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神

改天换地的共工革命

早在大母神女娲的年代,共工就开始兴风作浪,第一个起来制造麻烦。据《淮南子》记载,他因为怒气冲天,以至于用脑袋去撞击不周山,使擎天柱被折断,固定大地四角的绳索也松了。于是,天朝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也随之移动,东南的大地向下塌陷,河里的水都朝那个方向流去。

这个神话是在向我们表明,共工因为跟神争斗,所以破坏了世界的稳定结构和秩序。因此他变成了中国神话里千夫所指的恶神。然而,这个共工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古代典籍众说纷纭,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还需要从头开始梳理。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共工的长相。据《归藏》残篇记载,共工的容貌比较奇怪:人面,蛇身,朱发。 人面蛇身,这点跟女娲和伏羲很像。那时候,很多大神好像都是这个模样,只是共工比人家多了一头红色的头发。但红发并非什么邪恶的标记,《山海经》里的妖魔鬼怪如此之多,也没见过哪一位是长红头发的。此外,中国人自古就崇拜红色,视之为生命力的象征,所以红发只能表明,共工具有强大的神力。

其次,让我们来检视一下他的身份。《山海经·海内经》说,是火神祝融生下的共工。《左传》还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这是说,共工遵循的是水的法则,担任的是水官的职务,而且用水的声音来命名,所以他被世人视为水神。正因为共工是个水神,所以由他来发动大洪水,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最后,再让我们来看看共工作乱的原因。各种文献的说法,在这一点上显得尤其混乱。《文子》和《淮南子》说,共工是跟颛顼争当天帝。 《史记·补三皇本纪》则说,共工是跟火神祝融相斗,也就是父子相残。倘若共工果然是个坏人,他为了夺取权力,想要动手干掉自己的老爸,倒也符合逻辑。然而,祝融是个火神,却生出一个水神来,弄得彼此水火不容,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还有的文献,把共工的作战对象变成了神农、女娲、重、黎或高辛氏。前面两位众所周知,后面的重、黎,切断了天梯,应该是两位非常厉害的大神。 高辛氏,又叫帝喾,是黄帝曾孙,也是一位上古的超级大神。

这样看来,共工几乎得罪了当时统治世界的所有正派大神。但真的是水神共工一手制造了大洪水吗?根据我对神名的认识,“共工”的上古拟音的第一个辅音是“G”,这显然是地神的语音标记。如果他是地神,水系就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从逻辑上讲,洪水就一定跟他无关。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除了《淮南子》《列子·汤问》,几乎所有古代文献,都没有把大洪水的灾难归咎于共工。

《列子·汤问》的描写比较客观,它说女娲补天的原因是嫌“物有不足”,也就是觉得组成世界的物质不够用了,以至于天穹也就是宇宙的天花板,东边缺了一块,西边少了一块,弄得支离破碎。女娲这时决定,取大地上的五彩宝石,去修补苍穹上的那些漏洞。请注意,这些漏洞跟共工毫无关系,而是因为盘古大神弄一个“烂尾工程”,女娲是来替他“擦屁股”的。这笔账要是都算到共工的头上,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冤案了。

共工非但不是坏人,反而是大地重建的英雄,因为他履行了一个地神的基本职责。他用头撞击不周山的行为,并不是要发泄怒气和摧毁这个世界,而是更新了世界架构的初始设定。在原始天空上,日月星辰都是固定的,现在它们开始移动了。在原始大陆上,水是死气沉沉的湖泊,现在由于大地西北角的隆起抬升,开始流注到东南大海之中,使大地充满了运动和变化的生机。

从天文学角度看,共工是天体运转的第一推动者。由于他的原因,地球开始自转,日月星辰也随之移动,从而出现斗转星移的现象。另外,从地理学角度看,从青藏高原到东部平原,中华大地总体呈现为阶梯式下降的地貌,可以说,共工神话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解释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基本特征。

共工并非毁灭造物的恶神,而是一个伟大的革新者。正是他,把人类带入了新的天地。然而,人类非但没有为此表示感谢,反而将他作为罪魁钉上了神话的耻辱柱,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伤的结局。

地神鲧的受难与复活

在共工离开我们之后,又出现了一个超级地神家族。这个家族的第一位地神,是那位失败的治水英雄鲧。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鱼”字旁,这暗示他的出生可能与水相关,但是从神格的角度看,鲧却是一个典型的地神,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因为,他的名字是以辅音“G”或“K”开头的,研究表明,这就是地神的标志。

全世界的神名,只要是以“G”或“K”开头的,就很可能是地神。比如,苏美尔的地神叫“Ki”,埃及的地神叫“Geb”,希腊的地神叫“Gaea”,希腊语的“ge”这个词,就是土地的意思。“鲧”的上古音接近于“kun”,“禹”的上古音则接近于“ga”,“启”的上古音接近于“ki”,它们都是以“G”或者“K”开头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地神家族。

第二个理由,是鲧手里拿着一件地神的标志物——息壤。这个所谓的“息壤”,究竟是个什么宝贝?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它,它是一块能够随意变大和缩小的神土,它可以从平地上变出高山,也可以从水里变出大地,甚至在洪水面前变出高大的堤坝。总而言之,它代表了地神的巨大威力。当然,这件名叫息壤的神物,平时是由天帝亲自保管的,根本不让地神染指。

这里的天帝,《山海经》没有明说是哪一位,但很有可能是日神帝俊。在鲧的时代,洪水频仍,水神经常发动战争,用大水去侵占地神的地盘,冲垮河堤,淹没土地和人民,天下一片荒凉。治理洪水的责任,本就属于地神,但因为没有息壤,地神失去了神通,跟一个凡人没有太多的差别。

据《山海经》记载,鲧是一个爱惜人民的善神,他实在不忍目睹眼前的惨象,就从天帝那里偷走了息壤,到人间去治理洪水。这无疑是触犯天条的行为,无论最后什么结果,他都将遭到天帝的严惩。虽然如此,但鲧还是无所畏惧。为了人类的生存,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拿着息壤去堵住洪水。

开始的时候,息壤似乎是很有效的,它化作大山,顿时堵住了洪水前进的道路。鲧正欣悦之时,水神驱动大水,卷土重来,冲毁了息壤制造的山岳,给生灵带来更大的灭顶之灾。这个结果是鲧万万没想到的。他不知道,对于治水而言,不疏而堵,水患只能愈演愈烈。

天帝之所以藏起息壤,纵容水神兴风作浪,也许正是为了借此惩罚那些道德沦丧的人民,而鲧的行为破坏了天帝的计划,他为此非常恼怒,于是派火神祝融到人间去,用雷电和烈火杀死了鲧。

鲧的肉身死去之后,他的真身化为“黄能”,“能”读如“乃”(阳平),是一种两栖类的神兽,一般认为是三足鳖,然后躲进了一个叫作羽渊的深潭。他的肉身依旧躺在羽山的脚下,尸体三年都没有腐烂,而且肚子变得越来越大,就跟怀孕了似的。

屈原在长诗《天问》中说,鲧的亡灵虽然化作黄能,被当作恶神的典型,承受着世人的唾骂,但他不甘于自己的失败,翻山越岭前往西方,要请巫师救活自己。就在求巫的漫长道路上,他看见遭到洪水灾害的人民流离失所,寝食难安,心里非常难过,还劝大家要播种黑米,除去水边的杂草,显示出一个地神的高风亮节,就连屈原都为他的命运愤愤不平。

再回过来看看那个三年不腐的鲧的肉身,它的腹部越变越大。祝融非常好奇,用一把非常锋利的宝刀,剖开了鲧的肚子,结果从里面跳出一个小宝宝来,那就是鲧的儿子禹。 我们知道,鲧虽然犯了错误,好心办了坏事,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但他贡献出治水的大英雄禹。这可以算是大功一件。

令人尴尬的是,关于鲧的大肚子,历史上出现过各种质疑的声音,一个男神怎么能够怀孕生子,这不是非常荒谬吗?你看,有人就是这么拧巴,一定要用现实生活的逻辑去解释神话。有人说,这个故事实际上是男性养育后代的古老制度的折射,这种解读也非常牵强。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一本叫作《吴越春秋》的野史,书中说,鲧娶了当时来自一个叫有莘氏的小国的女孩,名叫女嬉。婚后女嬉一直没有怀孕,好像是得了某种不孕症。后来,在巫医的指导下,她吃了一种叫薏米的食物,吃完之后,好像跟人交合一样,有了某种神奇的感应,随后就有了身孕,最后剖开肚子,在一个叫作高密的地方生下了禹。这个高密,很可能就是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故事的发生地——山东高密。但也有人认为,是禹的另外一个名字。这些说法也许更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却失去了神话的色彩,变得十分干瘪乏味。

也有人说,鲧其实是一位大母神,所以才会怀孕生子,只是因为真身已经离去,肉身成了植物人,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难产,这才用刀把肚子剖开,弄成了一次剖腹产。这种推测似乎不无道理。

是呀,为什么鲧就不能是一位女神呢?在那个年代,女性曾经拥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可能存在过一个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虽然这种理论目前尚有争议,但上古时期的许多大神确实都是女性。她们在创世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女娲是如此,鲧可能也是如此。

故事讲到这里,地神鲧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仿佛就站立在我们眼前。我们得知,她是一位伟大的女神,为了消除人类的苦难,不惜触犯天条,盗取息壤,就像那位盗取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那样,并因此献出了生命。就在死后,她仍然不屈不挠地产下了自己的英雄孩子。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受难神话。鲧向人类展示了至高的善爱,她庇护了这个大地上最脆弱的种族,给予我们爱、生命和希望,使我们最终战胜那覆灭一切的洪水与无边的黑暗。

大洪水时代的超级英雄

禹是众神中唯一从尸体中诞生的一位,这使他获得了传奇般的名望。鲧在死后孕育了他三年,比常人的十月怀胎整整多出二十六个月,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把他跟常人区别开来。但跟地神鲧略有不同的是,从文献记录来看,他更像是半神半人的英雄。

鉴于他是鲧的儿子,继承了地神的血统,所以理所当然地要秉承地神的事。于是,当时的国王尧,就在舜的大力推荐下,任命他为“司空”——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官职——负责新一轮的洪水整治,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可以调动包括军队在内的所有资源。

禹的年代,由于天灾人祸的倒逼,人们开始谋求改革。他吸取了鲧的失败教训,大胆变革,放弃原先用息壤堵水的错误战略,改为以疏导河流为主,利用水向低流的自然趋势,疏通被泥土淤堵的河道,引河水进入大海。经过长达十三年的努力,最终平息了滔天的洪水。由于治水有功,世人就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不仅如此,禹还使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来测量大地,绘制地图,进而把中国分为九个州,甚至还铸造了九座巨大的铜鼎,用来象征统治九州的权力。 可惜这九座铜鼎,在秦灭六国之后就销声匿迹,成了当时最大的文物失踪案。据说,秦始皇多次派人到水里打捞,却一无所获。

但这禹铸九鼎的故事,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神话而已。在禹的时代,中国人其实还不懂得金属铸造法。尧是东亚陶器的发扬者,这九只大鼎,很可能是一套用泥土烧制的陶器,上面描绘着九州的地貌和产物。而传到东周的九鼎,应该是殷商或西周时期铸造的青铜仿品。但即使是这种金属仿制品,到了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了。

正当禹在治水前线辛苦奔走的时候,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神尧因为管理无方,而且年事已高,遭到日神舜的逼宫,被迫交出了自己的权柄。舜统治中国六十年之后,又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年轻的日神商均,他自己则在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南方森林里。

为了防止禹篡夺政权,商均开始派人去追杀禹,禹被迫逃往一个叫作涂山的地方,也就是他的九尾狐妻子的故乡。因为禹有地神的基因,又在长期的治水工程中建立了极高的政治声望,他在组织军队和资源调配上的权力,此时已经无人可以抗衡。

禹对舜把权力交给无能的儿子,早已感到非常不满,而商均非但没有自我检讨,反而派人追杀他,迫使他放弃了最后一点妥协的念头,于是愤而起兵造反,又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宣布成立夏国,自己担任国王。四周小诸侯国的君主,眼见大禹势力强大,纷纷背弃商均,去投靠禹王。禹胜利后,看在舜的面子上,没有杀掉商均,而是把他贬到一个叫作虞的地方。商均在此成立了个新的小国叫“虞国”。

涂山大会被视为夏朝建国的重大标志,也是地神家族从日神家族手中夺回权力的象征。不难想象,禹在大会上身着礼服,手执玄圭,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这种玄圭,据说是一种上尖下方的黑色玉器,是当年由尧授予他的,用以表彰他的治水功绩,同时也象征着神圣权力。

禹拿着这个玄圭,对来自四方的诸侯行礼,他说:“我的德行有限,不足以服众,如果我有骄傲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置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啊!”那些原先对禹有所忌惮的诸侯,看到他的谦卑态度,也就打消了疑虑,顺应大局,向他表达了敬佩和服从。

然而,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对这段历史却有完全不同的意见,他愤愤不平地说:“舜、禹、成汤和周武王,这四个国王,本来都是臣子,是在杀掉国君之后才登上了王位的。这种行为,居然受到了天下人的赞誉!”

他的意思是说,其实禹是在杀死舜之后,才登上了王位。或许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但在通行的传说里,禹的德行,足以跟尧、舜并列,而治水理地的功绩,则远远超过了他们,因此,他最终被后人追认为中国上古时代最伟大的贤王。

大禹和九尾狐的爱恨情仇

谈论大禹其实是一个文化难题。虽然他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文英雄,但是,到了司马迁的笔下,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历史人物。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玄孙,也就是黄帝的孙子的孙子。辈分不算太高,但好歹拥有纯正的黄帝血统。由于司马迁的缘故,禹的神话色彩已经变得十分稀薄,但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传奇的碎片。

禹是一个具有许多弱点的英雄。在这之前,我们在讲《山海经》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九尾狐,这种狐狸具有强大的法力,能够魅惑人类,让他们丧失心智,任其摆布。非常不幸的是,禹居然中了头彩,被一只来自涂山的九尾狐所迷惑。

据《吴越春秋》记载,禹当年已经三十来岁,从事治水差不多五年,成了一名光荣的大龄青年。他生怕结婚太迟,违反当时的习俗,于是就向神灵祷告说:“唉唉,我想要结婚了,请一定满足我的心愿。”

这个祷告后来居然实现了,有一条九尾白狐化成人形来找他。顺便一提,这条九尾狐来自会稽的涂山,也就是今天的绍兴。这一带过去盛产美女和狐狸精,临近的诸暨,在春秋时期还出过两个灭了吴国的“超级狐狸精”,一个叫西施,另一个叫郑旦。

禹一见那位百媚千娇的美女,眼里就放出光来,大声赞美说:“唉唉,白色是我喜欢的服饰,九条尾巴也是王者的征兆啊!”诗人屈原在《天问》里透露了两人初次幽会的场景,说当时正逢春暖花开,他们很快就在桑林之中野合起来,然后禹就娶了九尾狐为妻,因为她美若天仙,娇小可爱,所以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女娇。刚刚相识就跟对方火速结婚,这实在是有欠考虑。他们其实彼此都不太了解,而这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禹公务繁忙,婚后根本顾不上跟娇妻缠绵,据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对丈夫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庄子》里曾经提到过,禹每天都在野外作业,日晒雨淋,不仅皮肤晒得很黑,变得瘦骨嶙峋,而且还身患风湿性关节炎,走路的时候后脚迈不过前脚,只能勉强踉跄着行走,模样非常滑稽。

两个人之间缺乏了解与关爱,这样的婚姻怎么能够维持下去呢?尽管如此,为了守住这个家庭,女娇没有乘机出轨,反而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据说,她跑到治水前线去探望丈夫,结果很快就有了身孕,这却孕育了更大的危机。

关于两人关系的最后结局,《淮南子》是这样记载的:禹为治水而化为大熊,力大无穷,足以开山辟路。有一天,他事先吩咐女娇,听见鼓声的时候再来送饭,而女娇却把开山时石头坠落的响声当作鼓声,赶紧跑去送饭,却目睹一头模样凶暴的大熊正在拱开山坡。

女娇知道这一定是自己丈夫所化,心里感到非常后悔,觉得自己实在不该嫁给这么一个可怕的怪物,于是不顾自己已经有了身孕,转身撒腿就跑,而禹在背后紧紧追着。女娇眼看逃脱不掉,就化成了一块巨石,大禹吁请她把孩子还给自己,结果石头裂开,从中诞生了启。

前面我们说过,禹是从鲧的肚子里通过剖开肚子而出生的,但是《淮南子》认为,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山海经》对此的解释是:鲧死了之后,身体没有腐烂,是因为他先已化成了石头,然后从石头里蹦出了大禹。 父子两代都生于顽石,这在中国神话体系里是极为罕见的事件,它似乎暗示了鲧、禹、启家族的地神身份。

如果他们都是地神,什么才算是代表大地的标志物呢?我们可以想象,最普遍的象征,无疑是幅员辽阔的土地,再就应该是高山和巨石。在新石器时代,石头对人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代表了地神至高无上的权力。从石头里诞生的神话,其实是在重申这个家族的地神身份,象征着地神的伟大、坚硬以及不可征服的力量。 68CQxk+yV43mvc0xm7Q6A19u/IJqPHgOOCRpvaqmIOFe+GMqNf8qodXx9G8DT1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