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钓者不钓:洞庭渔隐图轴

《洞庭渔隐图轴》,纸本墨笔,纵146.4厘米,横58.6厘米,作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今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作此画时六十二岁。图左下有“梅花道人戏墨”题跋。画塘中题云:“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至正元年秋九月梅道人戏墨。”此图曾是大收藏家项子京的藏品。

画作描绘了洞庭湖岸边的景色。画依左侧构图,右侧空阔一片,起手处画数棵古松。吴镇善画古松,本画中的古松画法体现出吴镇所画古松的典型样态。向上是茫茫的江面,一小舟泛于江上,若隐若现,远处山峦起伏,坡势作披麻皴,线条婉转,与挺直的松干形成对比。水面如琉璃,突出静绝尘氛的气象。

他将自己性灵的天地搬到水中,在烟波中打发生涯,挈一壶酒,钓一竿风,与群鸥往来,烟云上下,舟系月望,山光入怀,衔杯自怡,鼓枻为韵,这个梅花道人的梅花在水中绽开了——这幅画就表现这样的精神境界。

吴镇《洞庭渔隐图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146.4cm×58.6cm

本图中的《渔父词》为吴镇所挚爱,曾在多图中题过,表现挣脱功名束缚、自由洒脱的情怀,其中的“只钓鲈鱼不钓名”,为吴镇一生所奉守。

所谓渔父艺术,并非以描绘打鱼人生活为目的,所要表达的是挣脱一切目的束缚的精神境界。渔父或钓或捕,都是为了获取鱼,打鱼人以获鱼为生计,以“钓”鱼为主要目的。而中国传统生命超越的哲学思想,特别强调解除目的性。唐代以来,“渔父”作为一个艺术审美形象之所以如此经典,有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艺术家看中了于“钓”中不“钓”的意思。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的“随意取适,垂钓去饵,不在得鱼”、船子和尚的直钩钓鱼,等等,表面看起来是在表现渔父的生活,其实都于“钓”中下一转语,表达的是超越功利、欲望、知识等一切束缚的思想。

梅道人的渔父图也以“不钓”为根本特点。在他看来,孜孜于求取,荒荒兮奔波,一心在功利之取,最终钓者必然为自己所放之钩所钓。此图着重展示的是轻松的无所羁绊的精神优游。 cmyMPZGKzLYObxlaBHoZVNM6KpgwYFLfbr57b9cajPuBdqVzbO2PHVfJexrFYF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