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高规格慈禧太后陵寝的再解读

谈慈禧太后,一般还会谈到慈禧太后陵,因为这是最能说明慈禧权势、性格和生活的物证。对慈禧陵太后陵寝的介绍和评价,最常用的词是“精美、奢华、越制”。那么慈禧太后陵究竟是否越制,豪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慈禧太后陵建的规格会如此之高?我们将依据清宫档案进行解读。

一、慈禧太后陵规格高在什么地方

慈禧太后陵名为“菩陀峪定东陵”,它和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都位于咸丰皇帝定陵之东,所以统称为“定东陵”。在清朝,只有咸丰朝有两座皇后陵。

清朝帝后陵寝规制

要说慈禧陵规格高,就先要知道清朝陵寝有什么规制。简单说,皇帝陵总建筑包括附属建筑和主体建筑两大部分,附属建筑有:大碑楼、神路、神路桥、石像生、神道碑亭、下马碑、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等。主体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前朝包括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隆恩门,后寝包括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帝后陵每处建筑的长宽、大小、数量都有定制,比如,皇帝陵地宫一般为九券四门,皇后陵为五券二门。皇后陵各建筑名称和功用与皇帝陵相同,但是皇后陵不建大碑楼(即圣德神功碑亭),无石像生、五孔神路桥、牌楼门和二柱门。

慈禧太后陵规格高在什么地方

简单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规格上超越清朝所有皇后;二是有些地方超越皇帝;三是建筑用材超豪华、死后随葬品超豪华。

具体来说,包括五点:

(1)建筑规制上超越其他各朝皇后陵。比如神道上建了碑楼和下马碑,隆恩殿上放置了铜鹤、铜鹿,这都是其他皇后陵没有的。但是要说明的是,在这点上慈禧太后陵和慈安太后陵是一样的,都是清代等级最高的皇后陵。

(2)敢于压制皇帝。在慈禧太后陵隆恩殿大殿内柱子上以及月台栏杆上和大殿月台丹陛石上,多处雕刻有凤在上、龙在下和凤在前、龙在后的图案。在这点上慈禧太后陵和慈安太后陵也是一样的。这一点往往是后人认为慈禧霸权、专权的重要依据。

(3)使用了名贵的木料。慈禧太后陵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除斗拱使用了楠木外,其他所有木构架全部使用的是名贵的黄花梨木。

(4)各处使用了大量的黄金。慈禧太后陵不仅各处彩绘精美绝伦,石栏、御路、各种雕刻,多用高浮雕加镂雕等最难的雕刻技术,而且主体建筑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墙壁全是沥粉扫金,所有的彩画全是贴金,殿内柱子的盘龙全是镀金。光这几项共用叶子金就近5000两。连故宫皇家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太和殿的柱子,也只有中间6根盘龙用的是沥粉贴金,其他则用的是红漆。慈禧太后陵这种超豪华的扫金、贴金和镀金装饰,在明、清两代陵寝中都绝无仅有。

(5)身后随葬品奢侈。有人估算,列入账目的皇家宝物价值就达白银5000多万两。慈禧太后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自参加了慈禧太后棺中葬宝的仪式,据李莲英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像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仅仅碧玺首饰一项,据清朝内务府簿册所载就有10种:红碧玺朝珠、红碧玺手串、紫碧玺手串、红碧玺念珠、金镶红碧玺正珠、红碧瑘抱头莲、绿玉镶红碧玺抱头莲、红碧玺绿玉穿珠菊花、红碧玺镏子、红碧玺帽花等。

以上这几方面,往往是后人评价慈禧太后陵奢侈、高规格的重要依据。

二、慈禧太后陵高规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社会普遍认为,慈禧太后陵之所以规格高,是因为在她执政期间,特别是在慈安太后去世以后穷奢极欲造成的;有的说是她本性决定的,原因是她喜欢出风头,但是在慈安太后生前她却被压了一头,慈安太后死了,她就要在陵寝上压慈安太后一头。这些话虽然不无道理,但不是全部道理。从清宫档案看,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慈禧太后权势的作用;二是慈安太后的责任;三是时间的契机和一些大臣的有意抬轿和烘托。

18

同治十二年,奕誴等奏普祥峪用款折

第一次修建规格已经形成超越

慈禧太后陵共修过两次,第一次是和慈安太后陵同时修建的,从同治五年(1866)开始勘探,用了近7年时间,到同治十二年确定方案,开始动工,又用了近7年时间,到光绪五年(1879)建成,前后共用了13年时间。在这次修建过程中,仅大臣为修陵上达的奏折就有409件。两陵建成后,工程处将这些奏折汇集存放,并制作了一份目录清单,仅这件目录清单就有9米多长。

从这些档案中我们看到,这次修建,在总的规模、规制、布局上,慈禧太后陵同慈安太后陵基本是一样的,只在某些地方略有差别。

其一,在工程用料及质量上,慈安太后陵要好于慈禧太后陵。

其二,在工程总价格上,慈禧太后陵比慈安太后陵少用银39万两。

其三,以该工程所形成的奏折数量来看,409件档案中,大部分是报告慈安太后陵工程情况的,很少部分是会勘、会奏两陵共同情况,单独报告慈禧太后陵的折件更少,说明当时大臣对慈安太后陵比对慈禧太后陵要重视。

19

慈禧太后陵

这些情况都说明,第一次修建两陵时,是以慈安太后陵为主的,陵寝修建成什么规格,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是慈安太后。而在这次修建的两陵中,已经建了牌楼、下马碑;已经在隆恩殿前安放了铜鹤、铜鹿;一些雕刻更已经是凤在上龙在下。所以,要说慈禧太后陵越制,实际从第一次修建时期这种越制就已经开始了。过去人们一般将慈禧太后陵规格高的原因笼统归结为是慈禧太后的霸权和奢侈,是不确切的。若说始作俑者的责任,慈安太后应当首当其冲。

第二次重修的慈禧太后陵超级豪华

第一次建造的两太后陵虽然与其他帝后陵寝比规格较高,但还不太引人注目,因为没达到超级豪华程度。造成慈禧太后陵超豪华的是第二次的重修。这次重修也形成了大量档案,其中也有一件十分重要的清单,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修慈禧太后陵时,会勘大臣载漪所奏“各处工程做法钱粮数目及行取物料数目清单”,该清单详细记载了慈禧陵重修中的工程做法和用过的钱两、物料、人员等数目。

慈禧太后陵重修工程于光绪二十一年开始,在光绪二十六、二十七停了两年,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才彻底完成,前后共用了14年。

光绪五年,慈安、慈禧陵两陵建好后,便移交给了马兰镇总兵看守,并制定了10年保固章程,清政府下拨了每年的日常检查维修费。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并入葬普祥峪陵,慈禧太后的普陀峪陵则一直封闭。至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即修建16年之后,管理该陵事务的护军参领文锦按常规检查后发现,因雨水过大,普陀峪陵分别有宝顶、宝城上沟嘴、大殿、东西配殿共5处地方,有不同程度的渗漏、吊落、酥碱等情形,此为第一次上折奏报。接报后,大臣溥龄去查看核实,他在核实情况中,增加了当年要修的琉璃花门、小碑亭、宫门3处和第二年要修的东西朝房、神厨等5处,共13处,是为第二次奏报。根据溥龄奏报,礼部侍郎刚毅第三次去查核,他查后没提出具体要增加什么该修的地方,而是严肃地提出,“各情节情形实系严重”,应择其方向所宜者及早兴修,这是第三次奏报。这三次报告虽然一次比一次说得严重,但还没突破修饰的范围。接到刚毅的奏折后,当时最得慈禧太后信任的奕劻、荣禄亲自前往查看,再奏道:“按原估剔砌补墁恐不足以巩固……请再特派大臣共同勘查,以昭慎重”,此为第四次奏报。此奏折很快得到批复:“宝山寿藏规制重隆……为万年巩固之基。著添派载漪、李鸿藻会同原估大臣……再行逐细复勘……绘图贴说,详细据奏……不准稍有迁就。”也就是在这道“不准稍有迁就”谕旨的基础上,奕劻等大臣的会勘奏折将原来的应修5处、8处、13处一下上升为:“大殿拆修”“宝城、方城、隧道、垛口等,一律拆修”,主体建筑基本是全部拆修,是为第五次奏报。

经过5次复奏,问题说得一次比一次严重,原本的普通维修工程几乎变成了重新再造工程。

其实,这一年由于雨水过大,许多陵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坍塌、爆裂等情况,包括昭西陵、孝陵、景陵、裕陵、定陵及惠陵。和这些陵寝相比,慈禧太后陵建造得晚,质量也更高,所出现的问题并不太大,但是其他陵当年全部都是进行的局部维修,既然这些陵可以维修,慈禧太后陵也完全可以不用重修。

所以,重修方案基本是各级官员为讨好慈禧太后,层层推波助澜的结果。在此方案和指导思想下的重修工程,规格上又是层层加码,项目不断增加,直到最后拆修项目达到41项。物料标准更是一再提高,比如,原定重修隆恩殿大殿木料拟用旧木五成,后改为除下檐斗用原木外,其余均改用黄花梨,东西配殿也仿大殿做法,改用黄花梨;石料原拟“挑换新石五成,选用旧石五成”,后改为“一律用新石”。所以,这次重修,其豪华远远超过第一次。

所以说,最后使慈禧太后陵变得规格如此之高的几种因素中,除第一次建造已经形成政治规制上的超越有慈安太后的责任外,促成第二个14年高规格重修的原因,则是慈禧太后权势的作用和大臣的推波助澜,以及在时间上给慈禧太后提供了可以利用权势的机会。

所以慈禧太后陵的修建过程既表现了慈禧太后的权势和地位,也表现了同慈安太后之间的竞争。第一次兴建时,说明慈安太后地位在前,第二次的重修,以及后来极尽奢侈的随葬品,都是慈禧太后权力顶峰和唯我独尊形象的缩影。 n+CO/nBtzwoAFaCnMtZplARWYhRU2J3KrC6kc2Acy2tPuJFht2B9Q6gzEGbh8b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