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竞争和专业分工阶段

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启动。从 1993年至 20世纪 9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里,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产生了分化。1986年以来持续升温的社会性公共关系热潮,到 1993年前后开始降温。在这一阶段,公共关系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曾设立的公关部、公关处等纷纷改名换牌,有的干脆予以撤销。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这些部门职责不分明、任务不明确、人员不专业,因而工作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第二,1986年以来陆续开办的规模不等、性质不一的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中心、公共关系事务所等有近一半以上改行或改名,有的甚至宣告倒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没有合适的公共关系委托业务。有一些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虽然仍在坚持营业,但实际经营的范围大多已与公共关系无关。

第三,一度被视为新潮和时尚的公共关系职业不再受青睐,一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纷纷改行、跳槽,因为“公关”并没有如他们预想那样使他们一展抱负。

公共关系热潮的降温,实质上是“标签公关”的淘汰。一个机构、一个部门、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追求新潮而投身于公共关系行业,而对公共关系工作的真谛缺乏了解,其在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就是必然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状况的出现,对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坏事。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内,那些立足于专业基础和专业分工的职业公共关系机构却日趋活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一时期,以公共关系原理为运作基础的策划、咨询、CI设计等活动开始活跃。这一新的态势,充分反映了公共关系原理在经济建设服务中的广阔背景和巨大潜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公共关系职业在专业分工上的进一步细化。 qNHT0VLthi3AdxdmaR5Hmd+wtnlBEoc/hGeouHHvPaHpRKF71l5akainhTZxq6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