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在你心目中,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在你心目中,哪里是你遇到过的最美的“中国自然”或“自然中国”?

就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了一次“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随着“专家学会组”评选名单出炉,一个个“出乎意料”的评选结果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大众心目当中的传统名山大川纷纷名落孙山,而许多人们并不熟悉的景观被选了出来。

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哪儿?通常说来,这绝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但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做一个普查的话,哪里是最美的山脉,哪里是最美的江河,哪里是最美的瀑布,哪里是最美的盆地,哪里是最美的森林,说不定还真有“正确”的答案出炉。

但是,这种答案可能是某一占据主导的群体的回答,未必是准确的。中国很大,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更何况,没有一个人能“走遍天下”,就像当年的徐霞客一样,也只是走到了他所能涉足的地方。

此事的详情是这样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其55周年社庆之际,发起了一次由全国34家媒体参与的大型“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这次活动号称有全国4家专业学会参与,包括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的公开宣称,参与初选的评委都是“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美学方面”的专家,所以这个评选结果称得上权威。但事实上,美学家占比很低。具有最终投票权的14位总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是11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除了中国权威地理学家施雅风院士、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的吴传钧院士,孙鸿烈、刘东生、陈述彭、刘嘉麒、卢耀如、李文华、冯宗炜、任继周这8位院士则致力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吴良镛院士致力于建筑工程研究。人数上占据劣势的非科学领域的3位专家,包括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史家邵大箴与艺术批评家范迪安,还有一位就是我的老同事——来自中国社科院及中华美学协会的聂振斌。由此可见,最终的投票者是11位自然科学家和3位来自人文领域的专家。

成立专家评审组后,这个评审组为15种“中国最美地方的类型”制定了所谓的“新标准”。在这15个最美地方的类型中,又为其封上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的称号。

下面的图片,就是被评选为“十大名山”之首的南迦巴瓦峰,这图片是2021年4月5日一位专拍星空的朋友拍摄给我的。这座雪山是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海拔达到7782米,它不仅被誉为“云中的天堂”,也被视为“探险者的天堂”。但是拜访过此山的游客并不多。

03

南迦巴瓦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

然而,各种质疑纷纷出现:北京仅有什刹海入选中国“最美”城区。位于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南迦巴瓦峰,而普通人眼里的名山只有黄山、泰山和峨眉山挤进了前十名。五大湖中,西湖排最后。六大瀑布中,黄果树瀑布排最后。十大森林中,蜀南竹海排最后,前九个基本上还未开发!

以北京的美景为例,我总觉得,什刹海的确称得上北京最美的地方,尤其是冬天的后海,白雪皑皑、冰色绚烂。那是情侣午后黄昏、面朝后海来铭刻爱情的绝美境地。美景总是因人的心境而得以被终生铭记,但是北京美景的选择还是非常多的。

实际上,若想深深体味“京城胜景”,有几处制高点必须要去看。如果观赏内城之景,景山的万春亭、北海的白塔、鼓楼的前庭,它们共同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透过这个金三角,内城的美可以一览无余;如果观看外城之景,那么,西边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与东边的国贸三期顶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评选组委会的解释,对“山”的“选美总标准”主要有五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占有不同的比重,它们是:

(1)有独特的观赏价值(30分)。

(2)从地貌形态上要具备该种地貌的典型特征,科学价值较高(20分)。

(3)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垂直分布的自然带数量和特征突出(20分)。

(4)有较高的人文价值(20分)。

(5)没有被人类过度开发(10分)。

再如,对海岛的选美标准包括“岛屿周围海水洁净”“岛上山石形胜具有突出的美感”“有独特或稀罕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地质科学价值”等等。同理可证,在对冰川、湖泊、草原、沙漠、瀑布、森林、旅游洞穴、海岸等的评选当中,基本按照类似的标准来执行。

04

每个热爱自然者的心目中,都应该有一处自己最爱的“最美的瀑布”。

在这次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结束之后,国内媒体纷纷质疑其评选结果,问题集中在“为何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美景落选了”“为什么如此多的大众前所未见的景色被纳入其中”这些表面现象上。

面对中国媒体与专家人士的质疑,组织此次评选活动的《中国国家地理》的负责人在回应当中,再次强调了这次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当然主要是通过列举参与评选的专家和院士的名单,表明本次评选的“量化标准”,以此证明本次评选活动是具有“权威性”的。但是,在所谓的“科学标准”胜出之余,恰恰忽视了这种“选美中国”活动的内核——“审美标准”,并在评选当中忽视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本然差异,特别是自然审美的差异。

在公众惊讶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种“颠覆传统”的评选结果究竟说明了什么?从审美文化的视野来看,这种评选展现出来的却是中西两种审美观的根本性差异。或许,我们的审美真的越来越“西化”了?难道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念真的过时了吗?

在此,我们采撷一部分评选结果,在如下的“选美中国”表格当中,按照“科学标准―审美标准”“西化标准―本土标准”“专家标准―大众标准”和“自然标准―人文标准”来加以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究竟哪一种标准是占据主导的: sigAoFJ2JGYMhdtxnPb5bPdbzIE4Upuu7XUjODt10EpRpY/H+oZud26pfJAniP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