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序

这本书旨在推动精神分析研究工作的发展。它来自我在精神分析工作中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来源于我对病人和自己的分析。这个理论孕育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在着手准备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举办的一系列演讲时,这些观点才最终成形。第一个演讲题目是《精神分析技术问题》(1943),主要是讲这个主题技术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演讲题目是《人格的整合》(1944),其中涵盖了这本书所写的内容。还有一些选题——“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人格整合”“离群心理”和“施虐倾向的含义”,在医学学会和精神分析促进协会上做过报告。

我希望这本书对那些旨在推动我们理论与疗法的精神分析学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他们不仅将本书中的这些观点运用于他们的病人,还能运用于自身。由于我们自身也存在诸多困境,因而在促进精神分析学发展的道路上只得披荆斩棘。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那我们的理论势必会陷入空洞和教条。

然而我相信,若是一本书不是只探讨技术问题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应该会有益于那些想要了解自己、想不断自我成长的人。生活在这个困难重重的人文环境中,大多数人都被这本书中描述的冲突所困扰,他们需要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帮助。尽管严重的神经症该由专家来负责解决,但我仍然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在解决自己内心冲突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也能走得很远。

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病人们,他们与我共同工作,使我得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症。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他们的兴趣与共鸣鼓舞了我。不仅是那些在学术方面资深的同事,也包括那些在我们研究所接受训练的年轻同事,他们批判性的讨论发人深省、卓有成效。

我还想提到三位精神分析领域之外的人,他们以自己特定的方式支持了我工作的开展。艾尔文·约翰逊,他让我有机会在社会研究新学院报告我的观点,而那时,弗洛伊德的分析才是唯一得到认可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流派。我尤其要感谢的是克莱拉·迈耶,她是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与人文系的主任,多年来,她一直对我的工作饶有兴趣并不断鼓励我,要我将研究工作中的新发现和体会拿出来讨论。然后是我的出版商——诺顿出版社,他们的宝贵建议给我的书带来诸多改进。最后且同样重要的,我想向米勒·库恩致谢,感谢他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材料,使我能够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卡伦·霍妮 tbyVXyv4lXL39Ubz9bAKOMrI7WAC1bIX/RbjFcqntIxsqAPYfMXZ5QuqF7bWxm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