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实数

题型1整除问题

母题技巧

整除问题,常用以下解题方法:

1.特殊值法.

与整除有关的条件充分性判断问题,首选特殊值法.

2.设 k 法.

经典方法为设 k 法: a b 整除,可设 = k ,整理,得 a = bk k Z ).

3.因式分解法.

4.拆项法.

与整除有关的问题,常用拆项法.

例如: 为整数,如果直接设 = k ,整理,得 m = ,此式很复杂,不容易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所以,常用拆项法,令 = + =2+ 此时,只需要令 = k ,即 m = -1,再进行下一步分析就简单很多.

母题精练

1.(条件充分性判断) 是一个整数.

(1) a 是一个整数,且 也是一个整数.

(2) a 是一个整数,且 也是一个整数.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考生注意

此题为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这种题型的特点是:

题干先给出一个结论: 是一个整数.

再给出两个条件:(1) a 是一个整数,且 也是一个整数.

(2) a 是一个整数,且 也是一个整数.

解题思路:

条件(1)能充分地推出结论吗?条件(2)能充分地推出结论吗?如果两个都不充分的话,两个条件联立能充分地推出结论吗?

选项设置: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注意】

①条件充分性判断题为固定题型,其选项设置(A)、(B)、(C)、(D)、(E)均同此题(即此类题型的选项设置是一样的).

②各位同学在做条件充分性判断题之前,要先了解这类题型的题干结构及其选项设置,详细内容可参看本书前文的《必读:管理类联考数学题型说明》.

③由于此类题型选项设置均相同,本书之后的例题将不再单独注明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及选项设置,出现条件(1)和条件(2)的就是这种题型,各位同学只需将选项设置记住,即可做题.

2. 是整数.

(1) n 是整数, 是整数.

(2) n 是整数, 是整数.

3.3 a (2 a +1)+ b (1-7 a -3 b )是10的倍数.

(1) a b 都是整数,3 a + b 是5的倍数.

(2) a b 都是整数,2 a -3 b +1为偶数.

4.三个数的和为252,这三个数分别能被6、7、8整除,而且商相同,则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相差( ).

(A)18

(B)20

(C)22

(D)24

(E)26

5.能确定 是整数.

(1) m = -2, m + 的整数部分是 n

(2) m n 为质数,且 n +12 m 是偶数.

答案详解

1.(C)

【解析】 条件(1):令 a =4,显然不充分.

条件(2):令 a =13,显然不充分.

联立两个条件:

由条件(1)得 = ,可知 a 能被4整除.

由条件(2),可知 a 能被13整除.

a 可被4和13的最小公倍数,即52整除,所以 是整数.所以两个条件联立起来充分.

2.(C)

【解析】 特殊值法、拆项法.

条件(1):令 n =4,显然不充分.

条件(2):令 n =6,显然不充分.

联立两个条件,拆项得公共部分:

= = +1,因为 为整数,故 n -1必能被3整除.

= = +1,因为 为整数,故 n -1必能被5整除.

又因为3与5互质,故 n -1能被15整除,所以 = = +1必为整数.联立两个条件充分.

3.(C)

【解析】 因式分解法.

3 a (2 a +1)+ b (1-7 a -3 b )=3 a + b +(3 a + b )(2 a -3 b )=(3 a + b )(2 a -3 b +1).

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联立起来充分.

4.(D)

【解析】 设商为 k ,则这三个数为6 k ,7 k ,8 k ,由三个数的和为252,可得

6 k +7 k +8 k =252,

解得 k =12,故8 k -6 k =2 k =24.

5.(A)

【解析】 无理数的整数部分+整除问题.

条件(1): m + = -2+ = -2+ =

又因为4= < < =5,故 m + 的整数部分为 4,即 n =4, 是整数,所以条件(1)充分.

条件(2):12 m 一定是偶数,由奇偶性可知,若 n +12 m 是偶数,则 n 为偶数.又因为 n 为质数,所以 n =2, = 不是整数,所以条件(2)不充分.

题型2 带余除法问题

母题技巧

带余除法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特殊值法.

带余除法的条件充分性判断问题,首选特殊值法.

2.设 k 法.

a b 除余 r ,可设 a = bk + r k Z ).

a b 除余 r ,则 a - r 能被 b 整除.

3.同余与不同余问题.

所谓同余问题,就是给出“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的余数,反求这个数,称作同余问题.

下面以4、5、6为例,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

(1)余同取余.

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反求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余数,称为“余同取余”.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因为余数都是1,所以取+1,这个数可表示为60 n +1.

(2)和同加和.

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如果每个除数与相应余数的和都相同,此时反求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和数,称为“和同加和”.

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这个数可表示为60 n +7.

(3)差同减差.

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如果每个除数与相应余数的差都相同,此时反求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称为“差同减差”.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因为4-1=5-2=6-3=3,所以取-3,这个数可表示为60 n -3.

(4)不同余问题.

若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余数无规律,则将其中一个除数拆分成另外一个除数加上一个数的形式,再利用商和余数分别相等列方程求解.

母题精练

1.正整数 n 的8倍与5倍之和,除以10的余数为9,则 n 的个位数字为( ).

(A)2

(B)3

(C)5

(D)7

(E)9

2.设 n 为自然数,被5除余数为2,被6除余数为3,被7除余数为4,若100< n <800,则这样的数共有( )个.

(A)1

(B)2

(C)3

(D)4

(E)5

3.自然数 n 的各位数字积是6.

(1) n 是除以5余3且除以7余2的最小自然数.

(2) n 是形如2 4 m m Z + )的最小正整数.

4.有一个四位数,它被121除余2,被122除余109,则此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为( ).

(A)12

(B)13

(C)14

(D)16

(E)17

5.篮子里装有不多于500个苹果,如果每次2个、每次3个、每次4个、每次5个、每次6个的取出,篮子里都剩下一个苹果,如果每次7个的取出,那么没有苹果剩余,篮子里共有( )个苹果.

(A)241

(B)301

(C)361

(D)421

(E)481

答案详解

1.(B)

【解析】 8 n +5 n =13 n ,13 n 被10除余9,则13 n 的个位数字为9,故 n 的个位数字为3.

2.(C)

【解析】 带余除法问题之差同减差.

由题干,设 n =210 k -3( k 为正整数).

又因为100< n <800,令 k 取1,2,3,可得 n =207或 n =417或 n =627.

故这样的数共有3个.

3.(D)

【解析】

条件(1):不同余问题.

方法一: n =5 k 1 +3, n =7 k 2 +2( k 1 k 2 Z + ),则有

5 k 1 +3=7 k 2 +2,

解得 k 2 =

穷举可知,当 k 1 =4, k 2 =3时, n min =23,故 n 的各位数字积为2×3=6,条件(1)充分.

方法二: n =5 k 1 +3=7 k 2 +2=5 k 2 +2 k 2 +5-3=5( k 2 +1)+2 k 2 -3.

因为 n 被5除的商和余数均应为定值,故有

k 1 =4, k 2 =3.

n =5 k 1 +3=5×4+3=23,则 n 的各位数字积为2×3=6,条件(1)充分.

条件(2): n min =2 4 =16,故 n 的各位数字积为1×6=6,条件(2)充分.

4.(E)

【解析】 设所求的4位数为 x ,则有

k 1 显然不能等于 k 2 ,由第二个式子可得

x =(121+1) k 2 +121-12=121( k 2 +1)+ k 2 -12.

故可知

解得

因此 x =121×15+2=1 817.故各位数字之和为1+8+1+7=17.

5.(B)

【解析】 同余问题+不同余问题.

设篮子里一共有 m 个苹果.由“每次2个、每次3个、每次4个、每次5个、每次6个的取出,篮子里都剩下一个苹果”知 m -1能被2、3、4、5、6的最小公倍数60整除,设 m =60 k 1 +1( k 1 Z + ).

又由“每次7个的取出,那么没有苹果剩余”,设 m =7 k 2 k 2 Z + ).

选项代入可知,只有(B)选项同时满足以上形式,故选(B).

题型3 奇数与偶数问题

母题技巧

奇数、偶数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设偶数为2 n n Z ),奇数为2 n +1( n Z ).

2.奇数和偶数的四则运算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相邻两个整数的乘积一定为偶数;相邻三个整数的乘积一定为6的倍数.

3.特殊值法.

母题精练

1.令 a + b + c = n ,则 n 为奇数.

(1) a b c 为互不相同的合数.

(2) a b c 为互不相同的质数.

2. m 为偶数.

(1)设 n 为整数, m = n 2 + n

(2)在1,2,3,4,…,90这些自然数中的相邻两数之间任意添加一个加号或减号,运算结果为 m

3. m 一定是偶数.

(1)已知 a b c 都是整数, m =3 a (2 b + c )+ a (2-8 b - c ).

(2) m 为连续的三个自然数之和.

4.若 x y z 都是整数,则 x 2 - y 2 - z 2 -2 yz 为奇数.

(1) xyz 是奇数.

(2) x + y + z 是奇数.

答案详解

1.(E)

【解析】 举反例.

条件(1):令 a b c 分别取6,8,10,可得条件(1)不充分.

条件(2):令 a b c 分别取2,5,7,可得条件(2)也不充分.

两个条件无法联立.

2.(A)

【解析】 条件(1): m = n 2 + n = n n +1),相邻两个数必为一奇一偶,一奇一偶相乘必为偶数,条件充分.

条件(2):由奇数和偶数的四则运算规律可知,偶数个奇数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必为偶数;奇数个奇数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必为奇数.故1,2,3,4,…,90中有45个奇数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必为奇数,再与45个偶数做加减运算,运算结果必为奇数,条件(2)不充分.

3.(A)

【解析】 条件(1): m =3 a (2 b + c )+ a (2-8 b - c )=6 ab +3 ac +2 a -8 ab - ac =2 ac -2 ab +2 a

a b c 都是整数时,上式显然能被2整除,是偶数,条件(1)充分.

条件(2):连续的三个自然数,有可能是2奇1偶或者2偶1奇.若是2偶1奇,则 m 为奇数,故条件(2)不充分.

4.(D)

【解析】 x 2 - y 2 - z 2 -2 yz = x 2 -( y + z 2 =( x + y + z )( x - y - z ).

条件(1): xyz 是奇数,可知 x y z 都是奇数.故 x + y + z 是奇数, x - y - z 也是奇数,所以,两者乘积也是奇数,故条件(1)充分.

条件(2): x + y + z 是奇数,可知 x - y - z 也是奇数,所以,两者乘积也是奇数,故条件(2)也充分.

题型4质数与合数问题

母题技巧

质数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穷举法.

最常用方法,把质数从小到大依次代入试验即可.30以内的质数要熟练记忆:2,3,5,7,11,13,17,19,23,29.

2.分解质因数法.

遇到和质数有关的乘法、整除、带余除法等问题时,常用分解质因数法.

3.特殊数字突破法.

(1)数字2突破法:所有质数中只有一个质数为偶数,即2,故常通过分析奇偶性判断有没有数字2.

(2)数字5突破法:若几个整数的乘积个位数字为0或5,则这几个整数中必有数字5.

母题精练

1.在20以内的质数中,两个质数之差还是质数的共有( )种.

(A)2

(B)3

(C)4

(D)6

(E)8

2.已知3个质数的倒数和为 ,则这三个质数的和为( ).

(A)34

(B)35

(C)36

(D)38

(E)42

3.设 m n 都是自然数,则 m =2.

(1) n ≠2, m + n 为奇数.

(2) m n 均为质数.

4.在不大于20的正整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所有数的算术平均值为( ).

(A)16

(B)14

(C)8

(D)10

(E)12

5.| m - n |=15.

(1)质数 m n 满足5 m +7 n =129.

(2)设 m n 为大于0的整数, m n 的最大公约数为15,且3 m +2 n =180.

6.三个质数 a b c 的乘积是这三个数和的5倍,则 =( ).

(A)1

(B)

(C)3

(D)

(E)

7.三个质数 a b c 满足条件 ab + ac + bc + abc =127,则( a + b )( a + c )( b + c )的值为( ).

(A)910

(B)1 056

(C)772

(D)840

(E)693

答案详解

1.(E)

【解析】 20以内的质数为2,3,5,7,11,13,17,19.

大于2的质数一定为奇数,故两个质数的差还是质数的前提是作差的过程中必存在1个偶质数,即2,情况可分为两种:

(1)两个奇质数的差为2:(19,17),(13,11),(7,5),(5,3);

(2)一个奇质数减去2,差为另外一个奇质数:(19,2),(13,2),(7,2),(5,2).

故共有8组.

2.(C)

【解析】 分解质因数法.

设这三个数分别为 a b c ,则有

将186分解质因数,可知186=2×3×31,故这三个数可能为2,3,31,代入式①验证成立,故有 a + b + c =36.

3.(C)

【解析】 取特殊值,显然两个条件单独都不充分.考虑联立.

由条件(1)可知, m + n 为奇数,则 m n 必为一奇一偶.

又由条件(2)可知, m n 均为质数,则两数必有一个为偶质数2,又由 n ≠2,故 m =2.

所以两个条件联立起来充分.

4.(E)

【解析】 在不大于20的正整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只有9和15,所以算术平均值为 =12.

5.(B)

【解析】 奇偶分析法.

条件(1):由奇偶性可得5 m ,7 n 必为一奇一偶.

①若 m 为偶数,则 m =2, n =17,可推出题干;

②若 n 为偶数,则 m =23, n =2,无法推出题干,故条件(1)不充分.

条件(2):由题干可设 m =15 k n =15 t k t 互质),代入3 m +2 n =180中得3 k +2 t =12,显然 k 为偶数,仅有一组整数解 k =2, t =3.故| m - n |=|30-45|=15,条件(2)充分.

6.(E)

【解析】 特殊数字5突破法.

由题干,得 abc =5( a + b + c ).由于 a b c 都是质数,所以 a b c 中一定有一个数为5.

假设 a =5,则有5 bc =5(5+ b + c ),化简有( b -1)( c -1)=6.因此 b -1和 c -1的值为2,3或者1,6.

b -1=2, c -1=3,解得 b =3, c =4,不符合题意;

b -1=1, c -1=6,解得 b =2, c =7,符合题意.

因此三个质数的值为2,5,7.所以 = =

7.(A)

【解析】 奇偶分析法+穷举法.

若质数 a b c 均为奇数,则 ab + ac + bc + abc 为偶数,与题干矛盾,故三个质数中必有偶质数2,可假设 a =2,则有2 b +2 c +3 bc =127,然后穷举不难得出另外两个质数为3和11.

因此,( a + b )( a + c )( b + c )=5×13×14=910.

题型5 约数与倍数问题

母题技巧

约数与倍数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分解质因数法求公约数和公倍数.

2.若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 k ,可设这两个数分别为 ak bk a b 为整数且互质),则最小公倍数为 abk ,这两个数的乘积为 abk 2

3.两个正整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即

ab =( a b )[ a b ].

母题精练

1.若 n 是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则 n 3 - n 一定有约数( ).

(A)7

(B)6

(C)8

(D)4

(E)5

2.已知两数之和是40,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和是56,则这两个数的几何平均值为( ).

(A)

(B)

(C)

(D)

(E)8

3.有5个最简正分数的和为1,其中的三个是 ,其余两个分数的分母为两位整数,且这两个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是21,则这两个分数的积的所有不同值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无数个

4.有两个不为1的自然数 a b ,已知两数之和是31,两数之积是750的约数,则| a - b |=( ).

(A)13

(B)19

(C)20

(D)23

(E)25

答案详解

1.(B)

【解析】 n 3 - n =( n -1) n n +1)( n 个连续自然数相乘一定可以被 n !整除),故3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一定可以被6整除.

2.(A)

【解析】 x = ak y = bk (令 a < b k 为最大公约数,且 k ≠0),故最小公倍数为 abk ,由题意得

等价于

所以, k 为40和56的公约数, k =1,2,4,8. k 取最大值8,则有

x =16, y =24.所以 = =

3.(C)

【解析】 因为1- - - = ,所以其余两个分数之和为

由于这两个分数的分母都是两位数,最大公约数是21,且为最简分数,故分母只可能是21和63.

设这两个分数为 m n 是正整数),则 + = ,可得3 m + n =26.

由于1≤3 m ≤25,所以1≤ m ≤8且 m 不能是3或7的倍数,故 m 只能是1,2,4,5,8.

因为 n 不能是3,7或9的倍数,故只有 m =1, n =23; m =2, n =20; m =5, n =11; m =8, n =2四组解.

4.(B)

【解析】 由题意可知, a + b =31, n a × b )=750( n 为正整数),将750分解质因数可得750=2×3×5×5×5.

a + b =31,可得750=2×3×5×5×5=5×(25×6).所以| a - b |=19.

题型6 整数不定方程问题

母题技巧

一个方程里面有多个未知数,若已知未知数的解为整数,则有以下两类解法:

1.穷举法.

(1)在穷举时,常用特征判断法、奇偶分析法减少讨论的范围.

(2)若 ax + by = c ,整理得 x = 然后再用穷举法讨论.

2.分解因数法.

(1)分解为两式的积等于某整数的形式.

如:若已知 a b 为自然数,又有 ab =7.因为7=1×7,故 a =1, b =7或 a =7, b =1.

(2)分解因数法常用以下公式:

ab ± n a + b )=( a ± n )( b ± n )- n 2 .若 ab ± n a + b )=0,则有( a ± n )( b ± n )= n 2

母题精练

1.小明买了三种水果共30千克,共用去80元.其中苹果每千克4元,橘子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已知小明买的三种水果的重量均为整数,则他买橘子的重量为( ).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E)不确定

2.某次数学竞赛准备了22支铅笔作为奖品发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原计划一等奖每人发6支,二等奖每人发3支,三等奖每人发2支.后又改为一等奖每人发9支,二等奖每人发4支,三等奖每人发1支,则得一等奖的学生有( )人.

(A)1

(B)2

(C)3

(D)4

(E)5

3.一个整数 x ,加6之后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减5之后也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 x 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 ).

(A)3

(B)4

(C)5

(D)6

(E)7

4.已知 a 1 a 2 a 3 a 4 a 5 是满足条件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7的不同整数, b 是关于 x 的一元五次方程( x - a 1 )( x - a 2 )( x - a 3 )( x - a 4 )( x - a 5 )=1 773的整数根,则 b 的值为( ).

(A)15

(B)17

(C)25

(D)36

(E)38

5.实数 x 的值为8或3.

(1)某车间原计划30天生产零件165个,前8天共生产44个,从第9天起每天至少生产 x 个零件,才能提前5天超额完成任务.

(2)小王的哥哥的年龄是20岁,小王的年龄的2倍加上他弟弟的年龄的5倍等于97,小王比他弟弟大 x 岁.

6.幼儿园的老师购买了一盒铅笔分给班级里的小朋友,则能够确定铅笔的数量.

(1)若每人分3支,则剩余30支.

(2)若每人分10支,则只有一人不够.

7.已知 x y 均为整数,则2( x + y )= xy +7的解有( )组.

(A)1

(B)2

(C)3

(D)4

(E)5

8.冬雨买了三种书,其中《老吕逻辑》3本、《老吕数学》5本、《老吕写作》9本,一共花了29元钱,则这三种书的单价之和为( ).

(A)5或7

(B)5或9

(C)4或5

(D)7或9

(E)3或9

答案详解

1.(B)

【解析】 设苹果买了 x 千克,橘子买了 y 千克,则梨买了30- x - y 千克.根据题意,得

4 x +3 y +2(30- x - y )=80,

解得 y =20-2 x ,故橘子的重量 y 为偶数.

2.(A)

【解析】 设一等奖有 x 人、二等奖有 y 人、三等奖有 z 人,则

⇒12 x +5 y =22⇒ y =

由穷举法,得 x =1, y =2, z =5.所以,得一等奖的学生有1人.

3.(A)

【解析】 分解因数法. 由题意知

两式相减,得11= m 2 - n 2 =( m + n )( m - n )=11×1.故有

解得

所以 x = m 2 -6=30,各位上的数字之和为3.

【快速得分法】 穷举法,由题干知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差为11,从最小的完全平方数开始穷举,易知这两个完全平方数为25,36,可知 x =30.

4.(E)

【解析】 分解因数法.

x - a 1 )( x - a 2 )( x - a 3 )( x - a 4 )( x - a 5 )=1 773=1×(-1)×3×(-3)×197.

x - a 1 =1, x - a 2 =-1, x - a 3 =3, x - a 4 =-3, x - a 5 =197.

x - a 1 )+( x - a 2 )+( x - a 3 )+( x - a 4 )+( x - a 5

=5 x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1-1+3-3+197=197.

得5 x +7=197, x =38,故 b 的值为38.

5.(D)

【解析】 条件(1):提前5天完成,则一共工作了25天,由题意知

44+(25-8) x ≥165,

解得 x ≥7.1,因为 x 只能取整数,故 x =8,条件(1)充分.

条件(2):设小王的年龄为 a ,他弟弟的年龄为 b ,根据题意知

2 a +5 b =97,得 a = <20.

穷举可知, a =16, b =13,故 x =16-13=3,条件(2)充分.

6.(C)

【解析】 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考虑联立.

方法一: 设有 x 名小朋友, y 支铅笔,条件(2)中不够的那个人分得 t 支.根据题意,得

联立得 x = (0≤ t <10),又 x y t 均为整数,故当 t =5时满足题干,此时 x =5.

所以,铅笔的数量 y =3×5+30=45(支),两个条件联立充分.

方法二: 设有 x 名小朋友, y 支铅笔,根据题意,可得

联立得9 x ≤3 x +30<10 x ,解不等式,得 < x ≤5,因为 x 为整数,故 x 只能取5.

所以,铅笔的数量 y =3×5+30=45(支),两个条件联立充分.

7.(D)

【解析】 xy x y 型母题的解题思路: 两次提公式法.

已知 Axy + Bx + Cy + D =0( A ≠0),则有

xy + + + =0,

+ - + =0,

= -

Ax + C )( Ay + B )= BC - AD

代入本题,分解质因数可得

2( x + y )= xy +7,

xy -2 x -2 y +7=0,

x y -2)-2( y -2)-4+7=0,

x -2)·( y -2)=-3=(-1)×3=1×(-3)=(-3)×1=3×(-1),

由此可得,方程的解为(1,5),(3,-1),(-1,3),(5,1),共有4组.

8.(A)

【解析】 设《老吕逻辑》单价为 x 元、《老吕数学》单价为 y 元、《老吕写作》单价为 z 元,根据题意得

3 x +5 y +9 z =29,

分析可知 z 只可能为1,2,3,否则9 z >29不符合题意.

z =1,则3 x +5 y +9×1=29,3 x +5 y =20, x = ,穷举可知 x =5, y =1.

z =2,则3 x +5 y +9×2=29,3 x +5 y =11, x = 穷举可知 x =2, y =1.

z =3,则3 x +5 y +9×3=29,3 x +5 y =2,易知无整数解.

故三种书的单价之和为 x + y + z =5+1+1=7或 x + y + z =2+1+2=5.

题型7 无理数的整数和小数部分

母题技巧

1.一个数的整数部分,是不大于这个数的最大整数.小数部分是原数减去整数部分.

例如:

2.5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是0.5;

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是 -2;

-2.2的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0.8;

- 的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 -(-3)=3-

2.求解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问题,步骤如下:

(1)估算此无理数的值;

(2)求得整数部分;

(3)小数部分=原数-整数部分.

母题精练

1. a = 的小数部分是 b ,则 =( ).

(A)4+

(B)4-

(C)3+

(D)4-

(E)4+

2.设 x = a x 的小数部分, b 是- x 的小数部分,则 a 3 + b 3 +3 ab =( ).

(A)0

(B)1

(C)2

(D)3

(E)4

3.设 的整数部分为 a 、小数部分为 b ,则 a 2 + + b 2 =( ).

(A)0

(B)1

(C)

(D)3

(E)5

4.设 x R ,记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为[ x ],令{ x }= x -[ x ],则 ( ).

(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E)得不出任何结论

答案详解

1.(E)

【解析】 由题干,有 a = = =2+ ,则 b = a -3= -1.

= =4+

2.(B)

【解析】 因为 x = = +2≈2.236+2=4.236,故 x 的小数部分: a = x -4= +2-4= -2.- x =-( +2)≈-4.236,整数部分为-5,故- x 的小数部分: b =-( +2)-(-5)=3-

所以 a + b =( -2)+(3- )=1.则

a 3 + b 3 +3 ab =( a + b )( a 2 - ab + b 2 )+3 ab = a 2 +2 ab + b 2 =( a + b 2 =1.

3.(E)

【解析】 分母有理化,即 = ≈2.618,故 a =2, b = -2=

所以 a 2 + + b 2 =2 2 + ×2× + =5.

4.(B)

【解析】 可分别求得 =1, = .因为 × =1,由等比数列的中项性质易得三者构成等比数列.

题型8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运算

母题技巧

1.已知 a b 为有理数, λ 为无理数,若有 a + =0,则有 a = b =0.

所以,形如 a + =0的问题,将有理部分和无理部分分别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仍为有理数.

有理数+无理数=无理数;

无理数+无理数=有理数或无理数;

有理数×无理数=0或无理数;

无理数×无理数=有理数或无理数.

3.无理数的化简求值.

(1)分母有理化.

(2)将根号下面的式子凑成完全平方式,可以去根号.

(3)( + )( - )= k

母题精练

1.设 x y 是有理数,且( x - 2 =6- ,则 x 2 + y 2 =( ).

(A)2

(B)3

(C)4

(D)5

(E)6

2.已知 a b c 为有理数,有 a = b = c =0.

(1) a + + =0.

(2) a + + =0.

3. a b 是有理数,若方程 x 3 + ax 2 - ax + b =0有一个无理根 则方程的唯一有理根是( ).

(A)3

(B)2

(C)-3

(D)-2

(E)-1

4.设 a 是一个无理数,且 a b 满足 ab + a - b =1,则 b =( ).

(A)0

(B)1

(C)-1

(D)±1

(E)1或0

5.已知 m n 是有理数,且( +2) m +(3- n +7=0,则 m + n =( ).

(A)-4

(B)-3

(C)4

(D)1

(E)3

6.已知 a b 为有理数,若 = + b ,则 a + b 为( ).

(A)-2

(B)-1

(C)0

(D)1

(E)2

7.设整数 a m n 满足 = - ,则 a + m + n 的取值有( )种.

(A)0

(B)1

(C)2

(D)3

(E)无数

8.( + 1 998 - 2 000 =( ).

(A)5-

(B)5+

(C) -

(D)5+

(E)5-

答案详解

1.(D)

【解析】 方法一: 因为( x - 2 = x 2 +2 y 2 - =6- 所以 解得 (舍掉),故 x 2 + y 2 =5.

方法二: 已知( x - 2 =6- =(2- 2 ,因为 x y 是有理数,则有 x - =2- x =2, y =1,故 x 2 + y 2 =5.

2.(A)

【解析】 条件(1): a + + =0中 是无理数,所以只能 a = b = c =0,充分.

条件(2): a + + = a +2 b + =0,得 a +2 b =0, c =0,故 a = b = c =0不恒成立,条件不充分.

3.(C)

【解析】 因为 是方程的根,故代入方程,可得 +3 a + + b =0.

合并同类项,得( a -3) +(3 a + b )=0,解得

则方程为 x 3 +3 x 2 -3 x -9=0⇒( x 2 -3)( x +3)=0,故方程的唯一有理根为-3.

4.(C)

【解析】 ab + a - b =1⇒ a b +1)-( b +1)=0⇒( a -1)( b +1)=0.

因为 a 是一个无理数,则 a -1也是无理数,故 b +1=0, b =-1.

5.(B)

【解析】 +2) m +(3- n +7=( m -2 n +2 m +3 n +7=0,得

解得 m =-2, n =-1,则 m + n =-3.

6.(D)

【解析】 = = =2- = + b

a =-1, b =2, a + b =1.

7.(C)

【解析】 根据原方程左边大于等于0,可知 m n .两边平方,得 a 2 - = m + n - ,故有

解得

a + m + n 的取值有2种.

8.(A)

【解析】 利用公式( + )( - )=1求解.

原式=( + 1 998 - 1 998 - 2

= ( + )( - 1 998 - 2

=( - 2 =5-

题型9 实数的运算技巧

母题技巧

1.多个分数求和.

如果题干为多个分数求和,使用裂项相消法,常用公式有:

(1) = ;当 k =1时, = -

(2) =

(3) =

(4) = - = -

(5) n · n ! =( n +1-1)· n ! =( n +1)· n ! - n ! =( n +1)!- n !.

2.多个括号乘积.

如果题干有多个括号的乘积,则使用分子分母相消法或者凑平方差公式法,常用公式有:

(1)1- = · = ·

(2)( a + b )( a 2 + b 2 )( a 4 + b 4 )…= =

3.多个无理分数相加减.

将每个无理分数分母有理化,再消项即可.

= (当 k =1时, = - ).

4. n 个相同数字的数相加.

利用9+99+999+9 999+…=10 1 -1+10 2 -1+10 3 -1+10 4 -1+…这一恒等式求解.

5.公共部分问题.

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某些相同的项,可将这些相同的项换元,设为 t

6.错位相减法.

形如求数列{ a n · b n }的前 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则使用错位相减法,在 S n 上乘以{ b n }的公比 q qS n ,再与 S n 相减得 qS n - S n ,即可求解.

7.数列求和.

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利用求和公式求解.

母题精练

1. ×(1+ )=( ).

(A)-1 999

(B)-1 998

(C)2 000

(D)1 999

(E)1 998

2.(1+2)×(1+2 2 )×(1+2 4 )×(1+2 8 )×…×(1+2 32 )=( ).

(A)2 64 -1

(B)2 64 +1

(C)2 64

(D)1

(E)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 × - × =( ).

(A)

(B)

(C)0

(D)1

(E)-1

4.8+88+888+…+888 888 888=( ).

(A) × -8

(B) × -8

(C) -8

(D) × +8

(E)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5. + + +…+ =( ).

(A)1-

(B)1-

(C)

(D)

(E)1-

6.1- - -…- =( ).

(A)

(B)

(C)

(D)

(E)

7. × × ×…× =( ).

(A)

(B)

(C)

(D)

(E)

8. + + + =( ).

(A)4

(B)5

(C)

(D)

(E)

9.对于一个不小于2的自然数 n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 n +2) x -2 n 2 =0的两个根记作 a n b n n ≥2),则 + +…+ =( ).

(A) ×

(B) ×

(C) ×

(D) ×

(E) ×

10. + + +…+ =( ).

(A)10

(B)11

(C)12

(D)13

(E)15

11.已知 a 1 a 2 a 3 ,…, a 1 996 a 1 997 均为正数,又 M =( a 1 + a 2 +…+ a 1 996 )( a 2 + a 3 +…+ a 1 997 ), N =( a 1 + a 2 +…+ a 1 997 )( a 2 + a 3 +…+ a 1 996 ),则 M 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 N

(B) M < N

(C) M > N

(D) M N

(E) M N

答案详解

1.(E)

【解析】 分母有理化.

×(1+

=( -1+ - +…+ - )×( +1)

=( -1)( +1)

=1 999-1=1 998.

2.(A)

【解析】 凑平方差公式法.

原式= =2 64 -1.

3.(A)

【解析】 换元法.

设公共部分为 t = + +…+ ,则

原式=(1+ t -

= t + + t 2 + - t - t 2 -

=

4.(A)

【解析】 利用9+99+999+9 999+…=10 1 -1+10 2 -1+10 3 -1+10 4 -1+…解题.

原式可化为

×(9+99+999+…+999 999 999)

= ×(10-1+10 2 -1+10 3 -1+…+10 9 -1)

= ×(10+10 2 +10 3 +…+10 9 -9)

= × -8

= × -8.

5.(B)

【解析】 裂项相消法.

因为 = -

故原式=1- + - +…+ - =1-

6.(B)

【解析】 裂项相消法.

原式=1- - -…- =

7.(E)

【解析】 分子分母相消法.

因为1- = · .故原式= × × × × × ×…× × = × =

8.(D)

【解析】 裂项相消法.

原式=1+ +1+ +1+ +1+

=4+2×

=4+ ×

=4+ ×

=

9.(E)

【解析】 韦达定理+裂项相消法.

由韦达定理,知 a n + b n = n +2, a n b n =-2 n 2 .故

= = = ·

+ +…+

= ×

= ×

= ×

= ×

10.(C)

【解析】 = ,故

+ + +…+

= ×( -1+ - +…+ -

=12.

11.(C)

【解析】 a 2 + a 3 +…+ a 1 996 = t ,则

M - N =( a 1 + t )( t + a 1 997 )-( a 1 + t + a 1 997 t = a 1 a 1 997 >0.

M > N

题型10 其他实数问题

母题技巧

1.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1)纯循环小数.

例① 0.333 3…= = =

例② 0.121 2…= = =

【结论】将纯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分子是循环节,循环节有几位,分母就是几个9,最后进行约分.

(2)混循环小数.

例① 0.203 030 3…= = = =

例② 0.238 888…= = = =

【结论】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分子为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减去小数部分中不循环的部分,循环节有几位,分母就有几个9,循环节前有几位,分母中的9后面就有几个0.

2.比较大小.

(1)比较大小常用比差法、比商法.

(2)比较两个分式的大小,若分式的分子相等,只需要比较分母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符号是否确定.

(3)比较根式的大小,常用平方法.

(4)比较代数式的大小,常用特殊值法.

母题精练

1.把整数部分是0,循环节有2位数字的纯循环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后,如果分母是一个两位数的质数,那么这样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A)10

(B)9

(C)8

(D)36

(E)37

2.已知 a = -1, b = - c = -2,则 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 b < c

(B) b < a < c

(C) c < b < a

(D) c < a < b

(E) a < c < b

3.已知0< x <1,那么在 x x 2 中,最大的数是( ).

(A) x

(B)

(C)

(D) x 2

(E)无法确定

答案详解

1.(A)

【解析】 设这个纯循环小数为 ,化成分数为 = =

因此,分母的两位数质数肯定是11,又因为此分数为最简真分数,故必大于0小于1,所以此分数可能为 ,…, ,共10个.

2.(B)

【解析】 易知

a = -1= = b = - = c = -2=

所以 b < a < c

3.(B)

【解析】 特殊值法,令 x = ,可知最大的数为 DdWbo+9d2MwYXq+5vaJyD05CK6j2O0RhWtn8S3iHYc/oJkwL8xA5gJVnV2Kgup6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