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在天寿山中,距京城百里,名为思陵。他死后,有了清朝两百余载江山。
一九一七年春,崇祯忌日,思陵来了两拨扫墓者。早一拨乘骡车而来,是位老者,斜了肩,严重内八字步态,由位白净青年搀扶。晚一拨是三辆英国奥斯汀轿车,一位西装中年人,带十名便衣护卫。
扫墓在晨,晨是昼夜交际,人间与冥界并存时,亡灵可与生人相见。守墓人是位骨瘦少年,大人们行礼时,鬼影般退在一边。
晚一拨人并不扫墓,待老者礼毕,中年人开口:“谙达。”
老者一副蠢态:“给你捉着了。”
中年人:“太皇太后死后第三年,你家人报了你死讯,葬在八里庄——我就知道是假死遁身,如果不为给太皇太后守孝三年,你早报死讯了。”
老者:“呵呵,日子不好过。我九岁入宫,待了五十一年,位至大总管,都说我贪污受贿,积下的钱够买下全套北洋舰队,土匪飞贼惦念我,你们这些皇孙贝子也惦念?”
中年人:“可不是,大钱就缺钱。”
老者乐了:“肃王去年闹着要起兵,终没闹起来,是缺我这钱?”
中年人:“他缺忠心,他手下人借口买兵买炮,把他家底骗光了。眼下困在东北,正不知怎么办好。”
老者:“你劝我接济他?”
中年人瘟了脸:“没那意思,说话说到他了。这些年,您藏哪儿去了?城里你有五处宅子,都重金雇了镖师护院,但我知道是幌子,里面没钱。”
老者点头称是:“您的贝子府在沟沿胡同,你住沟沿北,我住沟沿南。搜遍京都,忘了家门口。”
中年人:“全套北洋舰队在沟沿南?”扬手作揖,转身即走。
老者尖笑:“胡同那么多人家,不问问是哪个门?”
中年人:“我手下多,一查即得。”
老者:“啊!这样!还以为你毛躁。”
中年人顿住步。
去年袁世凯暴毙,所有人都觉得袁世凯遗言“谙达害我”中的“熟人”指背叛他的将领们,只有他判断,谙达只会是一人。晚清政局里,称谙达的只有一人,那是慈禧太后的大总管李谙达。
询问居仁堂警卫,得知曾闹鬼,鬼医生消失在积水潭。从此在积水潭布下眼线,昨夜得报告,鬼医生在积水潭现身,乘骡车出城……
“谙达,我还是毛躁了。你住沟沿南,却跑到积水潭现身。不是我捉着了你,是你引我来的?”
李谙达小眼努开,浅棕色瞳孔:“你是皇家长孙,戊申年
,多少人赞你有帝才,撑你即位。连我都这么想。”
中年人黯然:“太皇太后看不上我,我这个长孙,给个吃奶孩子比下去了。”有才而不得即位,令他饱得百姓同情,称他为伦贝子。
李谙达面上染了一块旭日暖斑,似乎感伤。
伦贝子:“真有帝才的是袁世凯,不是我。他爱骗人,但骗人总比杀人好。骗得天下太平,受益的是天下人。”
袁世凯称帝,伦贝子归附,得封亲王。亲王比贝子爵位高,爱新觉罗的子孙混进了老袁家的亲戚堆,为百姓不齿。
李谙达叹气,脖子歪进肩里。
伦贝子:“这样一个人,却死了。没了他,世上必起战乱,三十年挡不住。”
李谙达:“我……”
伦贝子挥手:“袁世凯死因,我不想追究。找你,只为夺财。”
李谙达:“大清民国,你二朝为官,没爱过财。”
伦贝子:“大钱想复国,我也想。”
李谙达:“肃王没成事。”
伦贝子:“他没经过手下人不忠,而我就是个不忠的人,会比他精明些。”垂头,见橘红朝晖侵上鞋面。
李谙达:“三十年战乱由你起?”
伦贝子抬头,长寐初醒的眼:“兵灾地,我不要。大清复国在拉美,巴西人少土阔,鼓励移民买地,便宜死了的价。我会带上满族子弟里的英才,去那儿开新朝。买地是大开销,正好您有。”
李谙达:“皇上呢?”
伦贝子一愣,显然没想过此事:“嗯——在宫里他还是皇上,闲一辈子,乐一辈子,够好了。”
李谙达:“皇上流着荣禄大人的血,长大后是厉害人物,会重整山河。你把人才都带走了,皇上长大了要用人,怎么办?”
伦贝子:“袁世凯骗人的话,您也信?”
李谙达:“那是老佛爷的话。拉美可以去,你一个人去。”
伦贝子转眼,冷笑:“您要坏我事?引我到这偏僻地,是准备我不答应,就除了我?”
天光大亮,李谙达赭黄肤色,难看的凸颧骨:“听说京城皇族迷上了‘借力打力、后发制人’的太极拳,以你府上为中心?”
伦贝子扫视亮起的山峦:“七十年前,大清给英国打惨了,从此霉运,谁都能欺负咱。硬拼不得,得寻思以柔克刚,我们没闲心玩拳,是用太极拳理来探讨国策。”
李谙达:“想领教。”
伦贝子眼里转出神采:“谙达,没听过你会打呀!”
天光大亮,伦贝子身后的十余名护卫显形,皆平和仪态。能将经受的搏杀训练完全藏形,必是高手。伦贝子挥手,身后护卫里行出一人,三十岁年纪,下巴宽大,相术讲的“地阁方圆”,应有幸福晚年。
李谙达摘下挂在臂弯里的拐杖,杵于地面。
护卫抡掌劈去,李谙达无反抗,任掌劈在脖颈。护卫却跌在地上,肠子被揪出来般惨叫。老者是自责的神情。
伦贝子身后走出三名护卫。放倒一个悍匪凶犯,三个人就够。再强的人也对付不了三个人,生理决定的,即便在体力上强过三人,在反应上,一定失误。
三人手捏匕首。刃口雪白,细看,似有层荧荧黄光。涂了南海岛蜥蜴的唾液,毒不死人,却能让伤口止不住溃烂。
李谙达后撤,内八字步子十分丑态。三人追击,却骤然脚乱,碰上彼此刃锋。
刀创不深,在胳膊、后背。三人僵住。
伦贝子身后还有六位保镖,一齐掏出手枪。美国史密斯—威森公司出品的改良二型手动退壳枪,当世最先进手枪。
李谙达做手势,让与自己在一条纵线上的白净青年走开,免得中弹,拄拐向伦贝子行来。
枪响。
李谙达稳步前行。
枪再响。
李谙达行到伦贝子面前。
一九〇〇年,山东闹起义和团,据称刀枪不入。首领三人入皇宫演示,在洋枪射击下,毫发未损。令慈禧太后下了决心,以义和团开战洋兵。不料战场上法术失灵,义和团众中枪即死。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大清一度亡国,史称庚子国难。
十七年前被证明是骗术的东西,却是眼前现实。
伦贝子哑了嗓:“刀枪不入。”
李谙达:“你瞎了?枪子没打我身上。我的本事,是让开枪人手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