的大型凉佛台。我发现这里的寺院(包括郎木寺等)与内地寺院不一样。内地大部分为全封闭式,从一道门进去,依次有三、四进院落,周边是高高的围墙。而这里是极其松散的布局,就像是一个村庄或集镇,街道、经堂、僧舍、学院并无严格规范。因此,当你进入拉卜楞寺,就像进入了一个开放型的农村集镇,里边有许多条道路,有的地方也有院落、围墙,但那就像村落里的家舍和祠堂。整个拉卜楞寺并没有任何东西能把它同外部空间隔离开来。

越是垂手可得的东西越不急着去索取。就像自己买来的书往往长期搁置不管,而急于把借来的书抓紧时间看完一样。到了夏河,我们下榻的宾馆虽然离拉卜楞寺仅一里之遥,步行二十分钟即到,但我们并不急着前去观赏,而是先去了桑科大草原和远在二百公里之外的郎木寺。直到临离开夏河的那天上午,我们才全力以赴地把拉卜楞寺梭巡了一遍,几乎走马观花地游遍了各个角落。我和海姑娘(包括她儿子),甚至还一口气爬上了寺院对面那座高高的山顶,拍摄了一部分拉卜楞寺全景的照片。

拉卜楞寺始建于 1709 年。当时,出生于夏河县甘加乡的第一世嘉木祥大师应青海和硕特前首旗河南蒙古贝勒察汗丹津之邀返乡建寺弘法。1711 年农历三月,正式动工兴建 80 根柱子的大经堂一座。1714 年,建成嘉木祥佛宫。后又修建了续部下学院,并规定经堂制度因循拉萨续部下学院执行,从此奠定了拉卜楞寺显、密双修的基础。历经 270 年的兴建、扩建,拉卜楞寺现占地 1234 亩,有 6 座经堂、84 座佛殿、31 座藏式阁楼、30 院佛宫、万余间僧舍。还有环绕寺区的世界最大的转经筒长廊。

拉卜楞寺除了以其建筑巍峨壮观,金碧辉煌,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并且是安多藏区最大的佛教寺院而闻名于世外,依我看,它则更像是一座人才济济、精英倍出的佛教高等学府。它现有喇嘛 3600 人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和藏经最多的教育基地。它的闻思学院,续部上、下学院,喜金刚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共六大学院分别教授显、密宗佛法。根据习修内容不同,经过严格的笔试和口试,它可以分别授于“然卷巴”、“多然巴”(即博士)、“俄然巴”等学位。它为整个藏区培养了各级僧人,有很多后来成为藏传佛教的著名人物。如:达赖瓦格尔曾巴、穆旺保拉哇(即藏王颇罗鼐)、贡唐仓一世(为第七世达赖经师)以及后来成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副主席的第六世贡唐仓久美·丹贝旺旭和解放后首任夏河县县长黄祥等。

我自信与佛法有缘,并曾暗下决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斩,佛法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曾多次寻找佛门捷径,但都因“六根不净”、“尘缘未了”而终未成行。但我崇尚的是大乘佛法,对这藏传红、黄二教,显、密两宗还真是不甚了解。即便在这拉卜楞寺门前,我还是认为大乘正宗,是“真入不二法门”。但进得门来,便证菩提,刹那间如醍醐灌顶、慧眼顿开。已知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并无高下”,都能够“竖穷三际,横偏十方”,直抵西方极乐世界。这种顿悟不是因为它那金碧辉煌的寺院、精美绝伦的佛像、美丽神秘的唐卡,也不是因为那伏地叩首、长跪不起的僧俗两众。我之所以在这里有所震动、有所改变,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法相庄严的氛围,有佛家真谛的磁场,有“慈航普渡”的佛门气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前世风日下,浮躁喧嚣,一分钱看得比金砖还重。但佛门讲究的是清修、苦行、蓬床瓦灶、黄卷青灯。佛家理应把金钱视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但有些寺庙却把佛门当成了“招财进宝”的终南捷径。那里的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你的钱袋,追着你兜售香火,死缠硬磨地向你募捐、要你施舍都可暂且不说,单是那昂贵的门票就限制了多少善男信女崇尚佛门的脚步。记得前些年我曾到过一家非常著名的寺庙。在大门口正要拾阶而进,忽然,两个就像戏台上那种“大站门,小站门,人家演戏咱看人”,“短袖换长衫,还是站两边”的衙门皂隶,“啪”地一声高高交叉举起两根黑红相间的“水火棍”,拦住了我的去路,向我索要门票。我急忙掏出证件,向他们解释:“我这种证件进北京故宫博物院都不用购买门票。”不料他们俩眼一瞪,就像克里姆林宫门口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索要证件的卫兵那样,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声色俱厉地告诉我:“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人到我们这里也要购买门票。”看那两个小子的嚣张模样,我当时真想挥动老拳,狠揍他们一顿。但是,我没敢,我还真有点儿担心他们那两条黑红相间的“水火棍”。尽管我也曾“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那是在梦中);我也曾狂来挥拳、怨去吹箫,参加过省武林大会(那是去观摩)。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君子动口不动手。当我想到“阎王好说,小鬼难缠”时,我忽然灵机一动,索性不再与他们计较,叫他们去把其负责人找来。两个小子一看我也是软硬不吃的家伙,还算听话,片刻工夫就把他们一位中年负责人请了过来。那位负责人看过我的证件以后,一面请我进去,一边笑容可掬地解释……其实,不用他再解释什么,当我看到大门内侧“肃静”、“迴避”的静街牌匾和长长甬道尽头守护庭院的“五品知州”、“九门提督”的座椅时,我已经知道我冒然闯进了一个非凡所在……

拉卜楞寺可不一样。在拉卜楞寺我们没买门票,也没人检查我们的门票,但我们却优哉游哉地逛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佛舍经堂。并在他们的标志性建筑,那座高达 31.33 米、里边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和历世贡唐仓灵塔,并藏有两万多卷佛经、享誉世界的贡唐宝塔(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内上上下下,几进几出。不单是我们,我发现很多人都没买票,尽管在大门旁边设有非常正规的售票点。后来,在长途汽车站,从一位前来寺院看望师傅的女居士口中才知道,同全国其他寺院相比,这里是铜臭味最少的地方,并不十分看重金钱。买不买票,尽皆随缘。只要你崇佛向善,它就接纳你、容留你,任凭你随便游览参观。就凭这一点,我觉得它深得佛门真谛,甚至比传说中如来佛祖的西天雷音寺还要超凡脱俗。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唐僧师徒四人历时十七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西天佛祖大雷音寺求取真经时,如来佛祖左右两侧的“胁侍”(就是侍奉佛祖、随时应诏待命的助手)阿傩、迦叶在带领唐僧师徒来到藏经阁以后,却向唐僧伸手索取“人事”。唐僧最初不知“人事”为何物,后来才明白是索要金钱礼品。唐僧是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尽管在漫长的取经路上经常有帝王将相、善男信女赠送金银财物,但他从不收取。除了南海观音送的袈裟、锡杖和唐太宗李世民送的一个化缘讨饭用的紫金钵,以及一担行李衣服之外,可以说身无长物。孙悟空见此情景十分恼怒,挥拳要打阿傩、迦叶。两人无奈,才将经卷交付唐僧师徒。但师徒四人不知,阿傩、迦叶故意为难,给他们的全是“无字真经”,一个字也没有。燃灯古佛得知此事,心生恻隐,即派神使驾狂风将经卷吹散在地,师徒四人一看大惊,只得重返灵山,将紫金钵送给阿傩、迦叶二人充当“人事”,这才取回了真经。

阿傩、迦叶如此,如来佛祖并非不知。不然,二人岂敢如此肆无忌惮。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在龙女得成正果的问题上,佛祖如来亦有类似作为。

众所周知,在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边戴红兜肚的小男孩儿叫善才童子,他是经过“五十三参”种种磨难后才得成正果。而观音右侧就是龙女,与善才童子“五十三参”相反,她得成正果的途径却叫人十分吃惊,难以理喻。

据佛经上讲,龙女本是二十诸天之一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她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幡然觉悟,遂去灵鹫山礼拜佛祖,以龙身成就佛道。

一天,智积与文殊两位菩萨商讨女人成佛事。智积问文殊:“佛经甚是艰深曲奥,众生必须勤奋学习,苦苦修行才行。不知有没有立地成佛的?”文殊答道:“有。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刚刚八岁,听了佛法,于刹那间,发菩提心,即成正果。”智积大惑不解,说:“释迦佛祖历经无数劫难,受尽磨炼,全靠坚韧不拔才成正觉。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能在顷刻之间成佛?”

话音未落,龙女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在场的如来佛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愤愤不平:“你能立地成佛,我决不相信。况且佛祖说过,女人身体污秽,根本没有资格成佛!”

龙女笑而不答,从身上掏出一颗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宝珠献给了释迦牟尼,佛祖马上十分高兴地接了过去。龙女便对智积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世尊马上接了,这事快不快?”二人回答:“快极了。”龙女说:“我能成佛,也这样快!”说完,龙女已成男相,坐上莲花宝座,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去了。在场的菩萨罗汉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佛门尚且如此,世上哪有净土?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此话并非无稽之谈。只要有钱,有时神佛也会给你推磨的。也难怪元代著名四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中留下了这样的唱段:“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问题的关键毫无疑问还在一个“钱”字上。因此,拉卜楞寺这块不重金钱重佛缘的人间净土也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当我在拉卜楞寺一个院子里看到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喇嘛手捧经卷,盘腿坐在屋门两侧的地上,一边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念经,一边用小土块互相掷打对方时,我笑了。这是佛门里两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就像世俗的学校里一样,被从课堂内罚出门外,仍不老实。趁屋内经师不注意,还在嬉笑打闹。看来,无论佛门俗客,天上人间,道理都是一样,都有童心,都有奖惩,都有喜怒哀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那种把佛门天国想象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把宗教信仰实用主义地理解为现实生活的改善和来世享受荣华富贵的愿望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执著心,是对佛门善行的一种苛求,是对佛门真谛的错误理解。

拉卜楞寺是我同几位美女作家结伴出游的最后一站,明天将在兰州分手,她们东归,我则西进。当我独自来到拉卜楞寺那座贡唐宝塔前的时候,我曾默默祈祷,愿佛祖保佑我们平安吉祥,情义长存。

在返回兰州的长途客车上,我还以《旅途分手,戏赠草、云、海、山四姑娘》为题,成诗一首。暂记此文之后:

缘如流水水无根,
恨海情天梦非真。

欲伴蜂蝶花前舞,
却随劳燕月下分。

万里芳草马蹄近,
咫尺窗帏弱水深。

应是今生缘分浅,
鹊桥不渡命薄人! Df6cNE8yN8FYZpDyI5JIggf52+JNGjhTKuPApwoKd7CvbDvx2rU9YmdwIPa5XP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