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成因

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诸要素在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表层有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4个圈层,它们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各个圈层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中,有些可转化为供旅游业利用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岩石圈表层可形成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火山等各种奇妙的地质景观和山岳、峡谷、岩溶、丹霞等地貌景观;在生物圈中可形成由多种动植物组成的生物景观;在水圈中可形成江、河、湖、海、泉、瀑等水体景观;在大气圈中可形成云、雾、雨、雾凇等各种类型的气候气象景观。这些都是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动力基础

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动力。

地质作用包括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形成地球大的背景、大的轮廓、大的框架,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外营力作用则起着雕琢美景的作用。地球的内营力作用常常形成火山地貌、山岳地貌、峡谷地貌、地震遗址等地文景观;地球外营力的作用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它们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地表。外营力作用可形成风沙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等自然景观。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可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三)区域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是旅游资源呈现横向、纵向带状分布的重要原因

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导致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形成了各自然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如北半球大陆东部由赤道到北极,依次形成了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等自然景观带。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不同,从山底到山顶的水、热、光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生物旅游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也形成了很多地方的生物基因库。

(四)地表水体的水文特征是形成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

地表水由海洋、河流、湖泊、泉水(冷泉、温泉)等组成,地球不同类型的水体形成了多样的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在地质作用下,地球的地表水按海洋—蒸发—运移—降水—河流—海洋的循环大系统循环着。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等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并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不规则的水圈。

水既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各种水体中,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在海洋与陆地交接的边缘形成了海滩、潮汐、波浪等旅游资源。

陆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由于流经不同的自然景观带和不同的地貌部位,形成了景观各异的自然旅游资源。地面洼地中蓄积的水体就是湖泊;瀑布是河流流经地层软硬不同、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而从陡坡上倾泻下来的水流;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处,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水文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泉景,其中温泉因具有观赏、健身、疗养等多种功能而备受旅游者青睐,也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热点。

(五)生物的多样性是形成生物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类。其中植物100多万种,动物50多万种,微生物由于瞬息万变,目前尚难统计,加之迄今为止微生物还未被旅游业开发利用,所以这里不加讨论。在地球表面,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差异性,形成了地球上生物种类和组合的多样性、差异性。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各具特点的动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种群也在不断地演化,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着。有些古生物的遗址或遗迹保存于地层中,形成了生物化石,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成为一种地质旅游资源,如中生代的恐龙化石等。随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许多生物灭绝了,有的则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存活下来,成为稀有生物,如大熊猫、银杏、水杉等,也成为珍贵的动植物旅游资源。

(六)复杂多变的气候是形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直接原因

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的综合特征。太阳辐射的差异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众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太阳辐射在地面不同纬度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地球表面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导致了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各气候带又分为若干气候类型,形成了云、雨、风、霜、露、雷鸣、闪电、冷热、干湿、极光、蜃景、霓虹等不同的气象旅游资源。

由于纬度和海拔的差异,我国大陆上形成了高纬度地区的山岳避暑胜地,热带、亚热带的避寒胜地;由于大气的时空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我国黄山云海、峨眉金顶佛光等奇景。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历史的传承性是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古人类遗址、古代建筑、古典园林、帝王陵寝、文学艺术、伟大工程、宗教文化等成为重要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人们通过对它们的观赏与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特点,从中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它们可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引起游人的普遍兴趣、拓展人们的视野、陶冶人们的情操。许多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还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一部直观而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二)文化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地球上,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总是呈现出不均衡性,因而各个地区的文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各不相同,呈现出各具特色和魅力的地域文化。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群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它们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需求,因此成为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形成了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成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小贴士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或者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参加者一般为男性,可有几人到几千人一起演奏,非常壮观。安塞腰鼓分两种形式:一种为路鼓,即边走边打;另一种为地鼓,在广场、舞台等指定地点表演。打鼓者多头系羊毛巾,腰结红绸带,鼓系腰间,两手执槌,在大鼓、大锣、铜铙及唢呐的伴奏下,左蹦右跳,生龙活虎,显示对黄土高原的挚热情感,是力量的凝聚和爆发,如图2-1所示。

图2-1 安塞腰鼓

(三)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是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

人类为了自身的繁衍和发展,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必然留下众多的人造景观,如教育、文化、科研单位,商场,企业,都市景观,乡村景观,现代建筑工程,主题公园,度假村,游乐和体育场所,博物馆,展览馆等,它们已成为对旅游者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如上海的迪斯尼乐园,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昆明的云南民族村等,这些人造景点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新型旅游资源。 ultfDphbURmAQ+pCzkYkRTHxhJJluX2vL6JG76d6ICdj60uBGqkx2v0BMYpczI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