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与传播业的发展,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及政府等社会组织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伴生的舆论力量日渐强大,公共关系得到了组织管理层的普遍重视,本书亦随着时代变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力求适应公共关系实践的发展。
2000年以来,公共关系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热门的行业,越来越多的高知人才步入公共关系领域。在当前这个复杂的全球化社会中,商业企业、政府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其他各种机构都意识到:管理层必须将组织需求传递给与组织相关的内外部公众,与此同时还要将公众的各种关切点或想法反馈给组织,在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运用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组织要么参与其中,要么面临失败。因而,对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专业的传播技能和具有帮助组织不断调整、适应环境变化的社会敏感度;对于组织,特别是对企业来说,必须利用公共关系手段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化危机为商机。
专业公共关系服务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三十多年来,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各类组织纷纷开始设立公共关系部门或具有相关职能的部门,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开始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专业策划、媒体传播、活动管理,甚至目前非常热门的会展管理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共关系”再也不是一个受到质疑和遭人非议的字眼,“咨询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这三个关键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但是我国的公共关系行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因而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公共关系行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公共关系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是公共关系公司等组织追逐的对象。随着我国众多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公共关系人才缺口现象尤为明显。
公共关系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成为现代组织高层必须考虑的问题。战略性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社会组织通常要针对给组织带来巨大威胁和机遇的事件进行策划,借助传播媒介的力量扩大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社会组织还需要通过系列活动策划帮助组织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及时地向公众传递组织的新信息,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政策等,从而帮助组织赢得更多公众的舆论支持,为自身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获得组织发展的长远效益。在社会资讯迅速发展、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营销多元化的今天,公共关系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品牌”上。品牌的核心是“信誉”,因而,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塑造社会组织的形象,同时公共关系也是现代组织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公共关系已成为各类组织或组织高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也就不再只是替组织向公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单纯技术人员,现在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意识到他们需要亲自从事公共关系工作,而且应该让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成为管理层的一部分。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动。
(1)保留了原版本的基本架构。本书按照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三要素—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四步法—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对象型公共关系—危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发展趋势的逻辑顺序来分章节阐述,内容层层递进、衔接紧凑、简洁明了,在整体布局上没有太大变化。
(2)内容更新颖。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更多传媒技术的普及,公共关系实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公共关系案例、技巧、方法和手段,本书对公共关系主体、客体及传播内容都进行了更新,收集和整理了最新的公共关系理论、方法和案例,将学习者引入本学科的前沿阵地。
本书的作者有十多年的公共关系学教学经验,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当前众多书籍中的一些弊端撰写了本书,力求使本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启迪。本书每一章后面都配备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和复习思考。案例分析主要针对本章内容进行分析,也有针对之前学习内容的综合分析;而复习思考则本着以启发学生为主的原则,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本书提供的案例与分析在保留第 1版经典案例分析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案例和思考,以尽量保持本书易读、个性化的特色。
总之,编者力求编撰出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新颖、注重实践、风格独特、突出创新并跟上时代发展、适合大学层次教学使用的教材。
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是:全书的构思、改稿、统稿和定稿由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杨华玲负责;杨华玲负责编写了本书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潘丽君负责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章、第五章和第九章,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高英负责编写了本书的第七章和第八章,马东艳负责编写了本书的第十章,郭任喜和桂鹏也参与了本书资料的搜集。
本书参考和引用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珍贵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与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