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历史追溯

“最初是什么原因让原始人灵光一现,在一些物体上加贴识别性标志(Mark of identification),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是想表达这是他所拥有的东西——尽管我们还不知道私人财产的所有权概念源自何时。也许,他这是身为艺匠对凭自己手艺生产出的物品感到自豪,从而刻上标记告诉部落的其他成员制造者是谁”。中国象形文字的特征属性,对于文字图案化的表达似乎更具有直观、准确的优势。

我国古代的标志始于先秦时期的玺。商品交流的凭信就是封泥、印章及印记(图2-2)。

图2-2 城阳侯印—封泥

《周礼·掌节》中“货贿用玺节”《释名·释书契》中释“玺”字说:“玺,徙也,封物使之可转徙而不可发也。”《淮南子·时则训》:“慎管签,固封玺”。《后汉书·杜根传》:“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各地发现很多印信。古代封缄简犊文书及物品,用印章按压泥块加封,以制止所封文书、物品商品开露,并防止他人拆开。这些印信古朴庄重,典雅大方,虽然与现代商标不同,但是它具有“区别”的作用,已经含有当代商标的一些意义,应当视为我国商标最早的雏形(图2-3)。

图2-3 我国商标最早的雏形

宋代商业性城镇大量增加,市民阶层兴起,贸易兴盛,手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我国古代最完善的商标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即宋代时期山东济南一家“刘家老铺”的白兔商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文字,是最早印刷在包装纸上的标志(图2-4)。

图2-4 中国最早印刷在包装纸上的标志 X3zakgn3rBAUFsgQ54UQ3jjEGN6WwpY9LOle7/4nC/UZZvA3cIXaXmbedi7OJQ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